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720171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江苏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的结构()。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即_和_。 2.生态系统的成分(1)_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5年4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食物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物群落,自养,绿色植物,动物,腐生细菌和真菌,物质循环,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初级,次级,四,表现形式: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营养级:一般不越过5个营养级 a.植物(生产者):第

2、一营养级; b.动物所处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物种。,(2)食物网 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 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 ,也可能 所食。 功能:是生态系统 的渠道。 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相互交错,吃多种植物,被多种肉食性动物,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营养级,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思考。,图示食物网中包括几条食物链? 图中

3、猫头鹰占有哪些营养级? 青蛙与蜘蛛之间是什么关系? 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减少,其他的生物都减少,这种生物是什么?若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变化如何? 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什么? 提示 8 第三、四、五、六 捕食和竞争 草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草减少,其他生物都减少。由于猫头鹰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猫头鹰数量的变化。 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1.生态系统成分及判断,(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快速判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分解 者,生产 者,(2)上图中哪些成分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它们是否都参

4、与食物链、食物网的构成? 。 (3)图中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 和 。 提示 (2)A、B、C,其中C不参与食物网构成。 (3)生产者(A) 分解者(C),2.下图为生态系统组成。请思考:,(1)图中X及a、b、c分别指什么? (2)图中被誉为“生态系统基石”的是哪一环节?它是否一定是真核生物?是否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提示 (1)X生物群落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2)b 不一定为真核生物,可能为原核生物,但一定是自养型生物。,1.(2015全国卷,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

5、,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解析 (1)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 km22.2头/km2;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 km22头/km2。(2)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

6、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3)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1)2.2头/km2 2头/km2 (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大于,本题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P89P93,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2.(教材P88“旁栏思考题”改编)一个动物园中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呢?为什么?,提示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

7、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B.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以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C.蘑菇是需氧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B错误;蘑菇是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需氧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8、,C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正确。 答案 D,关注生态系统成分必须明确的几个“未必”和“一定” (1)几个“未必” 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 (2)两个“一定” 生产者一定为“自养型”,“自养型”一定为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为“腐生”型,“腐生”型一定为分解

9、者。,【即学即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都只能作为分解者 B.从结构上看,所有生产者都具有叶绿体 C.不同种消费者之间可能不止一种种间关系 D.营养级高的消费者的种群数量一定少于营养级低的消费者 解析 硝化细菌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肺结核杆菌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错误;蓝藻、硝化细菌都属于生产者,但是它们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不同种消费者之间可能存在捕食、竞争的关系,C正确;一般来讲,营养级高的消费者的种群数量少于营养级低的消费者,但是也有例外,如虫的数量大于树,D错误。 答案 C,(2017江苏高考,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

10、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食物链与食物网构建与分析,(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

11、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 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 类不同纲的生物: 。,解析 (1)建立于已有部分物种的“矿区”基础上的演替应属“次生演替”。(2)图示信息表明,昆虫一方面被杂食性鱼类捕食,另一方面又与杂食性鱼类共同争夺“水草”,故昆虫与杂食性鱼类存在着捕食与竞争关系。(3)“叫声”依赖“声音”传递信息,应属物理信息,沿岸边调查“卵块”密度,宜采用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4)水草腐烂将为浮游生物类腾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故可引发后者快速增殖。(5)图中杂食性鱼类若以水草为食应为初级消费者,若以昆虫为食,则属次级消费者,而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若所食浮游生

12、物为植物,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初级消费者,若所食浮游生物为动物,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次级消费者;自然界中以蛙为食且又可被猛禽捕食的生物有多种,如蛇、肉食鱼、鼠等(注意所列举生物应为“不同纲”)。 答案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构建食物链的一般方法 1.依据曲线图构建食物链(网),解读:分析曲线走势,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或以各营养级数量为依据,一般地,营养级越低时,数量越多(看起点),即CBA。,2.依据柱形图或饼状图构建食物链(网),解读:图

13、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的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3.依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模型图构建食物链(网),解读:上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其中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包含的食物链是DA。,4.依据表格数据(能量值)直接构建食物链(网),解读: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5.依据表格数据(重金属、DDT等浓度)间接构建食物链(网),解读: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 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

14、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如右图。,【方法体验】,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箭头未标出。已知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3条或4条食物链 B.若e为三级消费者,则c是生产者 C.若a属于第二营养级,则b一定是生产者 D.若e固定的能量最多,则e一定是生产者,解析 根据“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可推出,该食物网的起点一定不是是d,其他生物作为起点时,都只有3条食物链,A错误;若e是三级消费者,则食物链的起点是a,B错误;当b或c为生产者时,a都属于第二营养级,C错误;根据能量流

15、动的逐级递减性,可知固定能量最多的一定是生产者,D正确。 答案 D,2.(多选)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为CO2形式,为有机物形式 C.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流向B的碳全部用于B 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 图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A与C不参与构成食物链,A错误;为CO2形式,为有机物形式,B正确;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等于呼吸消耗的碳()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储存的碳的总和,C错误;经流向B的碳还有一部分用于B呼吸消耗,D错误。 答案 AC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数量变化,1.(多选)下列有关下图所示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中的成分加上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B.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G为第四、五营养级 C.增加各级生物数量就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A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E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