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757582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B/T47013.1.2-2015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李伟 2017年05月于沈阳,第一部分通用要求,1、范围 (1)理解;该标准规定了射线、超声、磁粉、 渗透、涡流、泄漏、目视、声发射、TOFD、X 射线数字成像、漏磁和脉冲涡流检测等12无损检 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2)应用;对检验检测单位而言,其中射线、 超声、磁粉、渗透、涡流、声发射、TOFD、漏 磁检测属于行政许可项目。 (3)注意;该标准仅限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 制作的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1)理解;该标准共引用了14个规范性文 件,其中焊接缺陷术语和无损检测术语及定 义各一个,其余均为无损检测标准。 (

2、2)应用;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住日期的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注意;如采用最新版本的文件(或修改 单)时应及时与甲方或使用方进行沟通。,3、术语和定义 3.1、无损检测 (1)理解;什么是无损检测(定义) (2)应用;对在制或在用的金属材料制特种设备进行无损检测时必须采用该标准。同时要满足或达到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3)注意;由于该标准规定的各种检测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因此为最大限度的检出缺陷往往要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损检测方法,3.2-3.13、 (1)理解;焊接缺陷、锻件和铸件中的缺陷的定 义以及对腐蚀的定义 (2)应用;

3、对承压类设备(包括压力管道)仅有: 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圆形缺陷、内咬边和内凹七钟缺陷 (3)注意;长宽比不大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 属于圆形缺陷,长宽比大于3的气孔、夹渣和夹钨 属于条形缺陷。该标准未对根部内凹进行定义,3.14、公称厚度 (1)理解;一般由设计图纸提供的厚度,不 考虑焊缝余高和垫板厚度。 (2)应用;在单壁透照时为透照厚度,在透 照厚度范围选择像质計灵敏度值(单壁透照) 以及评级时均采用公称厚度。 (3)注意;在用设备和管线测厚后,应填写 公称厚度,3.15、检测灵敏度 (1)理解;无损检测所指的灵敏度系指相对 灵敏度 (2)应用;标准中都对检测灵敏度提出了明

4、确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满足或者达到标 准规定的灵敏度指标 (3)注意;达到标准规定的灵敏度值但不是 缺陷真实的大小,3.16、缺检测率 (1)理解;在给定的条件下,检测人员根据 给定的仪器设备和工艺文件对工件进行检 测,所检出的缺陷占缺陷总数的比例 (2)应用;应选择最佳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 备以及最优的检测工艺增大所检出的缺陷占 缺陷总数的比例 (3)注意;无论采用任何检测方法都不能够 将缺陷100检出,4、总体要求 4.1、(4.1.1-4.1.3)对检测人员的要求 (1)理解;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属于行政许可的范 畴,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和不同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 与与该方法和该级别相应的无损

5、检测工作 (2)应用;高级人员可以编制或审核具有该方法的通 用工艺,中级人员可以编制或审核具有该方法的业作指 导书(工艺卡) (3)注意;检测机构的检测责任师可以有具有该方法 的中级人员担任,但是对取得该方法的年限有明确要 求,4.2、(4.2.1-4.2.5)检测设备和器材 (1)理解;该标准对检测设备和器材提出了明确要 求,除了必须要有合格证明文件外,检测设备和器 材的性能应满足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可以反复使用 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的器材对其检定、校 准和核查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2)应用;就射线照相检测设备器材而言,标准密 度片不属于强制检定项目,射线机不属于强制检定项 目,可以由检测

6、单位自行开展(校准和核查) (3)注意;定期制制作曝光曲线属于核查范畴,但 还应包括辐射角、绝缘电阻、计时器精度等项目。 对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校准和核查)项目必须有 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在工艺规程中进行明确规定,4.3、检测方法和工艺 4.3.1检测方法(4.3.1.1-4.3.1.4) (1)理解;本标准包括了12种检测方法,其中射线检 测、超声检测、TOFD检测和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当对 对接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时,根据检测工艺要求和检 测设备器材的不同以及灵敏度、缺陷检出率和测量精度 的不同,将检测技术分为若干个等级 (2)应用;检测的技术级别一般由设计图纸、使用方 (甲方)或检验人员提出

7、 (3)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如某些条条件达不到高级别 的要求是可以在采取有效措施后选择低一个的技术级 别,但必须合同双方同意。,4.3.2、无损检测工艺文件(4.3.2.1-4.3.2.4) (1)理解;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均属于无 损检测工艺文件,而且该文件应由检测单位自 行制定,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技 术标准和的要求并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和技术条 件编制工艺规程 (2)应用;无损检测通用工艺应涵盖本单位 (制造、安装或检测单位)产品的范围。不能 把原标准照抄一遍.(现举例说明),a、增感屏的材料和厚度 b、小径管透照时像质计的摆放位置 c、搭接标记、返修标记、扩探标记的规定 d、不同透

8、照厚度允许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 e、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 f、小径管应选用的像质计等。 (3)注意;1、本单位没有的检测设备无需编写该 设备的通用工艺(如高能射线、C0-60) 2、如检测单位所从事的检测工程项目牵扯的其他标 准(如长输管线、或中石油管线检测),必须在检测 通用工艺中涵盖SY4056射线,4.4、检测场所和环境 (1)理解;该标准对检测场所和检测周围的 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当检测场所和环境对 检测结果有影响时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当检测环境条件危及检测结果是应停止检测 (2)应用;当检测环境条件危及检测结果停 止检测时,应以书面的形式告知本单位的相 关领导(停工单应由相关领导

9、签字确认), 并通知给甲方、监理或施工方 (3)注意;停工单应注明时间、地点、检测 对象和停工具体原因,4.5、无损检测的一般程序 (1)理解;从编制工艺文件开始到出具检测报告 为止应包括10-11个方面的内容(必要时复核) (2)应用;在执行无损检测工作程序时应提供相 应的见证资料 (3)注意:最好是手工签字不提倡电子签名,5.各种无损检测反复的使用原则,5.1、通用原则(5.1.1-5.1.9) (1)理解:应根据缺陷的性质、位置和容易产生 的部位选择最可靠的检测方法,当采用同一检测方 法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工艺,对同一部位采用采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检测时应各自方法评级 (2)应用;

10、当采用射线照相时应根据缺陷所在位 置选择最佳的透照布置 (3)注意;采用同一检测方法时可以采用不同的 检测工艺时以危险性大的评定级别为准,5.2、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能力范围和局限性,5.2.1、射线检测 (1)理解;标准指出了射线照相检测的优点 和局限性 (2)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最 大限度的避免射线照相的局限性(例如对直 径较大工件采用射线周向曝光) (3)注意;不能用提高管电压的方法提高底 片的黑度,当采用对比试块确定管焊缝未焊 透深度时不是实际的深度,6、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护,无损检测质量管理(6.1-6.2) (1)理解;该标准把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提到了 一个很高的层面

11、,并从人、机、料、法、环五 个方面提出了对无损检测质量工作的全面管理 (2)应用:应在机构体系文件中全面体现无损 检测人员、仪器设备、工艺文件、场所和环境、 检测实施、资料和档案的管理程序 (3)注意;体系的运行应提供相应的见证资料,6.3、安全防护的措施(6.3.1-6.3.5),(1)理解;由于部分无损检测方法会产生放 射性辐射、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而且无损 检测的环境特别是在用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 其环境比较恶劣,因此为保护无损检测人员的人身 安全该标准提出了对无损检测人员保护措施的规定 (2)应用:每年至少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一次安全 教育 (3)注意;安全教育应有考核试卷并由本人签字,7

12、、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7.1、无损检测档案 (1)理解;无损检测的档案包括:检测合同、 无损检测的工程委托(监理的委托、施工方的委托、 甲方的委托等) (2)应用:作为检验检测单位应有二次委托单 (派工单)同时应规定委托单接受的管理规定 (3)注意:无损检测的档案室一般应配置空调和除湿机,7.2、无损检测工艺文件(7.2.1-7.2.4) (1)理解: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 和作业指导书(专用工艺和工艺卡)该标准 对通用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应涵盖哪些内 容均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规定 (2)应用:通用工艺规程要涵盖本单位的检 测对象并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3)注意:要根据具体工件和要求在遵循

13、工 艺规程各项规定和要求下编制作业指导书,7.3、无损检测记录(7.3.1-7.3.3),(1)理解:该标准对无损检测原始记录至少 应包括的内容、检测原始记录的质量以及检 测原始记录应保存的期限均作出明确规定 (2)应用:在填写无损检测原始记录时必须 填写实测值而不能是规定值(如底片黑度、 探头的K值、环境温度、工件温度、紫外线光 照度等) (3)注意:原始记录必须要有审核人签字, 检测部位示意图属于原始记录中一部分,7.4、无损检测报告(7.4.1-7.4.4),(1)理解:该标准对无损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的内 容、检测原始记录的质量以及检测报告应保存的期 限均作出明确规定 (2)应用:在编制

14、无损检测报告时必须严格按照检 测原始记录中的内容填写,检测报告除了有编制着 和审核人(级别)外还应有审批人的签字 (3)注意:无损检测报告不允许涂改和划改,关于NB/T47013.1-2015标准应掌握的问题,1、按NB/T 47013.1标准的规定,对于反复 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的检定、校 准及核查都要哪些规定? (2)当采用同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不同工艺进 行检测时,如检测结果不一致NB/T47013.1 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NB/T 47013.1标准规定的无损检测质量管 理的内容 有哪些?,4、按NB/T 47013.1标准中规定,射线检测 局限性和能力范围 5、当采用未列入本标准规定或超出本标准适 用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时 ,本标准是如何规 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测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