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84780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8.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慧智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经典诵读五字诀,北京中华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 熊春锦,恭,熟,忘,合,灵,中华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恭,合,熟,忘,灵,老子德道经 经典诵读次第进阶模板 概论空 净,中华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恭,合,熟,忘,灵,德慧智 经典诵读五字诀“恭”字诀 (一) 空 净,人生教育的分期与分类,经典诵读六字诀用音教育生命六阶段分期分类,六阶段年龄区分,一、恭敬诵读阶段,二、熟练诵读阶段,三、忘意明义阶段,四、合入心身阶段,.经典诵读次第进阶模板目录,五、灵慧图文阶段,一、恭敬诵读阶段进阶系统,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导读期诵读方法一,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恭敬恭诵又恭信,家国和谐信真诚,开慧启智在真信

2、,志存高远成大器,品德提升验指标,“无为”教育说起,如果能以慧驭智,西方的研究成果反而能够成为心脑教育的工具。,西方部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逼近中国慧性教育的理论。,观察到此图向右侧顺时针转动的请举手。 观察到此图向左侧逆时针转动的请举手。 观察到此图既左(右)转也右(左)转的请举手。 观察到此图仅仅微微左右摆动的请手。,思维用脑情况调查,解决问题之道,实践老子思想方法论的:“修之身,其德乃真。”,运用气音光 补充善正德能量 延缓损耗,细胞中的端粒体,人生所消耗能量的自主性补充,中国文化深知“音”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钟的设计上,敲击外壁,使“音” 免受“声”的混杂和干扰。,我用心 我养气 我乘风

3、 我能忍 我必赢 我有能量 我有告诫 我怕谁 !,第一章 論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第四十五章 觀眇,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

4、衆眇之門。,淳德合道,以德进道,修德明道,厚德运二,以德化物,是无为教育的核心,也是传统道德根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的基因链,伏羲的“易道文化”(河图演易),轩辕的“法道文化”(四经修治),老子的“德道文化”(五千言论),中华文化道德根,中华绝学,是以伏羲黄老为代表而组成的传统道德文化主根和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传统道德文化辅根,共同深植于中华道德信仰厚土之中的参天大树。这棵传统道德文化的大树,一旦真信的土壤生成,就必定会古木逢春,枝繁叶茂地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明朝永乐13年(1415年)政府废除了读易经,而只读四书大全,使传统教育的智慧创造力之源断绝。,“孝”只是生命之树的一个分支。,“忠”只

5、是生命之树的一个分支。,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的进阶,恭敬恭诵又恭信,一、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二、“可”经之法在于恭 三、恭敬恭诵又恭信,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指出: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诵读前调整身心,是人们对 文化的尊重,对祖先的恭敬,各地在经典诵读前 对圣贤恭敬地行礼,看看!家长们对经典诵读的渴望,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2009年秋,南宁市所举行的八百多名中小学校长、老师、教育界主管、企业界领导等,所进行的经典教育培

6、训活动的恭敬诵读的场面。,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普里高津,比利时人,诺贝尔奖得主,中华道德根文化体系,中华文化承传的经典诵读方法,继承得真传者,往往就能成为大慧大智的圣哲们。,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道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道德的光芒甚至比阳光还要灿烂。,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为什么要调整身心,恭敬诵读经典?,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靠经典承传下来的。对经典的尊敬,就是对祖先文化的尊重。 经典是靠开口诵读来一代一

7、代承传的,恭敬诵读就是文化传承、法脉传承的根本。 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终身教育的法宝就是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是各家各派、各个民族文化承传的最基本的方法。,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迥异于西方民族,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 史记中记载孔子诵读易经,纬编三绝,即将穿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三次。 古人有凿壁借光,珍惜光阴,恭奉经典,昼夜诵读的习惯。典籍中记载的“头悬梁,锥刺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刻苦自励,常常彻夜读书作画。就在逝世前一天下午,当他的学生看望他时,他还对学生吟诵出了:“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但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学术流派,在经

8、典诵读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恭敬心”。,英美科学家发现:诵读和书写经典有开慧益智作用,经典诵读时:大脑细胞很活跃,老子的德道学说,上承于伏羲的易道文化和黄帝的法道文化思想,老子居于道而用德一,继承和升华了易道与法道思想,建立起囊括易道與法道思想精華的德道思想,構成中国古代道德文化的大系统论。,老子创立的德道文化中国全民道德教育的完善,德道经既承载着性慧基因的全息性,同时浓缩着文理基因的精华性,并且展现着汉字基因的全貌性。 既有性慧一灵独耀直接解读吸收的能量源,也有心灵直接感悟而接受的能量源,还有供给人们后天智识解读理解以后再吸收的能量源。,老子打破“述而不作”的教育惯例,欣然命笔亲

9、自写下德道经五千言,是出于给后世子孙留下一部慧性教育教材的终极关怀。,老子的影响,老子的思想是公认的“百家之祖”。迄今为止,老子在世界上的各种语言译本就近500种,涉及30多种语言。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位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他的著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等等方面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迄今为止道德经的外语版本已达二百六十多种,每年还在不断推出新的版本。是除圣经外被翻译成外语种类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为什么不读道德经,而读德道经,帛书本道篇第一章,共64个字,也字就共有8个。之字4个,1个者字。 通

10、行本道篇第一章:也字在汉代全部被删除,4个之,1个者。 帛书本德篇第一章,共121字。也字共有8个,之字9个,2个者字。 通行本德篇第一章,也字被删除六个,剩下2个。之字10个。2个者。,中国文化深知“音”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钟的设计上,敲击外壁,使“音” 免受“声”的混杂和干扰。,用“文理基因”解析人体内的“地”,之乎者也之文在修身中具有强大的生理激活功能,第一章 論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

11、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第四十五章 觀眇,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衆眇之門。,诵读方法传承的记载,历史上,所有经典中,对“诵读经典”的理论和方法,传承最完整、记载最详细的,莫过于老子的德道经。 它不仅详细记载了大慧智文化传承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将这些理论方法、口诀和奥秘,用隐喻藏诀的方式,隐藏在德道经的经文之中。 特别是在德道经中,老子详细地记载了,通过

12、诵读道德经典,身心发生巨大变化、人的道德品质发生巨大提升的生命真相和实相。为了记载这些生命的真实形相,老子独创自造了慧性文字高达近百个之多。 这些记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最珍贵的记录。,诵读方法“可经”法,老子在道篇第一章,就详细地记载了诵读的方法“可”经法和“可”名法,也称为老子“双可”教育法。这里重点讲述“可经法”。 可经法不仅是对上古慧智文化承传方法的总结,也是对经典诵读方法,最精准地表述。 在道篇第一章中,老子不仅详尽地记载了诵读方法的义理、要求、起源、流变、过程,而且还将诵读经典要达到的效果进行了真切地描述。 概括起来:1、义:道可非恒道。2、理:无万物之始;

13、有万物之母。3、法:无欲观眇;有欲观噭。4、效:众眇之门微妙、巧妙、精妙、奇妙、玄妙、神妙,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可经方法”,道,可道也, 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可经方法”,可:说文从丁从 口,在早期甲骨文的 义理中,从口:就是 诵读、吟唱、咏诵之 义。从丁:就是在供 桌面前。所以,可: 就是恭敬地站在供桌 面前,向天地、神灵 和祖先,诵读经典, 吟唱誓言,祈祷文告 等,表述自己的决心 和意愿,以期达到和 平和幸福的目的。,诵读和奥秘:心开窍于舌,同时,黄帝内经中记载:“心开窍于舌。”并且记载了经典诵读的心法:“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

14、者也。” 这个“诵读心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宇宙中存在着人类生命演化的德的能量,大地中存在着人类生存繁衍的气的能量,这两种能量 ,是通过诵读经典,使心灵和其外窍舌头的运动,来承传和吸纳能量,从而使德的能量和气的能量在人体内,“德流气搏”而生命才能出现勃勃生机的状态。,舌上、舌下、舌尖 、舌根,都有大量 的窍穴与心灵连通,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经典诵读的关键,起始于一个“恭”字。“恭”,本义是恭敬、礼敬、肃敬、恭顺,是礼德的表现,亦有谦恭沈静、恭谨纯朴、处下敬上之义。 “恭”是诵经“五字诀”之首,只有“恭”才能进入经典,才能承传经典中蕴藏的文化,才能使身心和天地相连通;只有“恭”才能开启心

15、扉,净化心灵,进入噭眇状态 。誦读前需要调整恭敬心,使心身保持中和、安祥、愉悦、静穆的状态。老子.德道经是一座巨大的宇宙宝殿,经中一字一灵符,都承载着强大的道光德能。惟有 “恭”字,是通过诵读经典而开启道德宝殿之门的金钥匙。,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1)净心身:“恭”字包涵心身的清静,古人读书前要洗手,诵读经典时要焚香沐浴。古人的这种做法,实事上反映的是古人对文化的尊重,对祖先的恭敬,所以净心身也就是恭敬心的开始,是调整心态的一种做法。因此诵读前要净手净身,把心身调整到心空明、身松静的状态,使心身符合老子德道经的纯净圣洁状态,才能与经典相融合。(2)三调:第一、首先就是将身体调松,形体放松

16、,身体坐端正,形象要恭敬庄重。也可以跟着老师的引导,先从头部放松、颈部放松、胸部放松、双臂放松、腹部放松、臀部放松、四肢放松,全身所有的皮肤、肌肉、血管、脏腑骨骼都放松,所有的毛孔都放松。,第一次第 恭字诀阶段进阶,第二、再次,要将心意调整平和,心要收到所诵读的经典上,心要收到与经典的作者相感格、相感应,心意要恭敬、注意力要集中,要一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心的恭敬是根本,恭敬的心态既是对经典的感恩,也是对祖先的尊重。第三,就是调整呼吸,呼吸的快慢、粗重,会影响到人身体的放松,影响到心情的平和,呼吸要细、慢、轻、长、深。也就是说,呼吸要调整到符合道德文化学习状态上来。总之,三调是诵读经典的门坎,三调的关键就是恭敬,三调的方法就是松、静、自然的状态,这是实践“恭”诵的前提。,文明承传赖诵读,文化接续靠经典,道德根文化的承传必须要靠“诵读”来接续,如果诵读时内观身心,外化行为,将德化身心和开发智慧同时运用,这就是德慧智经典诵读中导读期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