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性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719552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性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性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性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性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性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性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疱疹性ppt培训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损害特点: 口腔粘膜-疱疹密集,溃疡面大 唇、颊、舌、腭-仅限于单侧 3 第一支累及- 可累及眼角粘膜、甚至失明 4 第二支累及- 唇、颊及颈下部、颧部、眶下皮肤 第三支累及- 舌、下唇、颊、颈部皮肤 6 赖亨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 病毒入侵:颅内腰膝状神经节时,出现外鼓膜疱疹 表现为:耳痛、面瘫及愈后的听力障碍 疹后的神经痛,持续较久 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以上,病理特点: 1、皮肤粘膜:为单房性水疱(初期可为多房) 2、疱底:可见变性上皮细胞 (气球样细胞) 3、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有显著的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 4、病变区附近:有血管扩张及多形

2、核白细胞 淋巴细胞浸润 5、后根神经节:可有炎症及变性,诊断 : 单侧性皮肤一粘膜疱疹 沿神经支分布 剧烈疼痛 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 免疫增强治疗 (1)转移因子:2ml腋下或腹股沟皮下注射 能迅速中止新水疱出现,缓痛,消炎 必要时在24-48小时内再注射次 (2)西咪替丁(甲氰咪胍) 200mg qid po 拮抗抑制细胞产生组织胺诱发抑制 因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3)正常人免疫球蛋白:0.6-1.2 肌注 2c/w,抗菌、消炎、镇痛治疗 (1) 泼尼松( 30mg/d ):早期使用、短疗程、小剂量 作用: a 可降低宿主炎性反应 b 防持久性脑神经麻痹和严重眼疾 禁忌证

3、:a 有并发症者,如病毒结核细菌感染播散 b 高血压、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使用注意: 与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并用 (2) 抗生素: 继发细菌感染者 (3) 镇痛剂(如水杨酸类药)及维生素 维生素 100mg qd 可缓解神经痛 卡马西平 0.1g tid 止痛明显 注意: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皮疹及肝肾功能变化 禁用: 有房室传导阻滞病史及骨髓抑制病史者 垂体后叶激素: 神经痛 5-10U qod 连用2次 禁用: 孕妇 高血压者, 局部治疗 (1)口内粘膜病损:糜烂溃疡 - 消毒防腐类药物含漱 5%金霉素甘油糊剂 或 西瓜霜、锡类散局涂 ? 1%碘昔液涂布,抗病毒作用 (2) 口周和

4、颌面部皮肤病损: 疱疹或溃破有渗出者-用纱布浸消毒防腐药水湿敷 , 可涂酞丁安霜 或利福平涂剂 (利福平2、泼尼松 0.4g 维生素 1ml基质) 利福平分子能选择性地抑制病原体DNA聚合酶 泼尼松: 抗炎作用,中医中药治疗 (1) 内治:肝经实火之带状疱疹 - 泻火平肝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车前子、木通、桅子、泽泻 柴胡、当归、黄柏、生地、甘草、金银花、菊花 龙胆泻肝汤+黄芪、党参、桂枝: 作用: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用于:老年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者 (2)针刺: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止痛 选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 功能:清肝

5、泻火 手法:泻法 留针30分钟, 24-48小时止痛 穴位封闭:聚肌胞、维生素 ?、 qod 物理疗法:微波、毫米波、氦氖激光、紫外光,推荐用药方案 (1) 全身用药:注射干扰素或转移因子 口服止痛药物 小剂量泼尼松 (2) 局部用药:颜面部皮损湿敷 酞丁安霜涂布 口内用碘苷液或 5%金霉素甘油 溃疡糊剂,第 三 节 手 一 足 一 口 病,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 ( 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病因 :柯萨奇-16 型病毒:婴幼儿中流行 肠道病毒71型 :较大儿童及成年人罹患 病 理 :1 病毒在上皮细胞中增殖呈疱疹 2 疱疹液:含高浓度病毒 3

6、上皮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4 电镜下:胞浆中排列整齐的病毒颗粒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健康携带病毒者(分泌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唾液、粪便污染、水源 传播对象:岁以下的幼儿 、夏秋季最易流行,临床表现 潜伏期天 持续低热 (1-3天) 口腔和咽喉部疼痛 皮疹(离心性分布:手指、足趾背面及指甲周围 手掌、足底、会阴及臀部) 玫红色斑丘疹 深褐色薄痂 无瘢痕 口内粘膜:散在红斑、小疱疹(颊、软腭、舌缘及唇) 病程: 5-7日 自愈 诊断 夏秋季 托幼单位 群体发病 岁以下 手、足、口部位突然发疹起疱 咽拭子、疱液或粪便标本:分离病毒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滴度增高倍以上 (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 对症治疗 休息和护理,稀粥、米汤、豆奶 用淡盐水或0.1%氯己定液(口泰液) 口服维生素 警惕并发症:(心肌炎、脑膜炎) 如有神情淡漠、头痛、呕吐等症状 抗病毒治疗: 病毒唑口服 中医中药: 口炎冲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 局部用药 :各种糊剂、含片、珍珠粉 预防 及时发现疫情和隔离患者周、消毒 密切接触的婴幼儿可注射 1.5-3ml丙球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