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7723899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诊断与定位(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折返性房扑、局灶性房速的 体表心电图定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脏中心/房颤中心 周 旭,2,概述,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房速)是指局限于心房的、节律规则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可起源于心房任一部位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 如肺静脉、冠状静脉窦等) , 不涉及房室结。 房速的频率多在120220次/分, 表现为短阵自限性、阵发持续性和持续无休止性心动过速。,3,房速的分类和发生机制,(一) 根据房速起源部位分类 1单源性房速 2多源性房速 (二)根据发作时间分类 1短暂性或阵发性房速 2无休止性或持续性房速 (三)根据房速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分类 1房

2、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 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IART) 2触发活动引起的房速 3自律性房速(auto-rhythmatic atrial tachycardia,AAT) (四)根据房速的消融策略分类 1局灶性房速 2大折返性房速,4,房速的诊断,1自律性房速 持续或慢性持续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房率变化较大,有温醒现象;不能被房性期前刺激所诱发与终止,其发作与终止亦不依赖于房内传导或房室结传导延缓;兴奋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可产生房室结阻滞);通常(但不总是)可被超速起搏所抑制。 2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呈阵发性,无温醒现象;适时心房期前

3、刺激可诱发和终止或重整心动过速;兴奋迷走神经可能或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可产生房室结阻滞)。 3触发活动引起的房速 房性期前刺激和心房起搏可诱发,且不依赖房内传导或房室结传导延缓;心房起搏周长、房性期前刺激的配对间期直接与房速开始的间期和心动过速开始的周长有关;兴奋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可产生房室结阻滞);通常不可被超速起搏抑制;自发终止前通常先有心率减慢。,5,自律性房速,6,非自律性房速,7,房速的临床分类,8,局灶性房速 vs 大折返性房速,局灶房速:从某一兴奋灶(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微折返)离心扩散。标测:激动标测,起搏标测 大折返性房速:解剖学的折返环,没有最早激动点。标测:激动标

4、测、电压标测、拖带标测,9,局灶房速 大折返房速 激动模式 - 局灶起源播散 -跨越房速持续激动- 激动时间 50%TCL - 激动时间 90% TCL 拖带 - 异常自律性无法拖带 - 在折返环上可以拖带- 仅在靠近起源点时有最短PPI - 多点测量 PPI可以确定折返环 腺苷 - 剂量足够时可终止房速 - 出现房室阻滞,房速不终止 消融 - 局部 - 线性损伤,Tachy CL 340 ms,Tachy CL 270 ms,130 ms,-135 ms,10,局灶性房速,体表心电图P波等电位线清楚。围绕三尖瓣环的Halo导管和冠状窦导管记录了双侧心房的心内激动,总的心房激动时间小于心动过速

5、周长的50%。,11,大折返性房速,体表心电图P波等电位线不清楚。围绕三尖瓣环的Halo导管和冠状窦导管记录了双侧心房的心内激动,总的心房激动时间接近心动过速周长的90%。,12,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房扑)是心房快速而规律的电活动,心房率一般在250350次/分,体表心电图心房波间可无明确的等电位线。心室率决定于心房激动下传到心室的比例,如果房室以不同比例传导则表现为心室率不等。 房扑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持续性多见,每次房扑发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 没有治疗的房扑患者多数情况下心室率是心房的一半,约150次/分,药物治疗可以减慢房室传导比例、降低心室率,但效果

6、不佳。 终止房扑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心脏同步电复律,一般较低的能量(50J)即可转复房扑。 房扑患者的抗凝治疗原则与房颤类似,包括在转复房扑和行房扑消融治疗时。,13,房扑的发生机制和分类,房扑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房扑的产生机制和部位进行分类。 (一)典型房扑右心房内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依赖于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峡部的缓慢传导,折返环的前方是三尖瓣环,后方是上腔静脉、界嵴、下腔静脉和欧氏嵴(Eustachian ridge) 。 (二)非典型房扑非典型房扑是指不依赖于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峡部缓慢传导的大折返性房速,有时也称为非峡部依赖性房扑,折返环可位于左心房,也可在右心房。,1

7、4,典型房扑,心内电生理检查会发现,在典型房扑时沿三尖瓣环的心房肌有一致的激动顺序。围绕三尖瓣环逆时针折返的典型房扑临床上最常见(普通型),此时右心房游离壁和前壁较厚的梳状肌自上而下顺序激动形成较大的心电向量,对于在体表心电图II、III、aVF导联上形成向下振幅较大的锯齿波(F波)起重要作用,锯齿波的上升和下降支不对称,上升支的斜率较快代表了右心房游离壁和前壁的激动顺序。 而围绕三尖瓣环顺时针折返的典型房扑(少见型),右心房游离壁和前壁较厚的梳状肌自下而上顺序激动,在体表心电图II、III、aVF导联上形成向上振幅较大的锯齿波,下降支的斜率较快代表了右心房游离壁和前壁的激动顺序。 房扑波的体

8、表心电图极性和形态除与右心房围绕三尖瓣环心房肌的激动顺序有关外,还与激动自右心房传入左心房的部位以及左心房的激动顺序和方向有关,也与左右心房的大小、形态和相对位置等有关。,15,峡部依赖性房扑,近来研究表明,部分依赖于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峡部缓慢传导的房扑,其折返环并不是完全围绕三尖瓣环,有些折返环可能位于低位右心房或在下腔静脉口附近,即房扑时心房激动能够横向通过界嵴。这些折返环相对较小、折返径路也不完全相同的房扑临床中少见,在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可以见到,但不是很稳定。其在体表心电图上所形成的房扑波极性和形态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房扑波可能不再具有上述特征性的、振幅较大锯齿波样形态。 依赖于三尖瓣

9、环与下腔静脉之间峡部的缓慢传导是其与典型房扑之间的共性,因两种房扑的缓慢传导区和产生隐匿拖带的部位都在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共同称为“峡部依赖性房扑”,并且自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的线性消融也能有效预防房扑的发生。,16,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 (CTI),17,图 16-1 典型房扑的体表及心腔内心电图 体表心电图F波在II、III、aVF导联呈锯齿样,上升支的斜率较快,V1导联F波直立。房扑时,右心房心内电图的激动顺序为围绕三尖瓣环逆时针折返,且右心房的激动时间(从H10到Ablp)超过心动过速的50%,冠状静脉窦的激动顺序为从近端到远端。H10,9,.,1:沿三尖瓣环放置的Ha

10、lo标测电极;CS5,4,3,2,1:冠状静脉窦电极;Abld,p:消融电极导管远端和近端;LAO:左前斜。,18,19,20,逆时针房扑(普通型),21,22,顺时针房扑(少见型),23,24,25,26,27,28,29,30,31,非典型房扑,非典型房扑患者中器质性心脏病较多见,并且部分患者可能有心脏外科手术史,心房一般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左心房非典型房扑患者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比例更高,可达60%以上。 引起非典型房扑的大折返性环形激动,除可围绕二尖瓣环进行折返外,也可围绕其他解剖障碍(如左、右肺静脉)、外科手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房纤维化瘢痕、不完整的射频消融线等进行折返。房颤消融术后,

11、尤其是慢性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扑。 非典型右心房房扑的折返环多位于右心房游离壁;如果患者曾经行Fontan或Fontan改良心脏外科手术,由于术后右心房增大和压力升高,以及手术瘢痕等原因,心律失常的产生部位也常在右心房游离壁。,32,典型房扑,非典型房扑,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图 16-2 体表心电图F波形态不具特征性表现的典型房扑及与非典型房扑体表心电图的对比,33,非典型房扑时体表心电图上也可见到单形的房扑波,且扑动波间没有等电位线。房扑波的具体形态特点与折返环的部位和激动方向以及心房的解剖形态等有

12、关,一般情况下上升和下降支对称。 同一阵非典型房扑的体表心电图扑动波形态有时也会不同,提示参与房扑的折返路径可能有多个,或是由于折返路径的不稳定所致。 非典型房扑与房颤的关系远较典型房扑与房颤的关系密切,有时非典型房扑可能是一种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很容易转化为房颤。在另外一些非典型房扑还可以表现为不纯房扑(fibril-flutter),即心房的一部分为房扑,另一部分为房颤;或者其体表心电图特点符合房扑,但心房内标测表现为紊乱心房律或房颤;或体表心电图特点符合房颤,在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则为非典型房扑。,34,left septal atrial flutter (AFL),35,36,Counte

13、rclockwise perimitral AFL,37,Clockwise perimitral AFL,38,局灶房速: 常见起源,自射频消融治疗房速以来,通过对成功消融靶点的X线影像定位,心内超声及三维电磁导管定位系统(CARTO)运用,发现绝大多数房速的起源部位集中在心房某些特殊的解剖区域内:房间隔、右心房界脊、冠状静脉窦口、右心房耳和三尖瓣环、左心房肺静脉口、左心房耳和二尖瓣环。,39,局灶房速: 常见起源,右房: 70-75%- 届嵴- 三尖瓣环- 冠状窦口或 Kochs 三角- 右心耳- 上腔静脉 左房: 25%- 肺静脉口或肺静脉内深部- 二尖瓣环- 左心耳- 主动脉-二尖瓣联

14、合- 冠状窦内与Marshall 静脉 无冠窦: 3-5%,40,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41,体表12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体表12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或向量分析,可大致判定房速的起源部位 , 对术前准备和指导消融靶点的标测具有帮助。 aVL 和V1导联的P波形态对鉴别右房和左房房速的价值最大。 II、III和aVF导联的正向P波,提示房速位于心房的上部,如:右房耳、右房高侧壁、左房的上肺静脉或左房耳;反之,则提示房速位于心房的下部,如:冠状静脉窦口、下肺静脉等。,42,RA vs LA,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

15、V NPV,P波形态,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43,AVL,44,45,low posterior RA,LSPV,J Am CoU Cardiol 1995;26:1315-24,46,不同部位起源房速的心电图特征,P波形态,Se Sp PPV NPV,47,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48,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49,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起源于瓣环的房速,50,PACE 2004; 27:182188,51,PACE 2004; 27:182188,52,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53,RSPV,54,Cristal AT,55,RSPV,56,RAA AT,57,58,AT from NCC,J Am Coll Cardiol 2006;48:12231,59,J Am Coll Cardiol 2010;56:796804,60,局灶性房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61,房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流程,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