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67282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

2、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 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 40 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

3、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 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 2030 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 100%降到 80%,为了配合这个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车燃料计划,明确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等。近期,日本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计划到 2020 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目前,日本正全面发展三类电动汽车,其混合动力全球销量第一;在纯电驱动方面,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也是最快的;另外,日本燃料电池产品

4、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领先于其他国家。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 2020 年 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 2009 年下半年发布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 2012 年、2016 年、2020 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随着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汽车工业承受着巨大的节能环保压力,急需对汽车产品结构进行

5、合理化调整,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中提到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 57%,而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已占到排放总量的 40%以上,使得一些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发,资源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以扶持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2009 年“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启动,扶持力度和惠及范围在政策后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扩大。2010 年在部分试点城市实施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2012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6、(2012-2020 年) ,大力推动、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 2012 年是“十城千辆”政策的收官年,一些城市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加码”于新能源汽车,如上海对前 2 万辆新能源汽车免费上牌、广州限牌令为新能源汽车开通绿色通道,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再次受到巨大推动。2 市场整体现状由于新能源汽车试点运行主要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加之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场馆用车需求,故在发展初期,商用车占据了主导地位,涉及生产企业66 家。其中,新能源客车在公交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新能源货车主要应用于环卫领域。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出台后,乘用车生产企业由原来的 12 家激增至目前的 37 家,乘用车车

7、型数量和产量都有明显提升,市场结构变化明显。2.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现状当前拥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公告产品的企业共有 30 家,其中乘用车生产企业五家,车型保有量从 2008 年的 0 辆发展到现在的近两千辆,发展速度较慢。乘用车方面,安徽江淮、比亚迪、上汽集团、浙江吉利及一汽集团均拥有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但仅比亚迪与浙江吉利具有产出。2012 年 1-10 月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为 227 辆,全部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比亚迪F3DM。从 2008 年至 2012 年 10 月累计产量来看,比亚迪 F3DM 几乎占据了整个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客车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累计产

8、量从 2011 年以前的 20 余辆发展至如今的 900 余辆,重庆恒通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已占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总量的近 36%。货车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货车暂无产出。2.2 纯电动汽车现状我国纯电动汽车发展较早,也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由于其使用环节零排放,相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更加节能。但由于其存在续驶里程短、初始成本高的问题,电网充电配套设备不完善,电池质量较差等瓶颈制约,纯电动汽车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乘用车方面,具备生产能力的车企已由 2008 年的 4 家发展到目前的 21 家,产量也增加了近 5 倍。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的纯电动汽车发展较快,2008 年四川一汽丰田

9、及上海通用两家合资企业生产的纯电动乘用车数量占全年纯电动乘用车数量的 96%,而从 2012 年 1-10 月产量来看,这两家企业生产占比已降至 21%,奇瑞汽车产量已达到最多。客车方面,2008 年纯电动客车的产量不足一百辆,自 2010 年开始,纯电动客车产量激增,由于上海世博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会展,对纯电动客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 2012 年 10 月其产量已近千辆。货车方面,2008 年纯电动货车并无产量,随着各项政策的积极推动,环卫领域对纯电动货车的需求较多,2012 年以北京华林特装车及湖南江南汽车为首的车企已生产了五百余辆纯电动货车,且主要为清洁专用货车。随

10、着车型技术条件的发展以及电池安全性能的提高,纯电动货车也将在不久后实现量产。2.3 燃料电池汽车现在国内共有 7 个企业拥有较成熟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其中乘用车企业五个,商用车只有北汽福田和上海申沃两个。根据近 5 年来的燃料电池汽车产量来看,2008 年燃料电池汽车只有 3 辆,2010 年燃料电池汽车已达到 50 余辆,但 2011 年与 2012 年燃料电池汽车已无产量。由于目前国内几款燃料电池产品多是作为争夺未来制高点的技术储备,故基本停留在样车或试运行阶段。3 新能源汽车发展展望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汽车行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研发和产业发展极大地受到了我国政府

11、的资助和推动。但随着近年来的示范运营,新能源车型的短板也随之凸显。就目前状况来看,国内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程度仍较低,技术较为复杂导致产品成本较高、储能装置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能较差,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形成自己的市场,社会认可度较低。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方向不会改变。3.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由于其储能装置既可以外接充电,也可以通过依靠发动机行驶时进行充电,对充电设施的依赖性较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初具规模的市场。同时,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储能装置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实现在市区内依

12、靠纯电动模式行驶,实现短距离“零污染、零排放”。预计至 2013 年底,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将突破 3000 辆。3.2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由于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纯电动汽车短期内还不能得到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但随着国家及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车型技术的不断优化,预计 2014 年纯电动汽车发展将会出现拐点,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心,将在未来十年内得到普及,并形成较为完整的市场。3.3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目前各大汽车公司推出的制造成本上百万美元的燃料电池概念车来看,现阶段燃料电池的推广还面临很大困难。最乐观的预测,以纯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生产至少还需十年以上的时间,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商业化,也会是以一种高成本的方式。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具有较强的发展潜能。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各车企需要加速研发改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同时需要政府不断建设配套设施,加大各项政策的实施力度。相信在未来的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走向成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具备国际核心竞争力。学院:体育学院姓名:王一波学号:141110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