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基地常见疾病治疗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708035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种基地常见疾病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育种基地常见疾病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育种基地常见疾病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育种基地常见疾病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育种基地常见疾病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育种基地常见疾病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种基地常见疾病治疗(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种基地常见疾病防治措施,漳州傲农育种基地,二零一五年九月,提 纲常见猪病的分类猪病的诊断要点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猪病的分类:按照致病因素不同,可以将猪病分外四个大类:病毒性; 细菌性; 寄生虫病; 营养及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其他疾病,猪病的诊断要点:流行特点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速度、免疫情况、治疗情况 临床症状体温、呼吸、精神、皮肤、粪、尿、行走、外观、(身体某部是否有 肿胀)、病程 病理解剖多剖检几只,找出一致性病变:病程尽可能较长 化验对于难于确诊的病例采取合适病料化验,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气喘病 综述:猪气喘病又名猪霉形体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

2、的呼吸道、肺和肺门淋巴结。 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同时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寒冷、潮湿、多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佳等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病猪康复后带菌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年左右。 临症: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防治:支原净100mg/kg或强力霉素150mg/kg或克痢平250mg/kg或硫酸粘杆菌素40

3、mg/kg(断奶前后两周);卡那霉素、长效土霉素等也敏感。 免疫:猪喘气病灭活苗,小猪15日龄,0.25ml/头;留种用34月龄二免;种公、母猪2次/年,5ml/次。,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综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通常情况下,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中。是一种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感染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以3月龄左右(6周6月龄)的仔猪最易感,4、5月份和9、10月份最易发。诱因为运输、气候骤变、通风不良、拥挤、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或加重病情。 临

4、症:高热,41.5以上;咳嗽,张口呼吸,后期呼吸困难,犬坐;有时见口鼻流淡红色泡沫样分泌物;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紫;临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样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猪呕吐,少数猪伴有下痢;有的关节肿胀;跛行。 防治:氨苄:415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卡那:1020mg/kg体重,肌注,2次/日,35天;磺胺: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3天;复方新诺明:0.070.1mg/kg体重,肌注,2次/日;氟甲砜:0.1ml/kg体重,肌注,2次/日;支原净:100150mg/kg拌料(个别症状严重的猪注射、大群采取拌料给药) 免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母猪产前1个

5、月注射2ml;种公猪2次/年,每次注射2ml;仔猪45周龄注射0.51.0ml,间隔714天加强一次。,链球菌病 综述:猪链球菌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C、D、E及L群)引起的猪的多种传染病的总称。特征为急性型常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和组织化脓等。人畜共患。仅猪有易感性,无季节性,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以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次为中猪和怀孕母猪,成年猪发病较少。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临症: 败血型: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嗜睡,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浆液、粘液性鼻液,便秘或腹泻,粪便带血,尿黄或发生血尿;眼结膜潮红、充血

6、,流泪,离心端皮肤发紫;共济失调,磨牙、空嚼。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体温高,便秘;共济失调、转圈,角工反张,抽搐,卧地不起,四肢划动,口吐白沫;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死亡率较高。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咽部、耳下及颈部淋巴结发炎、肿胀,单侧或双侧,发炎淋巴结可成熟化脓,破溃流出脓汁,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形成疤痕愈合。关节炎型:主要是四肢关节肿胀,跛行,或恶化或好转。 防治:青霉素类为首选,肌注2次/日,3天;其次,20%磺胺嘧啶钠,0.1克/kg体重,肌注2次/日,2天.局部关节可行手术。免疫:断奶或成猪一律1m1(按瓶签)肌注或皮下注射,或仔猪在2030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母猪产前

7、3周接种(按说明)。,仔猪黄痢综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病。 临症: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预防: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药物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

8、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治疗: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抗菌: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阿莫西林、泻痢停、克痢王。止泻:鞣酸蛋白。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免疫接种: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仔猪白痢综述:迟发性大肠杆菌,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特征为病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发病率较高

9、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无季节性,冬、春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或保暖不良及母猪乳汁缺乏时发病较多。发病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有很大的关系,应激等因素也是重要病原之一。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临症: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

10、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病理: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防治:基本上与仔猪黄痢防治措施相同。,水肿病综述: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特征为胃壁和其它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常突然发病,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很高,常出现内毒素中毒性休克症状而迅速死亡。本致病菌常无吸附因子,有溶血性,除含有毒素外,还含有神经毒素。 临症:眼睑、头、颈部甚至全身水肿。体温一般无变化,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颤,盲目行走,转圈,共济失调,痉挛或惊厥,尖叫,口吐白沫,倒

11、地搐动,四肢划动,最后四肢麻痹,不能站立,休克性死亡。病理: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等胶冻水肿。胃粘膜(胃大弯和喷门,粘膜和肌肉层之间)胶冻水肿。心包和体腔内有血色积液。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不能程度的水肿,肠系膜(结肠、小肠系膜)淋巴结尤为突出。治疗:水肿克星或水肿康(5ml/头),2次/日,12天,*VE针剂,12ml肌注,2次,呋噻咪利尿。20%安钠加1ml,50%安钠加1ml,50%葡萄糖3ml/kg体重,静注,2次/日。,仔猪红痢 综述:又称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或梭菌性肠炎。是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病原是C型产气夹膜梭菌,本菌能产生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和毒素。特征为1日龄仔

12、猪排血样粪便(血痢),肠坏死,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易感动物范围很广泛:猪、马、牛、鸡、兔、鹿等,其中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更为易感,人也有易感性,猪多发生于日龄,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无季节性,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感染。一旦发病,病原就会长期存在,本菌的芽孢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人畜的肠道、污染的外界环境、下水道等处。 临症:发病急剧,仔猪出生后天内就可发病,排浅红和红褐色粪便。病猪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有的病猪呕吐、尖叫,出现不由自主的运动。绝大多数在几天内死亡,若病程在天以上,则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病猪生长停滞,逐渐消瘦、衰竭或死亡。 防治:仔猪出生后注射猪红痢血清,ml/kg体重;出生后内服

13、“保命油”,或内服庆大霉素;抗菌素(青霉素、磺胺等)结合C结合治疗。 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天和产前天分别用红痢菌苗免疫一次。,猪痢疾 综述:俗称猪血痢,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特征为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本病一旦传入,不容易清除,康复猪带菌率很高,带菌时间可达天以上,严重影响猪的生产发育,增加饲料消耗。 仅感染猪,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以周龄猪多发,也无明显的季节性。 消化道是唯一的感染途径,苍蝇带菌小时,小鼠带菌天以上,大鼠带菌天,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和传播者。 临症:不同程度的腹泻,先软后稀,最后拉水样粪,内混粘液或带血。严重时粪便呈红色糊状,内含大量粘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 体温升高,

14、精神不振,厌食,消瘦脱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乱无光,后期排粪失禁,衰竭,或痊愈或死亡。 病理:主要是大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充血、水肿。 肠腔内充满粘液和血液,病程稍长的粘膜形成麸皮样或豆渣样的黄色和灰色纤维素假膜,易剥离。 防治:痢菌净、泰乐菌素、环丙等。,猪瘟 综述:猪瘟俗称烂肠瘟、美国称猪霍乱、英国称为猪热病,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为猪瘟病毒,目前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病毒株的毒力有强、中、弱之分。本病的特征为:急性型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亚急性型和慢性型除见不同程度的败血性变化外,还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猪的一

15、种重要传染病,常继发感染副伤寒及布氏杆菌。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季节。一般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感染,或通过损伤的皮肤感染。 临症:最急性型:发病急,高热稽留,痉挛,抽搐,皮肤和可视粘膜发绀,有出血点,很快死亡。急性型和亚急性型: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初便秘,后腹泻,公猪包皮积液,离心端有出血点或红斑不褪色,少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慢性型:食欲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经常发紫坏死,甚至干脱。消瘦,全身衰竭,后肢麻痹,行走不稳或不能站立。繁殖障碍型(母猪带毒综合症):早中期感染,母猪流产、死产、木乃伊胎等;孕后期感

16、染,外表正常,仔猪也终身带毒,免疫耐受(不产生免疫应答)。 防治:免疫接种一般地区:乳前免疫,70日龄左右再二免,注意乳前免疫时的过敏反应。在上述免疫的基础上,种猪每半年加强一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2030天加强一次,生产母猪配种前25天左右一次。紧急接种:常量的48倍,57天产生抗体。治疗:地塞米松、安乃近、病毒灵、抗菌素。,猪口蹄疫 综述: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糜烂,严重时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积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和粘膜感染而发病。

17、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多在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节减缓。 临症:潜伏期短,高热,食欲、精神不振。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发红、发热、敏感,后形成水泡;无感染的1周左右痊愈,有感染的糜烂、溃疡,有时蹄壳脱落,常卧地 ,跛行。病猪的口腔、齿龈、舌、乳房也可见水泡和糜烂斑。仔猪常因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胃肠炎而死亡。 病理:蹄部、口腔、鼻端、乳房等水泡、溃疡、烂斑。咽喉、气管、支气管也有烂斑和溃疡,小肠、大肠出血性炎症。仔猪心包膜弥漫性出血, 防治:抗菌素有阿普拉霉素、头孢噻呋、羟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等。对症高烧的治疗药物有地塞米松、安乃近或冰点、冰神等。 免疫:育肥猪,生后3040日龄首免,肌注,普通苗2ml,高价苗1ml,后海穴注射,普通苗1.5ml,高价苗1ml;6070日龄二免,肌注,普通苗3ml,高价苗2ml,后海穴注射,普通苗1.5ml,高价苗1ml。种公猪,每年2次。种母猪,分娩前1.5个月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