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治蜀(教学详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67258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葛亮治蜀(教学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诸葛亮治蜀(教学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诸葛亮治蜀(教学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诸葛亮治蜀(教学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诸葛亮治蜀(教学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诸葛亮治蜀(教学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葛亮治蜀(教学详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诸葛亮治蜀,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清)赵藩,一、诸葛亮其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生于181年。“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诸葛亮肖像图,诸葛亮从小失去双亲,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隐居十年,广交江南名士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207年在徐庶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

2、。诸葛亮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赤壁战后,帮助刘备进取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死,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兼司隶校尉,领益州牧。227年,上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六次北伐,多以粮尽无功。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内有一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楹联上联嵌入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五方和五行,对诸葛亮一生作了高度概括。,二、诸葛亮所面临的蜀汉危机 、夷陵惨败,国力锐减

3、; 、孙刘失和,关系紧张; 、南中叛乱,内部不稳。,三、诸葛亮的治蜀措施 、经济:“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即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推行与民休养政策,重视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盐、铁、锦业的发展。 、政治: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提出“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的法制原则,且执法甚严,坚持任人唯贤,吏治清明。 、军事:重视兵器的制造和科技的发展。他亲自指导设计出适宜于山地运输的工具木牛流马,改进连弩。,今人制作的木牛流马,诸葛亮改进的连弩,、民族关系:平定南中,实行民族和抚政策。,、外交: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四、诸葛亮治蜀效果及评价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

4、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

5、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军机之略其亦可代为。 曹操: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孙权:诸葛亮具异人之略,若效于江东,吾不愁大事不成也。 刘晔: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司马炎:朕闻卿(陈寿) 之言,晓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祠,乃为祭其忠贞。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

6、,乃至于此。 康熙: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唯诸葛亮能为之。 乾隆:端推诸葛是完人! 毛泽东: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五、学术观点简介 、何兹全(1993年7月根据录音整理)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那么一个庸人,但是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这个人没有野心,没有说是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没有这种心。历代丞相权位大了,与皇帝总有矛盾。没有一家没有矛盾的,从古一直到清朝,没有没有问题的,真正没有问题的只一家诸葛亮,这一点不容易。我们说“法古今完人”,中国历史上如果有完

7、人,诸葛亮是比较完人。不贪污,不腐败,种了几亩田,临死时给刘禅上奏表还说,家只有几亩田,几株树,另外财产一点也没有,这容易呀?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容易。在中国历史上作官不贪污的很少,作得像诸葛亮这样的官,不是家财万贯,良田千倾,就是奴婢成群。而诸葛亮一生清廉。,诸葛亮诸葛亮是军政家,他很会治军,管理军队,打仗么,战术还可以,战略就太保守了,“诸葛亮一生惟谨慎”,太小心谨慎了。 诸葛亮在蜀汉内部没有多大矛盾,在他活着的时候,大家总是兢兢业业的来为社稷、为国家工作,很少个人之间矛盾。历代内耗内消总是很大的问题,诸葛亮时内耗内消这一点很少,大家把精力用作为国。大家都是在工作中表现能力来取得自己的地位,

8、没有勾心斗角来取得自己的地位,这一点不容易。公正、廉明,赏罚分明,不避亲,能够使被他惩罚、撤职的人,在他死后大家怀念他,就这一点来说,也就不容易。 在三国演义以前,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坏的评价,三国演义使得诸葛亮声望更普及化了。诸葛亮是历史上好的化身。三国演义写得还是不错的。,、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过去封建学者对诸葛亮的评价,固然是以地主阶级政权的利害关系为出发点,有善必扬,或有溢美,或有所偏,但总反映出诸葛亮的治蜀,确实做了许多工作,所以后代人一直在纪念他。,、郭沫若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诸葛亮和刘备一样,很注意争取益州地方豪强和士大夫的支持。对于一些有

9、才能的人,也能够破格拔擢。刘备死后,诸葛亮对益州地主集团中有名望的人物加意网罗和任用。针对刘璋闇弱、部下专权自恣的积弊,诸葛亮持法比较严明。他常常亲自检查丞相府的文书和刑狱案件,并且革除了东汉以来的一些弊政。中部护李严和诸葛亮曾并受刘备遗诏辅佐刘禅,两人私交很好。后来李严运军粮不继,又企图推卸责任,嫁祸于人,诸葛亮不讲情面,把李严治罪,废黜为民。长水校尉廖立,也是诸葛亮赏识的人才,由于不满自己的地位,“常怀怏怏,“坐自贵大,臧否群士”,诸葛亮也把他废为平民。诸葛亮死后,李严和廖立都非常悲伤,认为再也没有人能够起用他们了,李严甚至忧愤而死。可见诸葛亮虽然执法严明,但却是很得人心的。 在经济方面,

10、诸葛亮很注意务农殖谷,经常用一千多人维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对促进川西平原的常年丰收起了很大作用。他设立司金中郎将,制造农战器械,设立司盐校尉,管理盐的生产,煮盐事业比较发达。蜀郡的丝织业在蜀国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名的蜀锦远销吴、魏。,、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五卷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陈寿评论诸葛亮,称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治戎和理民,是封建时代治理国家的两大纲领,在和平时期是这样,在战争时期也是这样。这是丞相应当尽到的职责,也是有丞相才能的人才能尽到的职责。蜀汉在三国中的根基最薄,取得基地的时间最晚,诸葛亮能辅佐刘备父子在当时激烈复杂的斗争中,与魏、吴鼎立,

11、极为不易。这种成就,是跟诸葛亮治戎和理民的成果分不开的。,、马植杰三国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诸葛亮德才兼备,其治蜀政绩是历史上罕见的。他的为政行事,固然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对蜀国人民也有一定程度的益处,有些地方还可供后世借鉴。所以我们说:诸葛亮确实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张作耀诸葛亮治蜀论,学术研究2002年2期。刘备病故后诸葛亮治蜀12年来的的功勋主要表现在:续结吴好、平定内乱、安抚夷越、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峻刑重法、以正风气等。但诸葛亮是人不

12、是神,所以也有人的局限与弱点,如善大谋而不谙军旅征战、执法随意、处事不公、用人不明、不重视僚属的培养、没有在提高刘禅素质上下工夫等。,六、代表性研究成果和网站 1、张武:论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江汉论坛00年第10期; 2、邓前成:论诸葛亮相蜀的理财方略,云南师大学报00年第4期; 3、谭书龙:略论诸葛亮的重农思想及其影响,乐山师院学报05年第2期; 4、张作耀:诸葛亮治蜀论,学术研究2002年2期; 5、纪德君:“诸葛亮”式系列军师形象的文化意蕴,山西师大学报01年第1期; 6、李程:浅论诸葛亮的德治与法治兼论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理论月刊02年第3期;,7、朱子彦:试论诸葛亮的从政心理与丞相之路,史学集刊04年第4期; 8、吴毅:试论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3年第1期; 9、梅铮铮:诸葛亮用人治国之道散论,成都大学学报01年第2期; 10、贯井正:诸葛亮形象生成史,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2届博士学位论文; 11、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12、研究网站:http:/www.zhu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