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方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707692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育方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教育方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教育方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育方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楚的基本 问题。从广义上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 人的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任务 是将“自然人”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从狭义上讲,教育是指专门设置的教育机构中实施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 校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 等方面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家认为,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 并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地方” ,是“

2、开发学生潜能的场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 的希望 ”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问题,或许可以用美国哈佛大学校门口的那句话来概括:“为增 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同胞走出去!”这里所提出的德育与智育两大培养目标,是对 学校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最简单、最通俗的界定。关于学校教育分段问题,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年龄特征,需要不同的教育方略。 因此,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分阶段的教育。教育一般可分为以下七个阶段:婴儿教育(03 岁)、幼儿教育(36 岁)、儿童 教育(612 岁)、少年教育(1215 岁)、青年期教育(1525 岁)、成人教育 (2565 岁)、老年教育

3、(65 岁以上)。这种划分仅是一家之言,各种书刊的说法有所不 同,只是帮助大家大体了解各阶段的教育而已。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最落后的教育是 婴儿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空白区,目前仅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开始启动婴儿教育。 此外,从百度上可查到山东省潍坊市早在 2002 年 12 月即制订了“潍坊市 03 岁婴儿教育 实施意见”。好在国家人口计生委已提出明确要求,2009 年我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工作,2010 年绝大多数省(区、市)要有国家级 “示范区”。显然,婴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在我国已逐渐受到重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教育又反过来影

4、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必须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来进行,要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求。专业教师不 仅要明确“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更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就要求 我们深刻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一定时期的教育工作的总 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作为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的校长、教师,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国的 教育方针就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了最权威、最明确的界定。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分别于 1950 年、1957 年、1958 年、1981 年对教育方针有过几 次

5、不同的提法。1990 年 12 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 “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方针。”1993 年 2 月,这个教育方针被写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以下简称纲要)。 1995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执行,其中第五条所表述的教育方针,比 纲要中的叙述增加了 10 个字,具体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

6、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 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 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最新表述涵盖了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 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人的途径”等问题,从而构成 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它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它符合实际,

7、切实可行,将指引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力推动各级各类学 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二是为了培养能 够继续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赋予学生生存能力与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 “学习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自学能力,二是应试能力。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的学生, 才能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只有具备应试能力的人,也才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和完成学业 走向社会获得工作职位的机会。“面向过去的教育”不仅是中国教育的缺陷,也是世界教育面临的共同难题。如果教 师能够努力实践邓小平同志倡导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把“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 存与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学生将成为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