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695273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2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2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2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2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件: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6课时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基础再现,1消费心理复杂性的原因: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_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消费心理,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从众心理,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易错提示: 误区:人们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消费活动体现,因此求异消费值得提倡。 注意:不能一概而论,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1(2009年山东模拟)某大学一女生认为“修养学识是要有,但是如今的社会就是先敬衣冠后敬人,再有修养,如果穿着不上档次,出门吃饭买东西连服务员都不热情。退一步讲,别的同学都有,我要是没有

2、,怎么抬得起头?”该女生的观点反映了( ) 部分青年人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错误 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都是错误的 重视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错误 追求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盲目追求时尚与流行 A B C D解析:材料中的女生认为先敬衣冠后敬人,别的同学都有,我要是没有,怎么抬得起头等观点,这是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体现。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故符合题意;女生的观点反映的是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是正确的,而偷换了概念,此外对从众心理也要作具体分析,故舍去;而材料中女生认为修养学识是要有,故错误,应排除。 答案:C,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1

3、量入为出,_。这原则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那些支出无计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了撑面子在所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是缺乏理智的。当然,过于节俭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扩大,是滞后消费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2避免盲从,_。坚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应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适度消费,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_。 4勤俭节约,_。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困境,帮助我们获取新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以俭。实践表明,一个没有

4、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绿色消费,艰苦奋斗,易错提示: 误区一:家庭消费是家庭的事,个人的事,与社会无关,对国家无碍。 注意:一方面国家保护公民的自由消费权利,但是另一方面,家庭消费是否合理、合法,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又关系到集体和国家利益。因此,国家有责任对家庭生活消费进行指导和调控。 误区二:贷款消费与艰苦奋斗自相矛盾。 注意:贷款消费是以预期支付能力与社会信用为基础的正当合理的消费,而艰苦奋斗则是一种精神,强调节约反对浪费,并不反对正当消费,两者并不矛盾。,2(2010年深

5、圳模拟)从2010年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的礼品来看,我国的一些商品依然存在着“过度包装”问题,如果请你针对其危害,向消费者写一份“倡导绿色消费,抵制过度包装”的倡议书,符合上述要求的选项是( ) 商品包装质量是价格和消费的决定因素 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A B C D 解析:项中“决定因素”表述错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故项错误。 答案:C,高分跨栏,1对适度消费的正确理解 (1)适度消费,或称为合理消费,要求人们的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而是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这里的经济承受能力,既包括当前

6、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因为目前的消费,特别是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人的预期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安排消费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适度消费。同时,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还应该提倡积极的、合理的消费。 (2)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把握这样两层含义,一是不能过分抑制消费。我们提倡崇俭戒奢,并不是要人们做禁欲主义者。过分抑制消费,从个人角度看,其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会影响人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如果过分抑制消费,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也就是在安排生活消费时,要注意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坚持量入为出,

7、就是提倡消费要做到合理、 适度。,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直到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造成浪费。这说明消费应( ) A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提倡适度消费 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解析:由“这些东西是凭一时冲动而购买的”可知,A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A,2正确理解绿色消费 (1)绿色消费的含义:主要包括这样三层,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

8、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 (2)绿色消费的内容。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一些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成“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3)绿色消费的意义。“绿色消费”原则体现了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2009年江苏模拟)互联网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生小张就

9、是一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他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这种流行方式( ) 是一种有货币参与的商品流通 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 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 A B C D解析:“换客”过程没有货币参与,是物物交换,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答案:C,课堂集训,一、选择题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从苏东坡的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讲究实惠 C精神消费可以取代物质消费 D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解析:诗中的无竹使人俗强调的是坚持物

10、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故选D。A、B与题意不符,应舍去。C错误。 答案:D,2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人减少。这启示我们( ) 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A B C D 解析:题干主旨可分为两个层次,故符合题意。社会由个人组成,项表述错误;项夸大了消费的反作用。 答案:D,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 A保护消费者健康 B节约

11、资源 C可持续性消费 D适度消费解析:A、B是绿色消费的主旨,D与题意无关。 答案:C,4(2009年湛江一模)“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启示我们要( )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确诗句的含义,A、B、C与诗句主题不符合。 答案:D,二、非选择题 5(2010年华附月考)中学生李明一家生活在农村,其家庭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李明家的恩格尔系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 (2)请你说说李明家虽然富裕了,但以后,他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12、? (3)李明认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必须坚持绿色消费,于是他计划组织本班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去市中心广场搞一个宣传活动。请你协助李明拟定一个相关的主题并设计一些可行性的活动内容。,答案:(1)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来看,李明一家迈过贫穷的生活阶段,过上了小康生活。近年来,国家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使得李明家有了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而使得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2)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主题:绿色消费,人人有责;绿色消费与节能环保。内容:有关节能知识的板报或传单宣

13、传;小品表演传递“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生活理念;请有关人士介绍日常生活中绿色消费的技巧和好处等。,课时作业,1在2009年上海车展中,天王巨星刘德华为他所代言的Acura讴歌车型与现场观众亲密全接触。商家请明星代言产品,是利用消费者 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 A求异 B攀比 C求实 D从众解析:利用名星效应推销产品,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答案:D,6材料中的“充电”行为,是一种( ) 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精神文化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A B C D解析:“充电”行为属于一种个人的自我发展,故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B,二、非选择题 8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

14、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8)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 (1)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消费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答案:(1)中学生追求名牌消费,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切合家庭收入状况,并适当展示个性,符合社会主流消费理念,那么这种消费行为是健康的。反之,如果中学生不顾家庭收入和社会实际,盲目从众,相互攀比,追求名牌,这是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因此,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生活消费必须与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符合国情,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提倡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不应该盲目追求名牌、互相攀比。 (2)课题:中学生消费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等。研究目的:树立正确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祝,您,学业有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