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7515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课件(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和教法探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一、开设本课程的原因,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公民的法制观念必须建立在相应的法律知识基础上,没有基本的法律知识的法治观念是一种混沌而盲目的观念。对广大公民,不能要求他们像法官那样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种法律、法规,但要掌握与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并熟悉这些法津、法规的规定。,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

2、社会规范加以调整 ,法律和道德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主要力量。法律是道德的制度体现 ,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治理国家时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可以互补。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 ,法治和德治相比却居于主要或根本方式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求市场主体依法开展经济活动。学生学习法律常识,有利于在将来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活动。,3、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既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青少年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缺乏必要的是非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极易被诱发违法犯罪。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懂法守法,弘扬法治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4、开设本课程的理论依据,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阐明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006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要求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直接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标准规定了本教材

4、的编写思路、目标要求、内容结构,从五个方面规定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增加了专题一的内容。,三、教材内容分析与教法探讨,专题一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主要内容分析综述: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现象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法的本质、产生、发展和作用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介绍了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有关问题。目的是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法律现象,正确认识我国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了解我国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

5、理念和法律意识。,主要内容:,本专题共有两框五目 教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立法法等第一框 “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包括所有历史类型的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主要是理论方面的阐述。,本框第一目 “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从法的公平、正义讲起,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法的本质,也说明了法的公平和正义问题。,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包括依法治国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三部分的内容。,本框第二目 “法:国家制定和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说明了法与政策、道德、

6、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还概括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特别是还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本框第一目 “依法治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界定了依法治国的概念,指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本框第二目 “有法可依: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集中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7、构成以及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概念,指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本框第三目 “依法办事: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阐明了实行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和讲述了为什么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问题。,(二)、本专题中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1、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本教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进行了七个门类划分:(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四个方

8、面的法律: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法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律;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法律;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法律。,(2)民法商法。 它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以平等地位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可以称为横向关系。我国采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民法是一个传统的法律门类,它所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商法是民法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是在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商事活动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

9、、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3)行政法。它是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可以称为纵向关系。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纵向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依法作出,不需要双方平等协商。因此,为了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保持行政权力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利的平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4)经济法。它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

10、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是在国家干预市场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门类,一方面与行政法的联系很密切,另一方面又与民法商法的联系很密切,往往在同一个经济法中包括两种不同性质法律规范,既有调整纵向法律关系的,又有调整横向法律关系的,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社会法。它是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关系的总和。社会法是在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门类,所调整的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社会不同部分之间的法律关系。,(6)刑法。它是规范犯罪、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是一个传统的法律

11、门类,与其它法律门类相比,具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最广泛;二是强制性最严厉。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它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解决经济纠纷,除通过民事诉讼制度“打官司”外,还可以通过仲裁这种非诉讼的“便民”途径。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由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组成的协调统一整体。,2、关于法的本质理解 教材遵循了矛盾的普遍性

12、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道理,从介绍一般法的本质入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1)、一般的法的本质,从普遍性上分析,认为有三个基本观点,即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指出,法是人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主观意识范畴;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排斥被统治阶级的愿望;法所体现是的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中的个别人或部分人的意志;法被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尤其强调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这一点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2)、我国的法的本质。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我国的法也具有普遍

13、性特征,同时,又有我国的特殊性。我国法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这一点与我国的国体相联系。我国法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我国法是与我国当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并且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三)、教学方法探究:,A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法律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教学,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案例中的矛盾,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它有助于活化教材,体现教材“生活化”的特点;有效解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教材的实用

14、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互动。,案例教学的步骤一般可分为:,精选案例 呈现案例 组织讨论 归纳总结 案例演练,呈现案例,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 ,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 (zh),所以触不直者去之,故从去。”,组织讨论 :,1、为什么“法” 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去”字? 2、为什么我国古代用独角兽作为法律的象征? 3、为什么西方国家用一手拿天平,一手拿宝剑的正义女神作为法律的象征?,归纳总结,基本观点: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案例演练,践行: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08.1实施,B、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是指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极富启发

15、意义的学生活动,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个人体验,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操作流程:,常见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有 “情景模拟”、 “调查研究”、“角色扮演”、 “情景感染 ” 、“实验制作”、“实践亲历”等,在专题一的第二框教学中,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身边的人的法律意识如何. 有哪些法律法规与我们中学生有密切关系等,通过调查,让学生知道法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作为公民要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坚持依法办事.,C、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16、,就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疑难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步骤,教师指导下 独立钻研,课堂师生 共同讨论,提出问题,教师指导下 得出结论,在专题一第二框的教学中,可以偿试采用课堂讨论法 如: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1)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首先道德是立法的基础,其次道德是执法的基础,再次道德是守法的基础。(2)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拓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