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85073 上传时间:2017-08-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立体几何初步 (必修2)教学体会,宁波中学 王晓明,2,课程目标,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3,基本内容,在立体几何必修部分,学生将先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

2、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4,一.标准对“立体几何(必修2)”的教学要求:空间几何体(1)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5,(3)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

3、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6,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

4、出发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直线,则两个平面垂直。,7,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两个

5、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8,二教学指导意见第一章空间几何体(课时)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课时) 基本要求: 理解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底面、侧棱、侧面、顶点的意义。了解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母线、侧面、轴的意义。了解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发展要求: 了解和正方体、球有关的简单组合体。 能根据条件判断几何体的类型。说明: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须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不必深入挖掘。,9,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课时)基本要求: 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

6、影的意义。 理解三视图画法的规则,能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掌握斜二测画法,能作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 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发展要求: 理解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并能进行转化。说明: 对于画三视图和直观图的几何体,只要求前一节介绍的柱、锥、台、球及它们的一些简单组合,不必研究较复杂的几何体。,10,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课时)基本要求:了解表面与展开图的关系;了解柱、锥、台、球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计算一些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了解柱、锥、台、球的体积公式,并能计算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发展要求: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的关系;了解三棱柱和三棱锥图形的变化关系。说明:球的体积公式

7、的推导不要求学生掌握。,11,实习作业与小结(课时)(略),12,第二章点、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基本要求:了解平面的概念,掌握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方法。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即公理1、2、3。会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掌握空间点与直线、点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分类。 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并能正确画出两条异面直线。掌握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分类。理解公理4和等角定理。发展要求:会说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初步体验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思想方法。 说明:确定平面的3个推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距

8、离及有关概念不作必修要求。,13,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时)基本要求: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能运用上述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发展要求: 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说明:平行关系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14,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时)基本要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归纳出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掌握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9、的概念。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能运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发展要求: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说明: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线面距离、面面距离的概念以及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补充;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仅限于用定义求作。,15,小结(课时)略,16,三.考试说明(1)空间几何体了解和正方体、球有关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理解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

10、图或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理解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并能进行转化。会计算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不要求记忆公式)。,17,(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

11、角相等或互补。,18, 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19,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

12、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概念。能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20,四.变化要求的变化对于“空间几何体”:原大纲要求:了解概念,掌握性质;标准则要求:认识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标准把重点放在了空间想像能力上,对概念、性质则降低了要求。 强调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认识结构特征。 对于“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标准把重点放在了定性研究(平行和垂直)上,定量研究(距离)在必修中不作要求,对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证明,移到空间向量中再证。 强调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学会

13、思辨论证。 (对判定定理的要求是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对性质定理则要求思辨论证、逻辑推理。),21,处理的变化 (1)从整体到局部,具体到抽象:原教材:点、线、面柱、锥、台、球;新教材:柱、锥、台、球点、线、面。 (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推进路线:原教材:平面线线线面面面; 新教材:平面平行垂直。,22,内容的变化 (1)增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一节。 (2)不要求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3)删去三垂线定理。 (4)不要求各种距离。课时的变化原教材:39课时新课程: 18课时(选修12课时),23,五.试题,24,【答案】A,25,例2(08山东文、理6)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9 B.10 C.11 D.12,26,【答案】D,27,28,【解析】(1)如图(1)所示。,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9,30,31,32,33,再见 2009.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