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发现组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702600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大发现组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大发现组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大发现组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大发现组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文化大发现组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大发现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大发现组(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國文化大發現組,中國的傳統節日,引言,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主題呢?因為我們認為,身為中國人怎能不清楚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 因此我們趁這次機會介紹給大家。節日是人們隨著季節、時間和物候轉移,以開展有特定主題的風俗和紀念意義的社會活動日,也無疑是民族因應時,地,環境代代相傳、歲歲相因累積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可以說離不開一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亦往往反映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國人的人情味、對和諧的人際關係和關老愛幼之著重可說,體現於形形式式的節慶風俗之中。,農曆新年,新年的起源,農曆新年是中國民族最重視的日子,春節的起源,是來自耳熟能詳的年獸故事。傳說中年是一種巨大而兇猛的怪獸,本來

2、只是以牲畜為食,後來冬天食物短缺時,開始吃人,百姓不堪其擾,便決定想法子趕走牠。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人們發現這頭年獸原來害怕三樣東西,一是紅色,二是聲音,三是火光,於是人便想了一個辦法。冬天一到,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掛起紅色的桃木板,敲打器具發出很大的響聲,並在門口燃起熊熊的火。夜裏,當年獸正要覓食的時候,赫然發現家家戶的門前都有紅色和火光,又聽見吵雜的聲響,便嚇得頭不回的逃到深山裏,再也不敢出來了。,為防止年再來作怪,大家就這樣通宵守夜,第二天一早,逃過一劫的人們便開心的互道恭喜,並大肆慶祝。現在過年時在門上貼紅色春聯,放鞭炮,守歲等習俗,據說就是由這個傳說而來。,新年的習俗,在我國的民間節日中,

3、受大家重視的就是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特別是小朋友,對於農曆新年,更是興致勃勃。因為他們在農曆新年會收到很多紅封包,既可以用來儲蓄,又可以買自己心愛的東西。新年期間,和鄰居或親友見面時,大家互相拱手,在祝福對方:到處呈現一片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氛。,新年食俗,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麵和黍子黏麵做成黏糕(也叫年糕) ,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著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冬至,冬至的起

4、源,這個節日起源於陰、陽觀念。陰、陽象徵生命的平衡與協調,中國人相信冬至來臨之時,正是陰的黑暗力量與陰寒本性最強烈的時候,與此同時,亦是極為重要的關鍵時刻,只因陽的光明與溫暖將會逐漸取締陰的極寒本性。,冬至的習俗,拜祖先和祭祖中午時備酒菜,先祭祖先,然後全家聚餐,歡度冬節。冬至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冬至的食俗,早在先秦時代以冬至為一歲之首,冬至在南方有些吃湯圓,在北方有些吃餛飩,傳統習俗上吃了冬至湯圓、餛飩,大家也都算增長了一歲。冬至當天拜神明時,準備牲禮、四果,以及

5、應節的湯圓和菜包;拜祖先則以米飯、菜碗、湯圓、菜包等。當天一天早五時多節將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的湯圓,俗稱冬節圓有紅、白兩色,且紅、白湯圓中必需搓如蛋黃大的湯圓各六個,稱為圓仔母煮熟後拜神祭祖。,思考題(香港的新節日),如果我們要為香港定立一個新節日,我們會定立什麼呢?我們會為香港定立一個餐具日。在當天,外出吃飯時,使用塑膠餐具,就需捐贈一元作慈善之用,而那天將會定立在四月十六日。,組員感想,組長 彭梓瑜:這次專題研習中,我們學到分工合作,互助互愛,也許我們會有一點兒的爭執,但我們都把它一一解決了,總之我覺得這次專題研習還做得不錯呢!曾雅雯:在專題研習中,我認識了中國的節日,也學會合作,十分重大呢!曾詠詩:雖然這次專題研習,我們有小小爭吵,但我們都很快平息了。這次專題研習不但可以學會要有團體精神和分工合作,還可以學到更多關於中國節日的知識,我很高興!李玲鋒:我覺得這次專題研習十分有趣,能使我學習到分工合作,互相幫助,所以我很喜歡這次專題研習!江敏鈞:我覺得這次專題研習很有趣,不但能讓我們學習到合作和團結,還可以學到很多課外知識呢!葉穎珩:我覺得這次專題研習可以令我對中國的節日了解深入和學會團結、合作。,組員名單,組長 : 彭梓瑜組員 : 曾雅雯曾詠詩 李玲鋒江敏鈞葉穎珩,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