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课件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719550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岳麓版】【课件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单元课标,本单元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是儒学的产生时期。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经过孟子、荀子等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和改造

2、,成为大宗。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儒道,将儒家思想与神道观结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君权神授”,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以两程(程颢和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家糅合道家、释家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并将君臣父子的人伦关系解释为“天理”之体现,主张“灭人欲,存天理”,形成程朱理学。朱理学使封建等级秩序伦理化,人伦道德严密化,顺应了封建等级秩序,成为儒学的第十一个高峰期。南宋的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朝的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物”和“理”都是“心”中派生出

3、来的,成为理学的旁支-陆王心学。当程朱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以后,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单元概述,1.要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 2.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实质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即

4、儒家思想的形成、尊为正统、反思批判。 3.要抓住儒家思想的发展这一主线索,明确各阶段发展的概况,结合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归纳其演进过程和历史阶段特征。 4.思想观念部分概念比较抽象,如“仁” “礼” “道” “气” “天人感应”“格物致知”等,需要明确其内涵、外延。 5.学习时需联系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单元复习策略,单元易错易混点,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5、”。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4.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5.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

6、“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应运而生,初步发展,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派):,资产阶级 (激进派):,中国共产党:,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

7、来,创立了拜上帝教;建立政权后又将儒家经典贬斥为“妖”。,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统治地位彻底动摇; 改革开放后-儒学焕发新春。,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核心,“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实施方法,“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1.政治思想

8、:,材 料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篇 2.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 5.子曰:夫仁者,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雍也篇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为政篇,仁的实质: a.民本思想(抑制暴政,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奴隶主贵族),核心,“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实施方法,“忠恕”之道 改良政治,“礼”:周礼,“克已复礼” “正名”,实施方法,材 料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

9、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篇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篇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先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篇,礼的实质: 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奴隶制统治秩序,代表奴隶主利益。,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2.哲学思想:,材 料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 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1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a.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b.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人本主义思想),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3.教育思想:,材 料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3.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1、 (论语卫灵公),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学习方法:反复温习;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12、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的地位和孔子之道的影响,A.孔子(圣人)-春秋时期儒家学说创始人,4.地位及影响,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 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影响深远; 对于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

13、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孔子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世界看孔子,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探究1:孔子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不被采纳?,思维拓展: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

14、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热点材料,如今孔子文化出现了世界化的趋势。在现在进程中,日本

15、、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都成功地把儒家学说和西方文明有机结合起来,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的典型,这为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儒学思想提供了借鉴。儒家思想的一些名言,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对明确新时代荣辱观教育也有重要价值。,孔子落户柏林,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 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孔子。社会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不断。贞观之治;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统治者清正廉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6、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立公正国家。,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B.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张: 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人性本善”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材 料 1.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曰:“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3.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4.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B.荀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 政治思想治国要以礼教为主,礼法并用和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伦理观“人性本恶” 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