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2017ppt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819596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201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201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201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201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201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201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2017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 你准备好了吗?,1、学校 2、儿童所在的群体 3、家庭 4、儿童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一、你了解幼小差异吗? 突破幼小衔接口的首要前提 二、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 三、你了解自己面对的困惑吗? 过渡幼小衔接的正常心理 四、你如何把握三个过渡期? 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关键环节 五、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你了解幼小差异吗? 突破幼小衔接口的首要前提,1、校园环境的差异 2、师生关系的差异 3、社会结构的差异 4、行为规范的差异 5、学习方式的差异 6、期望水平的差异,1.校园环境的差异,幼儿园:小巧玲珑的童话世界,色彩鲜艳,玩具多,学习课室、午休场

2、所和卫生间相连,很方便。 小学:校园面积大,教学楼、综合楼和体育艺术楼基本分开,功能室场多,生物园种植园绿化环境广,学生的活动空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多。,2.师生关系的差异,幼儿园:一个班30人教师是两教一保配备,师生关系亲密,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或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 小学: 一个班52人由6位科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课间往往无教师跟随,孩子一 旦有了困难,只有自己解决,所以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想大便了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小学的老师为什么不抱抱我?,3.社会结构的差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

3、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主观愿望上很想为班队争光 ,有集体观念。要面对社会群体对自己学习的关注。,4.行为规范的差异,中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孩子要学会为自己负责了,5.学习方式的差异,幼儿园:感官学习,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围着就座,15-20分钟一节课,动中学玩中学,形象思维学习,基本上空手来空手走没负担。 小学:严格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开展有序的常规教学,有正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学习。有强制性的作业、受教师支配,40分钟一节课,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有作业、有测试、有竞赛,孩子的学习相对有了压力。,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要求,(1)

4、汉语拼音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不要求直呼) 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音,学习普通话。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不要求默写) (2)识字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学习要求,(4)口语交际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

5、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2、课时的划分:按正常课时划分,一般每课书都是两三课时就要上完 。 3、课程表,建议,1、加强识字 2、加强倾听能力的训练 3、加强执行力、动手能力(生活技能) 的培养 4、学习写好自己的名字 5、加强自理能力的培训 6、要有时间观念 7、多与同龄人交往,正确的握笔姿势,错误的握笔姿势,正确的读书姿势,6.期望水平的差异,幼儿园:身体健康,活动安全,玩得开心 小 学:作业写好没有?测试多少分?孩子练琴画画了吗?,二、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一)、智力条件 智力条件并不是指认多少个汉字,算

6、多少道题,而应该从孩子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来衡量。父母可参考以下办法进行判断:,(一)、智力条件,1.观察力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父母可以给孩子看有错误或缺损的画,让孩子通过观察指出错误或缺损所在,以此检测他的观察能力。 2.记忆力决定孩子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的能力。父母口述6位数字或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看孩子能否正确复述出6位数字,能否较完整地复述一个小故事。,(一)、智力条件,3.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表现为孩子是否喜欢动脑思考。可以让孩子进行图片归类,如将画有各种鱼、蔬菜、水果等的图片混在一起,让孩子按类别逐一区分开来。 4.注意力对准备入学的孩子来讲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家长

7、可以给孩子讲一段话,看孩子端坐10分钟听讲的情况,来衡量孩子注意力集中水平,及接收语言信息能力的强弱。,(二)心理准备,看孩子有没有求知、求新的欲望,是否热切希望进入小学学习;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否强,对陌生的环境是否畏惧,同陌生人说话是否胆怯。,(三)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看孩子能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对过马路、提裤子、系鞋带、吃饭、整理书包等事能否处理得好,能不能记住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和家庭电话等。家长可以根据这些条件进行简单的判断,或者在这几个方向上着力培养孩子。,男孩家长请关注!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以目前学校里的教育模

8、式和评价考试看,女孩的各方表现都会优于男孩。 学校一方面忽略“发育落后”这种差别,另一方面忽视了男孩和女孩认知模式的不同。比如,女孩比较适合于语言交流、阅读及情感互动的教育方式;男孩适合于运动的、操作的、动手的、计算的、身体参与的教育方式。 而目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以语言交流为主的,强调讲、背、说,这些都是女孩的强项,男孩子上课时听上10来分钟,可能就坐不住了,所以从一上学男孩就容易落在后面了。 另外,现在的中小学包括幼儿园,都在追求“静文化”,学校里特别强调要安静,要轻声慢走,不要跑跳,这些要求对男孩来说,都不太容易适应。,三、你了解自己面对的困惑吗? 过渡幼小衔接的正常心理,1、我是不是应该

9、教会孩子一些小学知识,这样他才能在小学一年级学习跟得上甚至领先? 2、他在幼儿园里很受老师的赞许,可是小学老师似乎不太看重我的小孩。 3、老师和我的联系不如幼儿园时候多,我都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怎么样。 4、这孩子在学校里总和小同学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回来就哭。烦死人了。 5、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他做作业,我都不懂教。,三、你了解自己面对的困惑吗? 过渡幼小衔接的正常心理,6、整天要陪做作业,我哪里有这样的时间?不管了,我想让他独立! 7、成绩怎么这么差?要不要找家教? 8、孩子发脾气,不想上学,怎么办? 9、孩子天天赖床,总喊不起来,要迟到了。 10、孩子上小学后,好像变瘦了。,四、你如何把握三个过

10、渡期? 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关键环节,第一阶段:大班后期 1、积极支持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让孩子参加各种适应性的活动,例如参观小学校园、体验小学生活、听家教讲座、看相关书籍、和小学开展互动。 2、帮助孩子一起适应幼儿园大班学期末后期一些管理、作息上的改变等等。 3、在孩子面前谈论入小学的事情,要用上愉快的 语调。,第二阶段:暑假期间1、注册的时候,带孩子去参观他将要去的小学,熟悉环境,多赞扬准备要去的小学和小学老师。 2、结识一些小学里的哥哥、姐姐,让他们介绍一下有趣的小学生活。 3、有意识地以“你真棒,能上小学啦”作为表扬语和孩子交谈。 4、根据小学的要求,定几个自理方面的规矩,例如自己去

11、洗手间、阅读、中午午睡、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等,并努力成为习惯。 5、和孩子一起去购买、整理入学所需要的文具、本子、午睡被铺等。 6、如有可能,邀请老师在正式开学前到家里家访,让孩子提早认识老师。 7、如果孩子学习兴趣浓厚,可以让他接触一下哥哥姐姐在小学曾经用过的书本。但不要花很多的时间在知识点的掌握上。 8、给孩子布置一间有书桌、有台灯、有日历、有书柜、有学习氛围的房间。,第三阶段:入小学后第一个月 1、每1-2周至少保持一次和老师交流,或面谈或利用网络、电话、短信、书面等方式联络,把孩子的情况(优点、特长、习惯等)尽可能详细地向班主任老师介绍。 2、考考孩子认识了多少位老师,留意孩子提哪

12、个同学的名字最多,了解他在小学里形成的新朋友群。 3、每天一见面,就引导孩子说出他在学校里的情绪体验,分享他的快乐和烦恼。 4、和孩子一起重温当天所学的功课,甚至装作不懂要孩子教你,引导孩子预习新知识。 5、鼓励孩子积极发言,自己找老师说出问题,事后跟踪。 6、积极参加家长会、亲子活动,认识家长,密切家校关系。最好和孩子的玩伴、同桌的父母交个朋友。 7、留意他的第一次测验。但对测验成绩不要太看重,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次。 8、每天准时休息,保证第二天学习的精力充沛。,送给孩子的三句话: 面对生活,要微笑着说:“太好了!” 面对困难,要敢于说:“我能行!” 面对长辈,要善于说:“我感恩!”,五、家长

1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父母的行动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与学校教育也应保持一致。做学习型的父母,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加油站。 坚持多给孩子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一)、 改善亲子关系,正如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成功的学校教育一样,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家庭教育。,不管多么繁忙,我们一定要挤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每周最好能够有和孩子一起吃饭、聊天的时间,一起做事的时间,一起运动的时间,一起看电视、看书的时间,尽管我们大家都忙。,孩子的故事,我们一定要认真听; 孩子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与孩子交流,我们一定要认真、投入。,我们只有一个孩子,等你有时间,孩子已

14、经长大了, 我们没有改错的机会!,关系好,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系糟,则冲突不断,抵触逆反。,建议,1、安全感。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她是无条件的,在他/她无助的时候你一定会给他/她温暖。 2、信任感。让孩子知道你非常信任他/她、欣赏他/她,在你的心目中他/她是最棒的。 3、成就感。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示弱,表示你也需要他/她的帮忙,他/她也是你的依靠。,信任学校、支持学校; 尊重老师、欣赏老师; 加强沟通、积极配合。,(二)、家长怎么定位与老师的关系?,只有家校关系和谐,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一个和谐的氛围当中,得到和谐的发展。如果家长太强势,老师很弱势,老师的教育就会失去他应有的力量。,1、不要打骂

15、孩子,“看孩子不顺眼,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三)、改变家教方式,平心而论,我们打骂孩子常常是:因为孩子影响了自己的权威; 或者孩子让自己丢了面子;或者孩子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或者孩子不顺从自己的掌控;或者是我们拿自己的认知水平去要求孩子; 亦或是自己在外面不顺而心情不佳; 或者就是“情绪影响了智慧”。 实际上,打骂孩子只能证明我们无能、自私、狭隘、无知、冲动、专制和野蛮,却证明不了孩子真的该打。,2、坚持鼓励、表扬、赞美孩子,但要尽可能找点理由。 3、惩罚和批评也是教育,但先要耐心倾听,再平心静气平等交流,明确指出过错所在,严肃提出改进要求,或订立“行为契约”。 4、当你要惩罚孩子的严

16、重过错时,请不要伤害孩子的尊严。 5、多看、多听、多陪,少说话、不唠叨,千万不要数落孩子,尽管你说的可能都是事实。,6、父亲可以经常与孩子商量、讨论一些事情,交流、分享一些观点。 7、母亲可以尝试着给孩子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一些孩子成长的足迹,收集一些孩子骄人的成绩与作品。 8、鼓励孩子多买书、多看书,适当地做一些亲子阅读和亲子书评。 9、坚持陪同孩子做些运动。 10、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学校、指责教师。,家长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必须做到“六个要有”:一要有意识; 二要有时间; 三要有心情; 四要有方法; 五要有原则; 六要有毅力。,你如何调整家教方法? 是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基础条件,*平和心态 *平等沟通*和谐环境 *赏识孩子*言传身教 *培养习惯,孩子一生中也许会有许许多多老师,但是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的第一个榜样。,父母常常是用自己的言行和榜样,让孩子懂得了什么是积极向上,什么是自律自强,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正直,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负责,什么是志向高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