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766965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五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第一节 概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due to physical disease)。是由于除中枢神经系统(脑)以外的躯体疾病直接导致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类精神障碍。,临床主要精神障碍,1、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2、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3、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4、 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5、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 6、物理因素所致精神障碍 7、饥饿、疲劳、手术所致精神障碍,临床主要表现,1. 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 情感障碍、 神 经症样症状(脑衰弱综合征)或行

2、为障碍 2. 诊断包括主要精神病理综合征和导致精神障碍的躯体疾病的诊断,病因,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由其他生物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促发而成。 1. 继发于全身性大脑外躯体疾病或障碍; 2. 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人格特征以及既往神经精神病史等可能影响精神障碍是否发生;,病因,3. 心理因素如应激状态。长期的心理矛盾等可能削弱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 4. 环境因素和居住拥挤、环境嘈杂、潮湿、空气污染等为促发因素; 5. 生物学、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发病机制,1能量代谢障碍:供给不足;2.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 ;3毒素物质作用中枢神经系统; 4躯体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激素与维生素不

3、足等; 5对外源性有害因素发生应激反应 ;6中枢生化改变导致神经递质的改变;,临床共同特点,1精神症状一般多发于躯体疾病高峰期;2精神症状多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3精神症状多具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及随着躯体症状的轻重而多变; 4病程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状况及处理是否得当; 5患者多伴有躯体和(或)神经系统的病理体征及实验室的阳性现。,临床表现,(一)脑衰弱综合征1. 多见于躯体疾病的初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过程中;2. 患者感到疲倦、虚弱无力、思维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或脆弱,常伴头部不适如头痛、头晕、感觉过敏及躯体不适如心悸、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二)急性脑病综

4、合征1意识障碍: 在意识清晰度改变的情况下出现错觉、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和情感异常(焦虑、恐惧、淡漠和抑郁),同时有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同时有注意障碍, 对判断急性脑病综合征有重要意义。确定意识障碍需依据:(l)感觉迟钝;注意转移、集中和持久的能力减退;(2)定向障碍,时间地点、人物或自我定向障碍;,急性脑病综合症,确定意识障碍需依据: (4)伴有下述症状: 错觉、幻觉; 言语不连贯、思维结构解体、回答不切题; 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迟滞或出现紧张综合征; 睡眠觉醒节律紊乱,失眠或嗜睡; 理解困难或错误; 瞬间记忆障碍,回忆困难。病情缓解后患者对病中经历部分遗忘或全部遗忘。,急性脑病综合症,2

5、急性精神病性状态表现为不协调的言语运动性兴奋或紧张综合征或类躁狂样兴奋;或短暂性幻觉妄想状态。一般无明显意识障碍,可伴有轻度意识模糊或意识范围狭窄。病愈后患者对病中细节可能有部分遗忘。,1智能障碍主要表现:注意、记忆损害、学习和集中注意力困难。近记忆力损害,远程记忆相对保存;计算力下降;判断力、理解能力、抽象概况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三)慢性脑病综合症,慢性脑病综合症,2人格改变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出现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如情绪不稳,心境可由正常突然变得忧郁、焦虑或易激惹;或反复的暴怒发作或攻击行为,与所遇到的诱发因素明显不相称;或明显的情感淡漠,对周围事物不关心;或社会

6、性判断明显受损,如性行为轻率,行为不顾后果。,慢性脑病综合症,3遗忘综合征是一种以短程记忆和远程记忆缺损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其瞬间记忆保留。虚构是特点。无意识和智能障碍,其病程和预后取决原发病的病程,但上述症状至少持续一个月,4其它表现(1)类精神分裂症状态持续性的幻觉妄想状态,妄想内容比较接近现实,可出现特征性症状,如评论往幻听,内心被揭露等。(2)抑郁状态慢性躯体疾病如慢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高血压等。表现情感低落,失去生活乐趣和信心,对前途悲观绝望,躯体疲倦。饮食、睡眠障碍,可有自杀观念和企图。,(三)慢性脑病综合症,慢性脑病综合症,(3)类躁狂状态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7、可表现为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如话多、活动多、情绪易激动、好打抱不平,但情感高涨。但感染力则多不明显或不典型。 (4)各种神经征综合征,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一)症状标准1、通过病史、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室检查发现躯体疾病证据2、精神障碍发生、发展及病程与原发躯体疾病相关,并至少有下列1项:(1)智能障碍(2)遗忘综合征(3)人格改变(4)意识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5)精神病性症状(6)神经症样症状(7)以上症状的混合状态或者不典型表现3、无精神障碍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足够证据(如酒精或者药物滥用,应激因素) (二)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三)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发生、发

8、展及病程与原发病有关(四)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等,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依据,1有躯体疾病的依据,并已有文献报导该躯体疾病可引起精神障碍。2有证据显示躯体疾病导致精神障碍,如躯体疾病在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有时间上的密切关系,精神障碍可因躯体疾病的好转而好转。3有不典型的功能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如患者在老年时才出现类分裂样症状,或抑郁症状伴不常见的症状,如幻嗅或幻触。,治疗原则,治疗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发躯体疾病,停用可能引起精神障碍的药物。 对精神症状的治疗(抗抑郁和燥狂、治疗精神病性症状、控制兴奋躁动) 支持疗法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充足的营养供应等。 护理包括安静、安全的环境和防止

9、意外发生等。,治疗原则,考虑到年龄、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临床上要慎用精神药物,注意调节药物剂量,起始剂量应更低,逐渐增加剂量,当症状稳定时,应逐渐减少剂量。对有严重失眠和焦虑的病人,可以短期使用镇静催眠药或抗焦虑药。对因措妄或急性精神障碍伴发的攻击行为或其他行为紊乱的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抑郁患者可给抗抑郁剂,但须注意三环类抗抑郁剂的副作用,特别禁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前列腺肥大或青光眼的患者,第二节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一、病因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等为病原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全身感染,进而所产生的精神瘴碍。 二、发病机制细菌

10、、病毒的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影响;感染所导致的水电解质、能量代谢紊乱、CNS缺氧、应激等。,第二节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三、临床表现 1、急性期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意识清晰度下降、如嗜睡;意识范围狭窄; ;谵妄状态等。意识障碍多出现高热,而程度随体温的变化而加重或者减轻。意识障碍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等。,第二节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三、临床表现 1、急性期临床表现:(2)精神病性症状感染患者可以出现幻觉、妄想、思维联想方面障碍等精神病症状。幻觉以视幻觉、听幻觉多见,内容较为固定。(3)行为紊乱、欣快、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等。,第二节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二)感染后期或恢复期精神症状1、神经症

11、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焦虑、疑病综合征等神经症综合征表现。2、人格改变主要发生在儿童患者。表现行为模式改变。,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共同的特点,起病较急,病程发展常起伏不定,例如 患者早上感到疲乏和轻度的眩晕,下午则可出现焦虑和易激惹,而晚上却发生意识混浊。 此外,精神症状通常是与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感染性疾病好转后,精神症状亦会随之好转。,诊断原则,(一)症状标准1、符合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2、有明显的感染历史 3、在体检或者细菌学检查中可以发现与 感染相关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所见 (二)严重程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三)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及病程与原发性感染有关(四)排除标准:与意识障碍其他病;分裂症,治疗原则,1、病因治疗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原发感染性疾病,并积极寻找原发的躯体疾病。 2、对症治疗精神症状可加重躯体疾病的症状。所以治疗要双管齐下,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控制精神症状。临床用药需谨慎,尤其要注意肝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和精神药物及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3、支持治疗 4、加强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