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726608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回龙观医院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CMB项目草案完善培训班 2004年2月18日-3月5日,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李献云,研 究 方 法,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质的研究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量的研究、量化研究,定 性 研 究方法,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公认的定义。 “质的研究像一把大伞”(Van Maanen et al. 1982)如民族志研究、观察研究、档案文件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如人类学、人文学、历史、政治和社会学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运用一种特殊的技术既可以了解

2、事物的一般现象,又能获得定量研究方法所无法得到的信息,如人们的想法、动机和感受等深层次内容。,定 性 研 究概述,定 性 研 究概述,随着疾病谱由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病和伤害转变、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定性研究方法也逐渐进入医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国外在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卫生政策和卫生服务等领域中应用定性研究方法较多,但国内医学领域的定性研究不多。,医学领域常用的 定性研究方法,观察(observation) 深入访谈(in-depth interview) 专题小组讨论(focus groups) 共性方法(consensus methods) 病例研究(cas

3、e studies),观 察 法,涵义: 既不同于流行病学中的观察研究(非实验的研究设计),也不同于临床上对病人的观察。 定性观察法需要在自然状态下对行为和谈话进行系统、详细的观察,即观察并记录人们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说,研究者在无任何人为干涉的情况下观察人们的言行、发生的事件及其互动,因此又被称为“自然主义的研究”。,分类 : 不参与性观察 即观察者完全不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这仅仅是一项研究,观察者的责任是观察并记录。 参与性观察 指观察者加入到其所研究的对象的活动中去,试图观察并记录他们在“自然状况下”的行为。,观 察 法,参与性观察包括: 完全参与:长期秘密观察 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公开

4、观察,无论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都意识到这是研究 以参与者的身份观察:主要是一次有针对性的短暂观察,不需要忍受长期秘密观察所带来的麻烦,观 察 法,弊端 完全参与性的秘密观察会引起严重的伦理学问题 公开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的方法会使被观察的群组或个体意识到这是研究并且有人在观察自己 参与性观察在观察者进入和退出观察现场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一些问题 优点:能够避免人们在言行上的不一致。 适合研究机构的工作状况及其人员是如何履行职责的,从而揭示出机构内部人员未意识到的严重问题。 另外,观察法也可以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从而准确地解释定量研究的结果及意义。,观 察 法,访 谈,涵义 : 社会学和相关学科

5、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一定的规则下带着某种目的面对面地询问被访者并与其交谈 特点: 研究者始终以开放的头脑接受访谈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和可变因素,也许这些概念和可变因素与研究者在访谈刚开始时的预测很不相同,与临床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常规访谈不同之处: 临床医生可能也愿意从病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但其目的是将发现的问题迅速进行医学归类以便采取恰当的医疗处理 定性访谈的目的是发现被访者的思维框架,研究者应尽量避免搀杂自己的思维框架和假设,访 谈,分类: 定式访谈 通过使用定式问卷完成访谈,这需要在开始访谈之前培训访问者用标准的方式提问问题 半定式访谈 根据研究内容制定一个松散的框架,这一框架由一些开放式问

6、题组成 深入访谈 较少有框架,可能仅仅针对一两个主题做深入细致的访谈,访 谈,访 谈,实施访谈 : 访问者需具备相当高的访谈技巧,因此在开始访谈之前需要对访问者进行技巧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可以开展访谈。 访问者事先需要考虑被访者对访问者的看法以及访问者的社会地位、种族、性别、与被访者的社会差距等因素给被访者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访谈中访问者应对被访者所使用的语言和概念敏感,并在进一步提问时尽量使用被访者的原话,访谈的顺序可以灵活改变。,访 谈,实施访谈 : 定性访谈中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中性的和敏感的,并且对于被访者来说问题应该是清楚的。 可以提问下述六类问题:个体行为或经历、观念或价值观、感受

7、、知识、感官体验以及人口学特征或背景细节。 一般从被访者容易回答的问题开始,然后切入较难回答的话题或敏感话题。 场所安排及访谈所需的一些特殊技巧,专 题 小 组 讨 论,涵义 一种特殊形式的小组访谈,它利用访谈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获取信息。 专题小组讨论与小组访谈的不同之处 前者主要是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收集信息 后者是同时从几个人处获取信息的一种快捷、方便的方法,特点: 主要是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收集信息。也就是说,专题小组讨论并不是研究者对每一个问题逐一询问每位被访者,而是鼓励小组成员针对访问者提出的一系列开放式问题积极探讨并相互交流,如相互提问、交换趣闻、互相评论对方的经历

8、、体验和观点等。,专 题 小 组 讨 论,应用领域: 了解人们某方面的知识、态度、经历、需要、想法等,并了解人们是如何想的以及为什么这样想 检验某问卷中问题的表达是否恰当 解释或探讨定量调查的结果,专 题 小 组 讨 论,利弊: 在某些方面比一对一的访谈形式更有助于人们了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便于从不能读或不能写的人群中收集资料。 相对于访谈来说保密性差,可能不适合某些敏感话题的研究,但有时前者更适合讨论禁忌话题。 与访谈相比,专题小组讨论可能会引发较多批评性言论 ,因而适合目的是改善某项服务现状的研究。 群体准则的过分表述可能会压抑个体不同观点的阐述;有时一些被访者会试图阻止其他被访者表述不

9、同的观点;有些被访者害怕被取笑而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讲出来;有时会引起种族问题的争议等。,专 题 小 组 讨 论,小组构成 由社会身份相似或不同的人群组成 选择事先存在的小组或选择不认识的人组成小组 由6到10人组成,其人数可以酌情增减。一般每个小组人数不能少于4人或多于12人。,专 题 小 组 讨 论,开展小组讨论 讨论会的环境:应让人感觉放松、舒适,备有茶点,围坐成圆形 一般持续1到2小时 主持人应该先向参会者解释专题小组讨论会的目的,即鼓励他们彼此交谈而非向研究者谈出自己的观点,主要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彼此的谈话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及认知框架。,专 题 小 组 讨 论,注重的是获得被研究对象深

10、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研究对象的数量一般比较少,因此一般不采用统计学上的概率抽样(随机抽样),而常用非概率抽样中的“目的性抽样”,即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能够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或最有价值的信息的个体、群体或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抽样又被称为“理论性抽样”,即按照研究设计的理论指导进行抽样。,抽 样,样本大小,定性观察: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有意选择特殊的群体或环境。 访谈样本的大小:没有硬性规定,应该根据访谈内容、深度和进程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一个大型的定性访谈中被访谈的人数不超过60人,但也有例外。 专题小组讨论 :根据项目目的和可用资源状况不同,小组讨论的数目可以从6组到50组不同。绝大

11、多数专题小组研究仅包括几组讨论。,现场工作前的筹备工作,前期的联系:通过中间协调人或直接与被试联系,确定访谈或讨论的日期和具体时间 安排交通工具 指导语、访谈或讨论提纲、记录单、被试知情同意书、铅笔、橡皮、录音机、录音带、电池、茶点、水、现场布置等,以友好、熟悉的问候语开始,然后切入访谈或小组讨论会的主题 恰当地应用倾听与沉默技巧 始终保持开放的头脑和友好接纳的态度 自然地从一个主题过渡到另一个主题,避免生硬地提问或突然转换主题,实施访谈或专题小组讨论会,结束访谈或 小组讨论之前,浏览现场记录,看有无遗漏的内容 简单查看录音情况 郑重地感谢被试的参与,并留出几分钟自由讨论的时间 留意被试的情绪

12、反应,特别是一些敏感话题,必要时对一些特殊个体或人群进行必要的情绪舒缓,资料记录,观察法:主要是观察并记录人们的言和行,记录过程是有选择性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头脑和视角。尽管如此,观察者应该尽可能系统、准确、客观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包括他自己对所看到的环境的现场感受和反应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感受和反应所发生的变化。这些记录可以是现场笔记或事件发生后不久的笔记,也可以是现场录音或摄象。,资料记录,访谈:记录可以是访谈当时的书面记录、访谈后的书面记录和录音。访谈当时的书面记录可能干扰访谈进程,访谈后的书面记录可能会丢掉一些细节。一般情况下录音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事先需要征得被访者的同意。

13、访谈后需要将录音内容转变成书面材料,这个过程很费时间。,资料记录,专题小组讨论:应该录音并将其转写成书面材料。如果不能录音,那么认真记笔记是极其重要的。研究者在讨论当时在记录纸上记录被访者的重要观点也是非常有用的。,资料整理与分析,定性资料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即通过整理分析资料得出假说或理论; 定量资料分析运用的是演绎法,即事先定好一个理论或假说,然后收集资料以验证这一理论或假说是否成立。,资料整理与分析,首先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然后将资料编码、分类、集中、比较和浓缩,最后对资料进行解释、推广、形成假说、理论或基础理论。并再次在原记录中对这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修改,这一过程有时需要反复

14、多次才能完成。这一整理分析过程因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不同而不同,没有一套固定的程序。 有时这种分析过程开始于资料的收集阶段,这与定量资料的分析(分析是在资料收集结束之后开始的)明显不同。 对偏离常规的观念进行分析是重要的,即必须注意少数派的观点及那些与研究者总的理论不一致的例证。,资料整理与分析,分析专题小组讨论会资料的特殊之处: 将同一主题的小组讨论会资料集中起来并比较,然后研究不同的观点如何来自不同的样本人口。重要的是区分哪些是个人观点、哪些是小组多数人的观点。 需要标明群组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专题讨论会在哪些方面充分利用了研究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基本分析程序,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阅读原始资料

15、,对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编码,对不同的文件赋予相应的属性,并在备忘录上记录自己的一些初步想法等。然后从所有自杀访谈中抽出某一类别的内容再认真阅读、思考,并与其它类别的内容进行比较、联系,形成相应的理论,再回到访谈资料中验证理论是否正确,若有出入则对理论进行修正。如此反复多次,得出结论。,资料分析,运用“QSR Nvivo”定性分析软件对内容进行分析:前提是将录音资料全部以文字形式逐字逐句输入电脑 编码(Code):即用恰当的概述性文字对文字内容的某一部分做出标记。自由编码(FREE NODES)树状编码(TREE NODES)案例编码(CASE NODES),自由编码(FREE NODES),在

16、进行文字分析时,通过反复阅读原始资料,最终确定使用的编码如下:,当地的自杀原因 当时如何避免自杀行为的出现 当时是否采取措施避免被人发现 对自杀者的看法 家人自杀是否需要保密 家庭环境如何? 留遗嘱 哪些自杀值得或可被理解 如何预防当地人的自杀,是否认为死比活着好 是否听说或见过自杀案例 与朋友、邻居的关系如何? 与亲戚的关系如何? 自杀当时如何考虑被救活的可能性 自杀当时如何考虑此方式的致死性 自杀目的 自杀前的工作状况如何? 自杀前的饮酒状况 自杀死后躯体和灵魂会怎样?,树状编码(TREE NODES),自杀过程(1) 自杀原因(11) 自杀前是否想过用其它解决办法(12) 有无亲朋可以帮助解决(13) 想过自杀能否解决问题(2) 自杀当时(21) 现在(22) 现在问题有无好转(23) 自杀意念(3) 出现时间(31) 如何决定用此方式自杀的(32) 当时是否有人知道你有自杀意念(33) 自杀的影响(4) 对家人(41) 他人的看法有何改变(42),对定性研究方法的评价,定性研究方法并不容易,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既繁琐又复杂。这种资料收集方法并不比其它方法收集的资料更加或更少真实,但对于研究某些特殊类型的问题却是最恰当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