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演示文稿1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79468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演示文稿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演示文稿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演示文稿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演示文稿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演示文稿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演示文稿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演示文稿1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 讲: 唐 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一、案例透视 二、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教育 四、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五、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六、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一、案例透视案例1:1995年11月15日,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一名好学生袁鑫,由于和教师顶撞,被班主任罚站,班主任并让他向那位老师道歉。袁鑫哭了。当晚回家后,他的父亲略微批评了他几句,他便割脉后从六楼跳下。案例2:1998年6月,吉林省长春市一初三女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自杀。,案例3:1999年6月,湖北省鄂州市一初二女生,因外语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跳楼自杀。案例4:2000年3月,广东省顺得市

2、杏坛镇一初二男生,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上吊自杀。案例5:2004年2月12日至2月15日云南大学马家爵因打牌被疑作弊将四名同学杀死。案例6:几年前,我国留美博士卢刚,只因评奖学金不公平,冲动之下,开枪大死打伤包括自己导师在内的校方数名,最后开枪自杀。,二、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内涵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是自我和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含义;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 生理因素,

3、包括发育是否正常、遗传缺陷和本人健康状况。(2)心理因素,主要指本人原有心理基础是否有缺陷。(3)社会因素,主要指接触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三个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3)自我意识健康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机体状态、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行为方式;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学业成就;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优点欣慰,但又不至于狂妄自大,自满自足;对自己的弱点不回避,即使对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秦然处之,不过于自责、自暴自弃。,(4)意志品质健全在行动的自觉性、果

4、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具备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坚忍性强,有毅力,能持之以恒,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5)个性结构完整个性结构完整要求具有良好的气质、完善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较高的能力;具有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6)人际关系和谐喜欢与人交往,既有稳定广泛的一般朋友,又有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在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群体中,既具有合作与竞争的协调意识,不强迫别人的意志,但可向他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又有独立自主的意

5、识和能力。不随意附和他人。但能适当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异性保持热情而又理智的交往。,(7)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里的适应能力包括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等。中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为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投入各种课程的学习活动;能正确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当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同社会、集体的利益或要求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和社会协调一致;能摆脱排解心理困扰;对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能用有效方法妥善地解决;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的变化,不论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个人遭遇的优劣,都能面对现实,较好地调节自己

6、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中学生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与此相适应,行为上应表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如果出现所谓的“少年老成”的现象,应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但中学生毕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喜怒无常,好吵好闹了。,(9)性心理结构健全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此时他们身体发育促使其心理变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但能正确把握这种与异性交往的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正确对待自己的性意识和各种性信息,具有科学的性知识和健全的性态度。,4、运用心理健康标准

7、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不能等同。(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3)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4)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理想尺度。,下面这首诗有助于大家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如果.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时, 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在被众人猜忌怀疑之日, 你能自信如常而又不去妄加辩论; 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致走火入魔; 如果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 而在灾难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 如果听到自己说出的奥妙, 被无赖歪曲成面目全非的魔术而不生怨艾;,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 受天灾破灭为一摊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

8、如果你辛勤劳作,已是功成名就, 还是冒险一搏,哪怕功名成乌有, 即使惨遭失败,也要从头开始; 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失谦恭之态, 和王侯散步而不露馅媚之颜;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意志, 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答时 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天地般博大, 而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我的儿子!,三、心理健康教育1、教育困境 目前各中小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些学生,有的的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总违反学校纪律,有的过于惹事生非,有的过于自卑畏缩,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离家出走儿童增多,青少年自杀率逐年上升。具统计中学生中发现有心理障碍的达27,有38的孩子存在显著的学习困难,25

9、的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的行为问题。,2、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是一种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模式。(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团体心理辅导,一种是小组心理辅导。(3)进行学校心理咨询。(4)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5)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4、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注重开发其心理潜能,矫正其不良认知。(2)培养和训练中学生自我调控情绪能

10、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经常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3)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健全的的意志,使其能自觉的确定行为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注重提高其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4)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使其对自己的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的接受自己。(5)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科学的学习态度、方法和学习策略。(6)培养和训练中学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5、心理健康教育的原

11、则 (1)整体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四、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大脑神经系统迅速发育、脑功能基本健全,但不能从事长时期的脑力活动,容易出现脑疲劳。身体增高,第二特征明显。该阶段求知欲强,富于想象。2性意识的建立。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一阶段开始出现了性意识、性欲望及性冲动。由于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了神秘感、好奇心、羞耻感等心理矛盾,随着性意识的发展,对异性产生向往和爱慕的情感。,3心身发育不协调。生理发育的迅速及心理发展的延缓,使得他们生理成熟早于心理成熟,因而常显得身心发育的不平衡。4自我意识发生冲突。原来一

12、体的自我意识分化成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观察的自我与被观察的自我。同时还出现了自我意识多方面的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等。,5兴趣广泛,社交范围扩大。他们广交朋友,但是由于鉴别能力尚缺,所以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染上不良习惯。6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及行为方式。7情绪易失衡。他们的情感已从青年时期的幼稚、单纯的和较原始的情感向高级的、复杂的社会情感发展。他们有了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8个体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认识已从具体的运算形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已能从观察中引出假设,能想象真实的以及假设的事件并演绎或归纳出关于周围世界的原

13、则。这种认识能力的发展可抵御一些他们的冲突与焦虑。但是由于他们社会阅历较浅,对问题的看法带有主动性和片面性,处理问题易感情用事。他们一方面,有理想,有追求、求知求新,上进心强,对生活有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另一方面,他们意志差,看问题偏激,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情脆弱,经不起磨练,在心理上还很不成熟,五、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1)嫉妒心理。中学生爱争强好胜,在与人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长相、能力、家境、成绩等不如别人而产生眼红、酸溜溜与妒忌的复杂情感。,(2).虚荣心理。中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好表现自己。有虚荣心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好出风头,图虚

14、名,不切实际地表现自己,经常耍小聪明,不时卖弄小本事,同时过分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时时希望自己成为交际的焦点,并会千方百计地提高自我形象,拒绝批评,开脱责任。他们总怕同学发现真实的自我,所以人际关系中显得很虚伪,易失去同学的信任,成为孤寡人。,(3).自私心理。一切从自我出发,为自己考虑。一些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故对班集体不关心,缺乏进取心,与人交往中从不肯吃亏,从不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这种同学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自卑心理。自卑的学生往往是对自己的能力估低,经常自己进行自我否定。由于自己长相不好或身材矮小而耻于与人交往,有的因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没见过世面,

15、方言难改,又加上自尊心强,所以不敢与人交往,表现出孤僻离群。,2学习问题(1).死读书。有一部分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身边事,班集体或学校开展的任何活动都与他无关,把自己固守在书山学海之中,整天与作业书本打交道,典型的书呆子。,(2).无心向学。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如当前“一夜暴富”“没有文化也会赚钱”或“有钱就有一切”)导致有的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使一些学生认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工作是“没本事”,“死脑筋”,“吃亏”“真蠢”等等。 所以他们认为学不学 无所谓 ,于是出现混学,厌学与逃学。,3情感问题。中学生属于青春期,

16、这个时期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感与倾慕,并出现性意识与性冲动。有的学生平时除了上课,便无所事事,所以他们认为生活空虚、无聊,单调甚至觉得枯燥无味。这样大量空闲时间对于好动,爱刺激的中学生来讲,在校园里找个异性作为情感支柱不仅是消除孤独的最佳方式,而且是展现自我魅力,不枉来中学一场的最好演艺途径,所以中学生出现的早恋问题是情感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种。中学生早恋往往是传统观念淡薄,,甚至只是求一种所谓的情感寄托或满足虚荣心而已,他们不管学业是否有所掌握,不管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更不在乎情感的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因此易出现出轨现象。他们早恋的价值取向名利化,只要能给予他们物质上和情感上满足,则不分南北地跟着跑,即使上当受骗也不在乎。另外他们早恋的恋爱意识情绪化,易出现情感的困惑与迷茫,但又无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担这些,甚至为情所困而自杀。,六、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社会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息量大,竞争激烈,就业艰难,社会上有些人只求物质利益,一切向钱看的观点,一些媒介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在学校新的环境下,学习的压力,考试的紧张,人际关系的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