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7723971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学院,导 论,一、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目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方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一、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目的,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1)基本观点:人们的观念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与事业单位中的“只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企业发展中的人际关系与非合作意识,(2)转变观念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破除自然经济观念“小市民气息浓厚”讨论:什么是小市民气息?如何评价小市民气息?它与市场经济关系? 陕西传统文化讨论: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崇尚透明度与暗箱操作的冲突;遵守规则与习

2、惯于钻空子的冲突;法治与人治的冲突;简单化与复杂化的冲突;向前看与向后看的冲突;,自然经济文化与市场经济文化的五大冲突:,重振“丝绸之路雄风”、“汉唐雄风” 讨论:“丝绸之路”、“汉唐”有无“雄风”?在今天有何意义?,破除计划经济观念“生是国有企业的人,死是国有企业的鬼”讨论: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与职工流动的关系?一次分配定终身与重新择业的关系?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职工再就业的关系? 平均主义观念:两种和谐观,目前处理好一些关系“和谐社会”与坚持按贡献分配“节约型社会”与消费带动型模式“以人为本”与严格劳动纪律,2.掌握市场经济理论,提高理论素养(1)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四个素质(理论素质、专业素质、身

3、体素质、心理素质)决定人的发展,尤其是理论素质。(2)30年来,我们忽视理论素养的培育:学生选专业中 、教师搞科研中的短期行为;提拔干部的非科学标准。讨论:教育面向市场,是否等于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是否等于教育跟着市场走?,3.认识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做改革的促进派 (1)改革的历程及成就 (2)学术界、企业界与政府界对改革的不同看法郎顾之争刘老的信,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方法,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 研究生的学习方法 企业家(MBA) 的学习方法,1.掌握学习方法的差异,2.讲授方法,理论宣传有纪律 学术研究无禁区 实际操作有政策,3.经管学院“4+”人才培

4、养模式,合格MBA=观念+诚实+才能,观念市场经济本质观念市场经济一般观念 现代市场经济观念非洲推销鞋子两个兰州打工仔,诚实 = 品格+声誉责任心敬业精神 +事业心奉献精神,品格品德人格力量的影响旗帜鼓舞凝聚力(德商情商智商胆商) 声誉无形资产 (新资本形态) 事业成功的保证(陕鼓的两个转变和三个认识) 责任心家庭责任心岗位责任心社会责任心 敬业精神追求崇高目标价值实现任何优秀业绩都是追求完美的结果(日本) 奉献精神:一定的公众人物都是为他人活着 事业心:“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温州人的“志商”和“胆商”),才能 = 素质 + 能力 素质理论素养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理论素养:

5、理论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的基础,是形成特色企业经营理 念、思路及模式的基 础;是认识经济发展趋势的前提 条件。专业素质:决策的基础,不会发生“三拍现象”心理素质:经受挫折与失败;一辈子不怕麻烦(温州人的“心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操作能力温州人的“十商” 柳传志的“修炼”“忍耐是的必修课”“柏拉图的坚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第一讲 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一、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1市场经济的概念(1)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共有8种观点,从以下三个角度考察:第一种是从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关系的角度来

6、考察的。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制度;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决策高度分散化、一切经济活动均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第二种是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的。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其中又有三种说法: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组织管理体制。第三种是从经济形式的角度来考察的。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

7、机制或经济调节方式、手段;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或配置方式。,结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或运行机制,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它是一种经济制度,因而反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形式就是经济运行的方式、方法、机制等的总和,它的对应面是经济制度。经济形式有三种: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多种定义,而不是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资源配置说”。“资源配置说”的历史考察亚当斯密的观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人)市场机制(自然秩序)是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马克思的观点看到市场机制的弊端提出计划机制配置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28年的实践证实了计划经济的问题(没

8、有市场机制的实践)提出并实施市场机制,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收入分配、社会矛盾、就业)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中吴敬琏具有代表性,改革初期四种不同的观点“有计划”“吴市场”“厉股份”“杨承包”,(2)我的观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即一切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市场这个“中介”才能进行的经济叫市场经济。,结论:市场经济是销售经济(计划经济、自然经济是生产经济):“商品爱货币,但爱情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一是有些货币是不爱商品的;二是人们有储蓄货币的偏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生产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型企业改革的实质:生产型生产经营型资本经营型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计划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短缺经济。,

9、从机制上认识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资金的来源方式生产资料的取得方式劳动者的就业方式产品的去路 计划经济的影响职业化的要钱队伍生产经营中的市场观念淡薄,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一个东西的两种不同叫法两种叫法的来源及一致性趋势两种不同叫法的形成(西方与东方)两种叫法趋于一致(国际化;西方化),(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与消亡1市场经济的产生(1)市场经济产生的原因从逻辑看:,从历史上看,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因此出现了交换剩余出现引起了交换(偶然)交换促进了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2)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解决矛盾的办法是交换这是一般条件,不是充

10、分条件产品交换商品交换,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归不同的利益主体占有:产生了你我之分,存在着互相当作外人看待的关系这是充分条件(商品交换)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不是私有制 具体案例:学校内部各院系的教室都是国有资产,但存在着无偿分配与有偿使用之间的矛盾两条狗交换骨头的例子黄河边上老百姓对“产权排它论”的理解及其合理占有与交换“河财(柴)”的行为,2市场经济的发展 (1)原始市场经济概念界定原始市场经济又称为初始市场经济,是以手工生产力为基础,以单家独户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在自然经济夹缝中存在,并作为自然经济补充形式的一种市场经济。它的典型形式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市场经济(小商品经济)。,原始市场经

11、济特征 生产资料高度分散,基本上以个体所有为基础 建立在以手工劳动为特征的上生产力水平之上 商品生产者目的不是为了买卖,商品价值是为使用价值服务的 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有竞争,但竞争不充分 只有部分产品市场,而且规模和交换数量有限,统一市场没有形成 生产过程中劳动职能与管理职能没有分工 劳动者占有和支配全部劳动产品,基本上不存在剥削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有限 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之前的社会形态中 不占统治地位,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主要有三:生产力水平低;竞争不充分;管理没有职业化,(2)古典市场经济古典市场经济的定义古典市场经济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是以机器生产力为基础,以单个厂商占

12、有生产资料为特征,政府采取不干预的市场经济形式。古典市场经济的典型形式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古典市场经济的特征 生产资料分散在单个厂商手里 生产能量得到释放,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唯一动机 产品的商业化得到发展,产品商品率较高 存在比较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 不但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形成了国际市场 劳动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工,出现管理者阶层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只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扩大,程度提高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势,自然经济成了它的补充 主要有三:生产力高度发达;竞争充分管理成为一种职业,(3

13、)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又称计划市场经济,是以现代生产力(电子化、信息化)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的集团化、社会化、国家化为特征,采取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它的典型形式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3市场经济的消亡(1)关于市场经济消亡的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万岁论”(卓炯)“万岁论”的提出与意义卓炯学派的情况卓炯学派的评价第二种观点:“补课论”(主流学派)“补课论”的理论观点与历史“补课论”的局限论,第三种观点:“长期存在论”(我的观点)“长期存在论”的主要观点“长期存在论”的依据市场经济是否存在不只是“发达与否”的问题。如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发达的,还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发达的?“共产主

14、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劳动是生存的第一需要”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市场经济消亡的条件 经济方面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现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 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经济单位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不存在差别 劳动者实现了人人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切实得到了保证 实行按需分配,劳动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政治方面 上层建筑完全为经济服务 政治上高度民主,劳动者的意见被高度重视 人事管理制度和干部制度完善,从根本上杜绝了以权谋私。 社会方面 生产力高度发达,使劳动不再具有谋生手段的性质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使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与程度均等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三大差别”消失

15、,(3)对市场经济消亡的理解搞清市场经济消亡条件与产生条件、存在条件的区别,认清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把市场经济视为社会主义本身所固有的东西。从市场经济消亡的条件看,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能具备这些条件即使具备了市场经济消亡的条件,市场经济的消亡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市场经济的主体无上级无级别无级别:权本主义受到冲击(权本主义钱本主义人本主义)无上级:市场经济主体都是具有法人资格,自主决策市场经济的利益性:正确看待“利己”“利己”是市场经济的原始本质“利己”有多种层次,“己”不一定是个人如何利己:两种方式的选择或者三种选择(机会成本起作用)案例:有些行业是不能“国营”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优胜劣汰是第一准则重要性:自然界进化与人类进步的保证竞争是残酷的但只有竞争才能进步现实:竞争上岗走过场 市场经济的动态性:自然经济的静态性时空上不变与变化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变化,市场经济的差别性:差别是动力,不仅是物质的,也是心理的有差别才有动力富不过三代 市场经济的交际性:人际关系是重要资本人和:和气生财资本运行能力与交际能力有关 市场经济的国际性:资本是国际主义战士,在全世界安家落户经济全球化的机制国家及行政区划会受到一体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