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847157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本课题在 2012 年 5 月立项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下,按照预定的计划,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所要完成的任务,在定预的时间里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将课题研究成果简介如下:一、通过研,我们分析出了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通过研,我们分析出了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从新课程的目标来看,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四大方面。1、教学设计低效(1)教学目标不明确有些教师讲授的目的不明确,赶着讲,讲解的

2、知识点不到位,数学课堂教学语言随意,不精准。重点也不突出,难点得不到突破,板书随意缺乏示范性,缺少对重点内容的结论性小结。(2)情境创设低效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目的性不强,不但喧宾夺主,而且还比较牵强,缺乏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比如某教师讲三角形的分类,用了7 分钟的时间从牛的分类开始导入,而导入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理解三角形也是可以分类的。还有的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画面热热闹闹,往往是吸引了的学生的眼球,但没能往数学思考上引导。(3)提问不符合学生实际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过渡语言,教学设计的跳跃性强,所提出的问题不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因此提出的问题是东一句,西一句。

3、这是教学设计的问题,也主要是教师素质的问题。有的问题的提出,针对性不强,辐射面不广,难易程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还有的教师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不够,逼迫学生立刻做出反映,或是教师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等。2、师生课堂交往互动的不和谐与不平等有的师生双方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与积极地交往,眼睛没有交流,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导致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上开小差。还有的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不主动地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动,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而教师也往往忽视这部分群体。还有,从很多课堂上,我们发现,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总是多于后排的学生,教师随手一点,随口一叫,

4、“你” ,就会把机会让给这部分学生。所以说,学生学习差异的形成,除了我们常说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外,常常是课堂的实用时间及交往机会的差异造成的。3、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最好的策略,但有的教师评价泛滥,无论回答体现的思维层次如何,一律给予肯定、表扬,对错误的答案不敢否定,特别是讲公开课的时候。有的评价缺乏创造性,只形式化的给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对” 。或是激励形式一味地外显化“为他鼓掌:x x xx x”,没有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各种答案的来龙去脉,缺乏总结、示范与启发性的评价。4、练习设计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不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大量存在着随意

5、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通过研究,我们探究出了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1、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设计有效的学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了教师备课重点的调整。以往备教案,关注点是教师的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今的学案,则更注重于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使得学习变得更人性化了。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挖掘和处理,以问题的形式写在学案中,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分析、思考,完成那些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对那些疑难点再通过课上师牛交流,生

6、生合作探究等手段加以解决。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化到会学,乐学。2、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1)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多媒体教学能集声音、图象、色彩、动画等方面刺激于一身,具有直观、操作快捷、图象逼真、动静结合等特点,适时创设动态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2)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创造之感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使

7、每个学生都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使他们学生学会学习,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变外部的学习活动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3、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1)提问语言精练,指向明确要使课堂提问有效,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指向明确、提问针对性强,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使学生不知从何回答。(2)提问时机恰当,问题少而精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课堂的设问不是为问而问的,应把握时机,诱发思考。例如在教学“左右”时,教师让两个学生面对面做拍手游戏,结果两人为哪边是“左边”而争论起来。这时教师提问:“为什么他们两个的左边不一样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8、问题的提出又具有挑战性,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另外,提问的数量应少而精。 (3)问题难度合适,难易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 (4)问题设置疏密相间,留给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疏密相间,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有效的练习设计策略(1)精心选题。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和学生特点的题目。(2)课堂练习时间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时间要安排充足,一节课要保证 10-15 分

9、钟的练习时间。若时间少,练习量就小,对所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的练习,不能深入进行拓展练习,课堂效率和效果自然受影响。从而在练习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开拓思维,勇于尝试,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及时的做出鼓励与评价。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1)答题评价及时,客观正确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做好及时、客观、正确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教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而后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建议”;当学生的回答错误时,教师可用婉转的语言采取探问、转向或重新设问等教学处理策略,也能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体

10、面”地坐下;当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接纳学生的新观点,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尽情绽放。(2)对课堂练习进行有效评价善用评语来评价学生的课堂练习结果能弥补简单的“对”、“错”评价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评语评价学生的练习结果,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指导方法,激发兴趣,强化动机。2、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3、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研究,形成了小学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形成了小学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通过对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练习课教学、复习

11、课教学不同课型综合性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小学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模式:情景激趣 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迁移升华。(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1情景激趣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兴趣2问题导学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3互动探究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能力4迁移升华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解析1情景激趣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洁、易懂,背景丰富,能激发学生兴趣,但又不那么直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那些常识性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见解有关,学生已经习得的正规知识能派上用场,能引起思考,能提出问题,容易导向一段发现和活动的过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以

12、下是我们课题组的几点总结:(1)把学习情境故事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一开头,我们创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三个小猴子吵着要猴爸爸买甘蔗给他们吃:最小的猴子嚷着要根数多,老大自认为很懂事说:我只要一根,但要最长的。精明的老二说: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少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比弟弟的长一些。 猴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三根同样长的甘蔗,将第一根分了一半给老大,将第二根平均分成 6 段,取了3 段给老三,将剩下的一根平均分成 4 段,给老二两段。三个猴子高兴极

13、了,都认为爸爸对他最好。同学们,猴爸爸分得公平吗?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 ,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2)把学习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一课中,我们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在教室的一角“开设”超市,货架上陈列着文体类商品,其中篮球标价 96 元/只,排球 42 元/只,一位同学跑上去,营业员连忙说:“欢迎光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同学说:“我想买一只篮球。 ”营业员:“96元。 ”学生拿出 100 元,营业

14、员找给学生 4 元,学生说:“谢谢。 ”营业员:“欢迎再次光临。 ”通过“买篮球” ,让学生感悟:96 元靠近 100 元,多付就要找零(蕴含多减要加) 。这样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让学生从生活事理中明白为什么“多减要加” ,同时让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学习社会交往,体验生活数学。(3)把学习情境操作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执教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并把操作后获取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再观察每排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得

15、出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小正方体木块的个数(即长方体体积) ,逐步推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中,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观察抽象概括表述,架起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桥梁。(4)把学习情境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争辩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使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在“实战”中提高。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 3/10 米,第二根用去 3/10,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问题给出后,学生讨论比较热烈,有的说第二根用去的长,

16、(假设钢管 10 米,103/10=3 米) ,有的立即反驳:当钢管长 1 米时,13/10=3/10 米,两根用去的一样长,通过争论、举例验证得出,这道题答案有三种可能性,分三种情况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在一定范围内,数学问题的不确定性。2问题导学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渠道,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重点之一。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想象。 ”课题组采用板块式结构,昭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学展开时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思路是:经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或有待于形成的运算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