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7686010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应对(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主要气象 灾害及其应对,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郑大玮 2012.11.15天津,目 录一、小麦对气象环境要求与生态气候区划 二、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 三、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 四、小麦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一、小麦对气象环境 要求与生态气候区划,温度:喜凉作物,0有光合,1525最强,白天25午睡,日均25加速衰老。冬前需抗寒锻炼,穗分化前需春化阶段,源自高寒地区品种强冬性,源自低纬春性。有效生长期长的西北欧和青藏单产高或潜力大。 光照:喜光,长日照作物,原产高纬品种敏感 水分:冬小麦需水400600mm,春小麦少需150mm。较不耐盐碱。,小麦种植界限和生态区

2、划 冬麦、春麦、冬春麦混作,气候区划12区。 冬小麦越冬区划:稳定休眠区(黄河以北)、不稳定休眠区(黄淮)、无休眠区(长江中下游缓慢生长、西南活跃生长) 冬小麦北界:无稳定积雪地区多年平均极端最低-20,或积雪期5个月。 春小麦北界:少于17001800d不能成熟 无明显南界,实际取决于湿热程度经济效益 按照水分管理:华北西北大部灌溉麦区,长江中下游雨养,其它地区旱作为主。,稳定冬眠区,稳定冬眠区,不稳定冬眠区,无冬眠缓慢生长区,无冬眠活 跃生长区,不稳定冬眠区,春雨过多或温度过高不适宜冬麦种植,冬季严寒春小麦区,冬季严寒春小麦区,中国冬小麦按冬眠分区,小麦不同生态区常发气象灾害: 北部冬麦区

3、: 冻害、冬春旱、麦收连阴雨。 黄淮:干旱、 冻害、春霜冻、干热风、雨害。 长江中下游:湿害、冻害、光照弱灌浆凉品质差 西南:冬春旱、 南部早春霜冻、川东升温过快 华南:冬温过高生长期过短,收获常遇雨。 东北春麦:西部春旱风蚀,东北部雨害。 北部春麦:春夏干旱,夏季冰雹,冬春风蚀。 西北春麦:旱地低产,沙漠边缘干热风。 新疆冬春麦:积雪不稳定冻害,春夏冷凉年水源不足,沙漠边缘干热风,积雪五个月受雪害。 青藏春冬麦:冻害、干旱、霜冻、灌浆期低温。,二、小麦不同生育期常发气象灾害,苗期:旱涝影响整地播种出苗;晚播冬前积温少影响分蘖成穗;三叶前高温分蘖缺位蘖节浅,过早播秋暖年徒长易受冻;春小麦播种过

4、早低温烂种,过晚分蘖期穗分化期缩短穗数粒数减少少。 越冬期:强烈低温、变温、冬旱、积雪期过长、冰盖、根拔掀耸都可造成死苗或冻枯损耗。 穗分化期:升温过快粒数减少。拔节孕穗期对光温水敏感,干旱、霜冻、阴害、湿害影响粒数。 灌浆期:风雨冰雹倒伏,高温逼熟粒重降,成熟前5-10天雨后暴热或强干热风灌浆急降或枯死。 收获期:连阴雨机收困难,籽粒穗发芽甚至霉烂。,小麦冬前主茎叶龄与积温关系,山西各旬降水量对小麦单产影响,冬前小麦单株茎数与积温成S型曲线关系,小麦播深与分蘖节深度关系,光合高峰早于灌浆高峰,多余养分贮存茎秆叶鞘,后期枯黄光合衰减,能否充分转移决定粒重大小。好熟小麦转移占粒重40%以上。 蛋

5、白质主要在后期,需相对高温干燥,世界小麦单产最高西北欧和青藏,但蛋白质含量低 成熟前5-10天对高温敏感,灌浆后期养分主要来自茎叶,枯黄后干热有利转移脱粒干燥。,小麦灌浆理论曲线: 较低温灌浆期长,高峰较低但长,最终粒重高(曲线积分面积)。,较低温,较高温,灌浆 速率,光 合 速 率,受精,成熟,理想丰产年型: 伏雨充沛底墒好。播前有适量降水,出苗到三叶温度略低抑制分蘖节上抬和徒长。冬前略偏高,抗寒锻炼充分有利壮苗。冬季平稳稍偏暖,适量雨雪有利保苗。早春回暖早返青提前,后春气温偏低有利延长穗分化,拔节至孕穗有足量降雨。灌浆期光照足温差大气温略偏低有利增重。蜡熟气温度偏高温差大多晴无雨有利茎秆养

6、分充分转移和收获。 积分回归证实理论分析。西北欧与青藏具有较理想条件,其次黄淮麦区。,月旬 10 11 12 1 2 3 4 5 6,播种 冬前分蘖 停止生长 冬季休眠 返青 起身 拔节 抽穗 灌浆 成熟,生育期各旬平均气温每偏高1对北京市 小麦单产影响(kg/亩)的积分回归曲线,三、小麦生产的主要 气象灾害及减灾对策,小麦气象灾害的分类: 水分异常:湿害、雨害、干旱(秋、冬、春) 温度异常:冻害、霜冻、冷害、雪害、热害(干热风、雨后枯熟) 光照异常:阴害 气流异常:大风 其它:冰雹、沙尘暴 危害程度依次:干旱、冻害、霜冻、湿害、倒伏、热害、烂场雨,1 小麦干旱 秋旱:田间持水量5cm根颈皱缩

7、,8cm分蘖节严重脱水,10cm一般死亡。需适时浇冻水,冬季镇压,回暖白天少量补墒,每mm水可消除1cm干土,多喷有害。不稳定冬眠区关键在培育壮苗以利用深层水分,冬季回暖白天酌情补灌。无冬眠区需灌溉。 春旱:威胁最大,尤其拔节孕穗。培育冬前壮苗,促根深扎,关键期灌溉,起身松土蹲苗。 初夏旱:早衰逼熟。应小水勤浇,喷抗旱剂。,。,冬旱的特殊性:除西南外休眠或缓慢生长需水少,北部风干土层因下层封冻形成生理干旱,黄淮表土干燥威胁根浅弱苗。长江中下游冬季降水偏少有利。西南冬旱威胁较大。 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区别:气象干旱以降水距平为指标,农业干旱取决于作物长势。温暖季节两者基本一致,冬旱往往不一致。黄

8、淮关键在播种,伏雨足底墒好壮苗根深不怕冬旱,秋冬旱适当补灌。2009受害是撒播、旋耕未镇压、秸秆还田量大未翻压。黄河以北常年必浇冻水,相当冬季降水3-6倍,镇压耱麦保墒。 冬灌风险:北部结冰致死,南部过旺,应小水,枯萎卷曲青枯是冻害特征,干旱抑制生长叶片没这么长,测量麦田干土层厚度,2006北京旱冻麦田,2011山东受旱麦田,气象干旱与土壤干旱并不一致,2 冻害 类型:入冬剧烈降温型、冬季长寒、旱冻交加、融冻、北疆积雪不稳定型。其它:冰壳窒息、掀耸根拔、冻涝害。 影响因素:品种特性、播种质量、抗寒锻炼、水分养分、土壤质地与结构。 品种:冬性抗寒性相关但不全一致,播深与分蘖节深度关系,有的品种深

9、播分蘖节仍浅 播期:冬前57叶龄蘖节粗壮抗寒性强,过旺提前穗分化初冬主茎易冻,晚弱苗经不住冻旱消耗后冬早春死株。 播深:浅播蘖节浅易受冻受旱,深播不发苗,判断死活要看分蘖节剖面和生长锥,旺苗与弱苗越冬损耗,播深与冻害,冬前拔节冻害死苗,旱冻青枯弱苗,心叶冻死、冻伤、正常,防御措施:采取综合措施,从两个方面入手,抓好三个环节,注意合理布局。提高植株抗寒性,改善越冬环境。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保苗,早春及时补救。品种、复种指数和种植制度。 沟播防冻抗旱保苗原理:适度浅播出苗早养分消耗少温差大有利壮苗但不利越冬,适度深播有利保苗不利壮苗。压轮沟内浅播墒好出苗早壮,冻水或镇压耱麦后分蘖节深抗旱防冻

10、,早春抑制小蘖控徒长防倒伏。 注意:沟不可太深。秋冬多雨地区不宜。,镇压的效果与原则 原则:压干不压湿,压旺不压弱,压软不压硬 土干旋耕后镇压,否则种子过深跑墒严重。 土壤水分稍欠时镇压提墒保出苗。 日消夜冻镇压破坷垃弥缝,严寒冻硬时不可压。 北部冬麦区出现较厚干土层易受旱受冻,镇压促使冻土上缘化冻水分沿毛细管到达分蘖节。 冬前过旺时镇压抑制,拔节过早过旺时镇压防霜冻防倒伏。 目前农村已无碌碡,北京市补贴制作镇压器发放覆盖全市。,压轮沟播,播深与叶龄、茎数、鲜重、次生根数的关系,受冻麦苗补救:冬旱麦田补墒压麦。受冻旺苗搂枯叶补水补肥。受冻弱苗浅松土提温,优质有机肥磷肥,不可立即大水大肥。严重受

11、冻田根据存活茎数决定补种或改种。 鉴别假生长现象,看分蘖节剖面与小心叶。 冻害与冬旱的区别:自上而下青枯、叶片扭曲是冻害特征;干旱抑制生长自下而上枯黄2011媒体把叶片青枯火柴点着说成是干旱。 3 湿害 长江中下游为主,根锈叶淡长势弱,结实率粒重降低,拔节孕穗期敏感。 深沟暗沟排水。改良土壤提高渗水和植株抗湿,瓦管:圆或方形,水田关闭,旱作开塞 半暗管:土暗沟覆脊瓦 鼠道:机动打洞器,鼠洞犁,4-5m1条,粘土可用3-5年,成本低,轻于中壤不宜。 多孔塑料暗管可用20年,长江中下游四种田间暗管排水系统,度能力。耐湿品种。适期早播防止僵苗。,4 冷害(零上低温) 冬前低温:分蘖少锻炼不足。按播期

12、调节播量,每叶龄70-80d。改善水肥早春促蘖。 早春低温:返青迟分蘖少,穗分化期灌浆期缩短粒数粒重下降。暖性有机肥磷肥,勤松土保墒,适当控制浇水次数和量,争取早发。 孕穗期冷害: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期10mm降雨较强降温,雨后一二天30。氮肥多贪青晚熟受害重。 措施:适时早播促早发。早熟灌浆快抗青枯品种。氮肥不过晚,春寒年增磷控氮。雨后高温喷灌降温。喷洒乙烯利、黄腐酸、氯化钾。 与干热风区别:根系死亡不蒸腾灌浆终止,不干也不风,不应称为干热风,实际危害更大。 高温逼熟:单纯高温致瘪,南方常见。2012 7 冰雹 山前常发。人工消雹。补救措施根据受害程度,8 风雨倒伏 浇水或中雨后五六级风,是高产

13、拦路虎。 挑旗易兜水,乳熟中期鲜重最大,易倒伏。 防御:选用矮秆和茎秆韧性强品种。随肥力提高适当降低播种量以分蘖成穗为主。增施磷钾肥早春松土促进根系。拔节前控水肥防止中部叶片过大基部节间过长。灌浆中后期浇水注意避风雨,高产田间歇喷灌。点片倒伏单收。 9 灌浆收获期雨害 长江流域与东北北部多发。蜡熟连阴雨粒重降2mg,不利收晒,白麦休眠期短易穗发芽。需抢晴收获晒场,烘干机。,冰雹砸后,倒伏小麦,四、小麦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对策,气候变化:统计意义上气候平均状态的巨大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特指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间接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 对小麦生产的

14、影响 有利:CO2增高有利光合。冬季变暖超过夏季中高纬度有效生育期延长平均温度降低。有利适度北扩,冻害总体减轻。西部降水增加,大风沙尘暴减少。大部地区蒸散有减少趋势。,不利:北方与西南干旱化,水资源短缺。南方湿害加重。有利病虫越冬北扩,2012赤霉病。 现阶段全国大部有利超过不利,未来不利增加 小麦霜冻为什么反而加重?物候同步改变;气候播种加剧;水肥条件改善,氮肥过多影响抗寒力;播期或品种选用不当。 冬旱加重原因:冬季变暖土壤蒸发;产量提高蒸腾加剧。主要是人为原因整地播种质量差。 冻害仍然频发原因:品种抗寒性下降,气候波动影响抗寒锻炼,播期过早或过晚,整地播种质量差,水资源短缺冻水不及时量不足。,自然灾害是否越来越重?有真有假 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极端事件增加,总体危害加重。实际有增有减。地区差异。 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对资源亏缺和生态恶化特别敏感,对于自然灾害脆弱性凸显 信息透明,有灾就报,如地震4级过去5级 媒体不了解生产实际,为吸引眼球炒作 地方干部追求连年增产的虚假政绩:大灾易夸大,小灾易隐瞒 近年灾害相对低谷期,明后年太阳黑子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