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67559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83 大小:6.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培训课件(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前 言,药品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防治疾病,同时也可因为不良反应危害人类。,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在美国,因用药不当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名第四! 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我国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其中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因此死亡者近20万!,前 言,前 言,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药物品种的迅猛增加,滥用药物造成的严重损害屡有报道。,合理用药基本概念,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 合理用药:WHO定义为患者能得到适

2、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这些药品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得起。,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安全 有效 经济,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安全 指药物治疗的效果-风险比 要求药物治疗获得最大治疗效果,而承受最小风险,有效 指药物产生预期的效果,合理用药基本概念,经济 指尽可能用低的医药费用支出,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强调临床治疗的疗效与费用的相对关系,合理用药基本概念,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 维护人民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转变“以药补医”机制,推动卫生事

3、业发展。国家将基本药物制度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列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概念及其内涵是什么? 1975年 WHO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 1977年 定义为公众医疗卫生需要的最重要的、基本的和不可缺少的药物 2002年 WHO修改后的基本药物概念包含定义,遴选标准及目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我国定义: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 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

4、、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 2009年8月18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内容 (1)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 (2)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机制。 (3)建立基本药物集中生产配送机制。 (4)建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 (5)强化基本药物质量保障体系。 (6)完善基本药物支付报销机制。 (7)完善基本药物的价格管理机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标 200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 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

5、物制度; 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文件和规定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层部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第十二条)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使用比例(第十三条) 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

6、范第18条),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第十六条),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两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目录中的药品: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基层部分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原则: 1.防治必需、安全有效、 2.价格合理、使用方便、 3.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 4.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

7、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录有多少种药物? 目录药品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3部分。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分为24类,共205个品种;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为4类,共102个品种;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用文字表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共24类 1. 抗微生物药; 2. 抗寄生虫药; 3. 麻醉药; 4. 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 5. 神经系统用药; 6. 治疗精神障碍药; 7. 心血管系统用药; 8. 呼吸系统用药; 9. 消化系统用药; 10. 泌尿系统用药; 11. 血液系统用药;12. 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 13. 抗变态反应药;

8、14. 免疫系统用药; 15. 维生素、矿物质类药; 16.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 17.解毒药; 18. 生物制品; 19. 诊断用药; 20. 皮肤科用药; 21. 眼科用药; 22. 耳鼻喉科用药; 23. 妇产科用药; 24. 计划生育用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科用药; 2. 外科用药; 3. 妇科用药;,中成药,4. 眼科用药; 5. 耳鼻喉科用药; 6. 骨伤科用药。,不纳入目录遴选范围 1. 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的; 2. 主要用于滋补保健作用、易滥用的; 3. 非临床治疗首选的; 4. 因严重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暂停生产、销售或使用的; 5

9、. 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伦理要求的; 6. 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的品种和数量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变化; 我国疾病谱变化;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 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监测和评估; 已上市药品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评价; 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情况。,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调出: 1.药品标准被取消的;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 3.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编写 合理用药的指导性文件 建立实施国

10、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技术指南,介绍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如何使用基本药物,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列举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诊疗工作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医生结合病人具体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和指南制订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内容 概述:简单介绍流行病学、病因、重要发病机制等。 诊断要点:主要介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药物治疗:指南的主要部分,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方法、疗程作了详细介绍。 注意事项:介绍一些重要的实验室检查、非基本药物、非药物治疗手段、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转诊指征等。,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急诊及危重症 感染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

11、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障碍,风湿免疫性疾病 急性中毒 皮肤科疾病 泌尿系统和肾脏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与计划生育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的药物排列顺序编写。 内容包括:前言、使用说明、总论、各论、附录和索引。,各论 1.各章节概述药物在作用或应用方面的共性和特性,及与该类药有关的疾病关系密切的选药、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 2.对该类药物品种分项进行系统论述。 通用名称、药理学、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用法和用量、制剂和规格。,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12、,总论 合理使用药物的概述 开具处方的一些管理规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合理用药基本理论,1.根据药效学知识选药 2.根据药动学个体化给药 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4.特殊人群的用药,药效学 药动学 影响药效的因素,合理用药的主要内容,根据药理学知识选药药效学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全身作用 药物作用的性质:兴奋、抑制。,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大小和组织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高低。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也较高,使用时针对性较强,不良作用较小。

13、 选择性是相对的,例如:治疗量的洋地黄对心脏有较高的选择性,中毒量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合理用药基本理论,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两重性,不良反应 定义 类型,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合理用药基本理论,WHO对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以外的反应(除外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和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药物依赖性、致突变、致畸作用等。,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分类 目前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合理用药基本理论,1.根

14、据药效学知识选药 2.根据药动学个体化给药 3.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4.特殊人群的用药,合理用药的主要内容,根据药理学知识选药药动学 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动态地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规律,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合理用药基本理论,药物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吸 收(Absorption) 二、分 布(Distribution) 三、代 谢(Metabolism) 四、排 泄(Excretion),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一、吸 收(Absorption),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影响因素

15、: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吸收部位的血流量、给药途径、首关效应等。,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影响口服给药吸收的因素:,(一)药物方面因素 (二)机体方面因素,合理用药基本理论,理化性质 给药途径 制剂因素,(1) 药物的理化性质,1、脂溶性 2、解离度 3、相对分子量,脂质双分子层,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二)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吸收速度依次为:气雾吸入 腹腔注射 吸入给药 舌下给药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口服 直肠给药 皮肤给药,合理用药基本理论,消化道吸收部位:,(1)口 服给药 (2)舌下给药 (3)直 肠,胃 小 肠 大 肠,合理用药基本理论,消化道外吸收,(1)皮肤、粘膜吸收 (2)注射部位吸收

16、 (3)呼吸道吸收,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三)制剂因素,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溶液剂 混悬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包衣片,合理用药基本概念理论,(二)机体方面因素,胃肠内pH 胃排空速度及肠蠕动 肠内容物 首关效应 药物的转运体,合理用药基本理论,首关效应(First pass eliminaiton),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合理用药基本理论,二、分 布,分布( Distribution )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各组织、器官的过程。药物的分布速率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器官血流量及膜的通透性。,合理用药基本理论,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一)血浆蛋白结合率 (二)细胞膜屏障 : BBB、胎盘屏障等 (三)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 (四)体液pH与药物的解离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