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704964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5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第一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个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题自由发挥) 理论意义: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 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3、五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4、3 过程

2、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二章第二章 学生心理学生心理第一节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图式:认知结构 同化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的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顺应:有机体不能用原有图式解释新知识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 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平衡的过程, 个体也正是在平衡和 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二)、皮亚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考)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特征: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开始形成“客体永久性” 。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取得 平衡。

3、 2、前运算阶段(2-7 岁) 一切事物都有生命、相对的具体性、不可逆性、思维是自我中心主义;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去自我中心、运算的可逆性、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至成人) 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约束,能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进行假设和逻辑推理。(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四)、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二、维果茨基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主张把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4、 “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人 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儿童一切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形式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是各种活动、 社会性相互作用不 断内化的结果。2、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主要表现: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3、最近发

5、展区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4、内化学说 5、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第三节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1、智力、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2、智力的核心 .处理抽象事物(如观念、符号、关系、概念、原理)的能力而不是处理具体事物的能力。 瑞

6、文智力测验 .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处理新情境的能力,而不是对熟悉情境作单纯熟练反应的能力。 3、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卡特尔卡特尔认为: 液态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 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赖于先天 的秉赋。 晶态智力是一个人通过液态智力所学到并得到完善的能力, 使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发 展起来的。 (二)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加德纳 八种智能: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自然观察。智能之 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其他智能依然有可能存在。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1、感觉通道 类型: a. 视觉型学习者。习惯通过视觉接受学习材料,适合自己看书和做笔记 b. 听觉

7、型学习者。对语言、声响和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较强,喜欢多听多说 c. 动觉型学习者。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 2、认知风格 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类型: (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2)反思型和冲动型 (3)整体性和系列性 (4)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第四章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学习心理导论第一节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学习及其分类一、学习的界定 1、由于经验所引起的。 2、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3、变化相对持久。 总的来说:学习是个体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 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

8、态度的过程。二、学习的作用 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三、学习的分类 1、学习主体分类: 动物学习 人类学习2、学习水平分类(加涅):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 学习、解决问题学习3、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加涅): 与动物学习相比,人类学习的特点: * 社会性 * 以语言为中介 * 积极主动性 与人类学习相比,学生的学习的特点: * 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 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 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4、学习性质与形

9、式分类(奥苏贝尔)(ppt) 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举例5、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雷伯) 内隐;外显 6、学习内容分类(我国学者) 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品质的学习机械机械 学习学习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接受 学习学习记乘 法口 诀表明确概念之间的关 系发现发现 学习学习尝试 与错 误科学研究四、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 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2、学习理论所回答的问题 学习实质 有机体是如何获得个体经验的? 学习结果 学习要

10、使个体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的结果个体头脑中所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 学习的规律与条件 为了顺利完成学习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3、取向之一:联结观 主要代表观点: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在此期间达到鼎盛)(在此期间达到鼎盛)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a、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B、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 C、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其外部条件,忽视学习的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取向之二:认知观 主要代表观点: 格式塔学习理论

11、格式塔学习理论 托尔曼符号学习论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a、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而形成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B、主张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第五章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第一节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1、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当某一无条件刺激伴随着某一中性刺激共同作用时, 该中性刺激就能引起条件反射, 这就是 经典条件作用。(一)行为获得率与消退率 行为

12、获得率行为获得率: 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 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 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消退律消退律: 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 则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 甚至消失。 (二)刺激泛化与分化率 泛化率泛化率: 条件反射一旦建立, 其它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称为泛化。 分化率分化率: 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 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 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三节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 1、所有行为都分为两类:应答性行

13、为和操作性行为 实验:白鼠、迷箱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强化生物的自发活动而形成的条件反射。2、行为的分类:应答性 vs.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分类:应答性(经典性)条件反射 vs.反应性(操作性)条件反射 应答性应答性(经典性经典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强化决定反应;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被动, 由刺激所控制。 反应性反应性(操作性操作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应决定强化;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 行为,它似乎是自动的;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3、基本规律: 、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

14、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消退 、 惩罚 4、选择强化物 初级强化物:满足生理需求的物品或活动,如:食品、饮料、依恋物/活动、亲抚等。 二级强化物: 通过与初级强化物发生联系而获得强化价值的奖励物,包括: 社会性强化物 - 微笑、夸奖、拥抱、握手等。 活动性强化物 - 学习中断一下、玩孩子喜欢的游戏、听音乐等。 象征性强化物 - 分数、印花、硬币等。 内在性强化物 - 自豪感、完成一个课题后的成就感等。 5.强化程式:连续强化、定时强化、定比强化、变时强化、变比强化.三、行为的学习(ppt 案例分析 93) (一)新行为的塑造 1、连锁塑造 2、逆向连锁塑造 (二)行为的消退与维持 消退

15、: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维持:减弱甚至停止强化后对行为的保持 (三)行为的分化和泛化 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 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第四节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类型及实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类型及实验 ppt)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 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地参与活动), 即可获得学习。 四个过程:注意、保持、产出、动机 2、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 A、直接强化:当观察者正确重复了行为就直接给予强化; B、间接强化:看到他人因某一行为得到奖赏,

16、也会受到鼓励而模仿; C、自我强化:因个人行为表现符合或超出自我标准而带来的强化,会成为一种自我驱动力。第六章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第三节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奥苏贝尔P165(一)学习的类型(ppt 图片补充 122)接受学习机械学习 发现学习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里的课堂学习,应主要采用意义接受学习。(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实质: 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条件: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 互作用。 (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心理机制是意义的同化。 即新知识代表的观念与原有的认知 结构中的适当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