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767000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第三章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 ) A.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说明历史事变的动力和原因 C.说明阶级社会的本质 D.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道路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社会存在是指( )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 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 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2、之一” ,这种观点属于(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宿命论 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

3、因素 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 10.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 A.生产关系 B.生产方式 C.生产工具 D.生产资料 1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12.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法律思想、逻辑

4、学、宗教 C.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D.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2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5.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

5、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者素质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生产工具的状况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9.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 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 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 D.用什么生产工具进行生产 20.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

6、.生产工具 21.在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 A.劳动者 B.生产工具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22.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 ) 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24.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2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

7、系是(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2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3 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2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 )

8、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 B.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C.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3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的统一。 A.主体与客体 B.自然与社会 C.生产与消费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 A.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9、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3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揭 示了(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3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 A.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D.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5

10、.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6.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7.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是指( ) A.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 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4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 D.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 38.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 A.政治上层建筑 B.国家政权 C.政治法律思想 D.观念上层建筑 3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权

11、 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 D.法律设施 40.国家维系自己存在的依靠手段是( ) A.血缘 B.暴力 C.领袖、权威 D.宗教、道德 41.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2.国家的实质是( )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 B.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C.阶级压迫的工具 D.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43.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 ) A.民主的发展程度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4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

12、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45.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4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4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13、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 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5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49.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

14、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5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B.生产力的不同水平 C.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5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52.“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 A.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B.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C.社会规律与自然

15、规律没有差别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53.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54.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选择性的观点,属于(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55.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56.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 A.社会规律

16、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C.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D.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57.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 ) A.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5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6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60.社会进步是指( )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经济的变化 C.社会风气的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