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sun)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708292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病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sun)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风湿病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sun)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风湿病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sun)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风湿病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sun)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风湿病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sun)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湿病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su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病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sun)(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湿病的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概况,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科 孙维峰,一、风湿病的概念,(一)风湿病西医学的概念,全称“风湿性疾病”或“风湿类疾病”。 凡是侵犯骨骼肌肉系统(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不论其原因是感染性、代谢性、免疫性、退行性等,均属于风湿病的范畴。,(二)风湿病中医学的概念,属“痹症”范畴,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弱,内生痰浊、瘀血或热毒,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的疼痛、重着、麻木、酸楚、肿胀、僵直、变形及活动受限或累及脏腑为主要特征的一大类病证。,二、我科风湿病 临床与研究发展史,中医科发展简介,中医科成立于1969年10月

2、 ,1999年11月科室护理单元独立。2000年后,中医科明确了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诊疗这一新的主攻方向。这一阶段,中医科是飞快发展的时期,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专科建设成绩,2003年获得“广东省重点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科”建设单位。2004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重点专病”建设单位。2005年获得军区“中西医结合专科中心”称号和“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2007年被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授予“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中医经筋微创治疗中心成立,三、风湿病的分类,(一)西医学分类,根据美国

3、风湿病学会1993年出版的风湿性疾病概要(第10版)对关节炎和风湿病的命名和分类,将风湿病分为10大类100余种疾病。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类风湿关节炎;2.幼年类风湿关节炎;3.红斑狼疮;4.硬皮病;5.弥漫性筋膜炎;6.多肌炎;7.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血管病;8.干燥综合症;9.重叠综合症;10.其他; (2)与脊柱炎相关的关节炎:1.强直性脊柱炎;2.赖特(Reiter)综合症;3.银屑病关节炎;4.炎性肠病关节炎;,(一)西医学分类(续),(3)骨关节炎:1.原发性;2.继发性; (4)感染所致风湿性综合症:1.直接性;2.反应性; (5)伴有风湿性疾病的代谢或内分泌疾病:1.结

4、晶引起的疾病;2.其他生物化学异常;3.遗传性疾病; (6)肿瘤:1.原发性;2.继发性; (7)神经血管疾病:1.神经病变性关节炎(Charcot关节);2.挤压综合症;3.反射交感神经营养不良;4.红斑性肢痛病;5.雷诺病;,(一)西医学分类(续),(8)骨及软骨疾病:1.骨质疏松;2.骨软化;3.增生性骨关节病;4.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5.Paget病(畸形性骨炎);6.骨溶解或软骨溶解;7.缺血性坏死;8.肋软骨炎;9.致密性髂骨骨炎、耻骨炎或局限性骨炎;10.先天性髋发育不良;11.髋软骨软化;12.生物机械或解剖异常; (9)关节外疾病:1.关节旁疾病;2.椎间盘病;3.特发性腰痛

5、;4其他痛综合症; (10)其他关节表现的疾病:1.复发性风湿病;2.间歇性关节积水;3.药物相关的风湿性综合症;4.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5.绒毛结节性滑膜炎;6.肉瘤;7.维生素C缺乏;8.胰腺病;9.慢性活动性肝炎;10.骨肌肉创伤。,(二)中医学分类,(1)按病因分类:1.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燥痹(五邪痹、五因痹);2.风寒湿痹;3.湿热痹; (2)按病位分类:1.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2.血痹、气痹;3.心痹、肺痹、脾痹、肝痹、肾痹(五脏痹);4.浮痹、深痹; (3)按临床症状特征分类:1.行痹;2.痛痹;3.著(着)痹;4.周痹、众痹;5.历节;6.痛风;

6、7.鹤膝风;8.漏肩风(肩凝风);9.顽(尪)痹;,四、风湿病流行病学特点,四、风湿病流行病学特点,1.患病率高:骨性关节炎(9.56%;60岁78.5%) ;类风湿性关节炎(0.30.4%);强直性脊柱炎(0.30.4%);干燥综合症(0.290.79%);系统性红斑狼疮(0.07%); 2.致残率高:青中年致残; 3.寿命缩短:类风湿性关节炎自然病程生命期缩短1015年。,五、风湿病的临床特点,五、风湿病的临床特点,1.多病因不明,普遍认为与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多有一定的遗传背景。 2.绝大多数有关节或肌肉等疼痛,或伴局部肿胀、压痛。可出现发热和皮疹、雷诺现象等,以及内脏的损害。血沉和C反

7、应蛋白多升高。 3.疾病临床表现呈异质性,可有不同临床亚型; 4.一部分病种病程呈反复发作与缓解,呈慢性经过; 5.治疗效果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六、风湿病的诊断,六、风湿病的诊断,应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室结果和各种特殊检查作出诊断。 1.病史:关节痛是重点,伴随症状、以往治疗效果; 2.体格检查: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畸形等 3.关节外体征:类风湿结节、血管炎,心、肺、肾损害等; 4.实验室检查:血象、血沉、蛋白电泳、类风湿因子、AKA、抗CCP、CRP、免疫球蛋白、补体、冷球蛋白、ANCA、ANA、dsDNA、ENA抗体、HLA抗原分型等; 5.影像学方面:X线、CT、MRI检查

8、。,七、风湿病治疗,风湿病的治疗原则,1、清除病因或诱因,尽可能达到根治,防止复发; 2、控制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减少痛苦; 3、保护及减少组织器官损害,促进功能恢复; 4、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或减轻致残,提高生存质量。 提倡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药物与非药物结合,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原则,以提高疗效。 具体方法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治疗法、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一)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1. 非甾体类抗炎药:,起效快,止痛好; 注意:个体化应用;不主张联用;足量用3周无效应换药;注意胃不良反应和肝肾功检查。 2. 慢作用、改善病情药:起效慢,24个月才显

9、效; 注意:尽早应用;联合用药;注意适应症、禁忌症和毒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起效快; 注意:规范应用。,(二)中医药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未病;扶正祛邪;明辨 标本;三因制宜;综合治疗。 辨证治疗:风寒湿型、化热型; 药物:单方;单味药(昆明山海棠、雷公藤多甙、青藤碱、 白芍总苷、火把花根、黄藤、马钱子等)验方。 中成药:风湿痹痛胶囊,(三)药物分类,(1)非甾体类抗炎药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或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甲氨喋呤、环磷酰胺、来氟米特、硫唑嘌呤、环孢素、骁悉、雷公藤多甙、金制剂、D-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喹 (3)糖皮质激素 (4)生物制剂 (5)

10、免疫调节剂:左旋米唑、胸腺激素、干扰素,DMARD的重要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自1942年提取纯化,1949年,Hench首先用于1例卧床3年的26岁女性类风湿患者,使其神奇般地起床行走。 大体原则: 1、以系统损害为主的风湿病,激素是主要的基础用药;以关节损害为主的风湿病,在活动期过度性小量使用;非免疫性的风湿病,不主张用激素。2、能小剂量有效就不用大剂量;能口服有效就不用注射;能短疗程解决问题就不长期用。,糖皮质激素,3、大剂量激素治疗有效后,减药要缓慢,逐步转入小剂量维持治疗,否则疾病易复发。 4、激素使用前要仔细权衡利弊,注意有无禁忌证;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并设法及时

11、纠正。,常用糖皮质激素的比较,药物 抗炎效力 等效剂量(mg) 水钠潴留 半衰期(H) 短效: 氢化考的松 1 20 + 8-12 (Hydrocortisone) 考的松 0.3 25 + 8-12 (cortisone) 中效: 强的松 4 5 + 12-36 (Prednisolone) 甲基强的松龙 5 4 0 12-36 (methylprednisolone) 曲安西龙 5 4 0 12-36 (Triamcinalone) 长效: 倍他米松 20-30 0.6 0 36-54 (Betamethasone) 地塞米松 2-30 0.75 0 36-54 (Dexamethason

12、e),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法,1、每日给药法; 2、隔日给药法; 3、冲击疗法; 4、局部给药(康宁克通、得宝松、利美达松),激素毒副作用与处理方法,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停药可消失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避免突然停药 诱发和加重感染必要时加用抗生素 消化性溃疡加用H2阻滞剂 骨质疏松补钙和维生素D 无菌性骨坏死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生殖功能影响泼尼松较安全 行为与精神异常镇静药或抗精神病药物,生物制剂,益赛普(Etanercept) (注射用重组人 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国内第一个治疗RA的全人化单克隆抗体。成人剂量: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 英夫利昔(Infliximab

13、)TNF-a 单克隆抗体,3-5mg/kg,静滴,4周1次,通常使用36次。 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中药治疗,1、辨证论治 中医学精髓,治疗疾病基本方法 临床表现呈异质性,寒、热、虚、实,夹杂痰浊、瘀血、热毒病期、年龄、体质、发病季节、地域等,不同治疗反应 2、中成药 3、中药验方 4、中药外治,八、我科治疗风湿病 的特色优势技术,活血通痹,祛风散痹,泄浊除痹,宣邪透痹,解结疏痹,扶正祛痹,痹阻不通,内,外,特色优势技术,无创 治疗,超微创 治疗,微创 治疗,中医生物疗法,确定风湿病发展方向,中医特色外治,无创治疗,无创治疗,三伏天灸法防治风湿病为我科首创,首次提出“泄浊除痹”法防治顽痹的中医理论,创制代表方药泄浊除痹方和复方土茯苓颗粒,并验证了药物的临床疗效和调节尿酸代谢的部分机制。,泄浊除痹,泄浊除痹方,复方土茯苓颗粒,无创治疗,风湿痹痛胶囊,透邪宣痹,祛风散痹,扶正祛痹,超微创治疗,电针、腹针、平衡针、“经筋刀”、“燔针”,微创治疗,从“三个指头,一个枕头”到“无影灯下”,横络解结,微创针镜,微创治疗,国家中管局领导及国外专家莅临指导,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