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第8章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6354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发育学第8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体发育学第8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体发育学第8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人体发育学第8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人体发育学第8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发育学第8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发育学第8章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目的与要求,掌握: 学龄前期儿童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发育的生理特点,运动和动作发育,言语发育的特点,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学龄期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运动系统发育的生理特点,动作和运动发育,记忆的特点,学龄期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熟悉: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呼吸、循环、泌尿、消化、淋巴系统与性、其他系统的生理发育特点,认知发育规律。 了解: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一节 学龄前期(preschool period),年龄段:是指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的时期。 总体特征:1.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减慢,稳步增长;2.智能发育更加迅速,社交、知识面和自理能力得到锻炼。,主

2、要内容:,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 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 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一)生理发育特点 (二)运动和动作发育 (三)言语发育 (四)认知发育,(一)生理发育特点,1.呼吸、循环系统:心肺体积较大,功能比成人差。心脏:平均心率90110次/min,收缩力差,大强度运动增加其负担,影响身体健康。肺:呼吸频率较快,弹性差,空气交换量少;张口呼吸,易患感冒、肺炎,及时纠正行为。,2.泌尿系统,学龄前期儿童排尿次数多,控制力差。 原因: 1.膀胱肌肉层薄,弹性差,贮尿功能弱; 2.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对排尿过程调节差而形成。 注意: 1.

3、遗尿 2.女童外阴卫生,3.神经系统,脑重:7岁接近成人脑重,神经C的树突和轴突数量仍继续增加以及“修剪”。 神经纤维的髓鞘化:神经纤维髓鞘化速度有些减慢,神经兴奋的传导比婴幼儿期更加精确、迅速;运动和感觉区域神经元的髓鞘化一直到6岁完成,此期儿童眼手协调能力较低和动作较笨拙。,大脑半球的偏侧化:仍在继续,左右优势进一步加强,6岁偏侧化优势基本定型。睡眠:随年龄增大,时间减少。 大脑皮质区成熟度:路线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7岁左右基本成熟,智力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4.运动系统:骨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舞蹈、体操、武术等训练项目从此期开始。姿势错误或外伤易引起骨变形或骨折。

4、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群发育早,小肌群晚,且肌肉力量差,易损伤。特点:跑跳十分熟练,手的动作笨拙,精细动作困难。 5.其他系统:皮肤,易受损,调温差; 血液:凝固慢;嗜中性粒细胞少,易感染; 听觉和嗅觉:注意耳鼻卫生。,(二)运动和动作发育,3-4岁:手指变得灵活; 4-5岁:平衡功能有了发展,精细动作方面,用筷子,画简图; 5-6岁:协调、平衡能力较好,手指动作更精巧,削铅笔,画完整小人,手工能力提高,会写10以内数字或简单汉字。,表8-1 学前儿童粗大与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进程,表8-2 学龄前儿童粗大运动动作发育顺序,(三)言语发育,1.词汇的发育 (1)词汇数量的增加; (2)词类范围扩

5、大;数量词掌握的比较多。 (3)积极词汇增长;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逐渐增多;能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减少;消极词汇到积极词汇的转变。,2.言语表达能力的发育,(1)各类句子的变化: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2)句子的字数进一步增加: (3)口头表达能力的顺序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发育: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但顺序性发育最好,逻辑性较差,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 (4)连续表达能力的发育:是言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育的重要环节。,学龄前期语言的发育既与先天的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发育有关,也与后天的环境关系密切相关。 创造环境:多读,多听,多说,(四)认知发育,1.感

6、知觉:视觉、听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2.思维:发育的表现: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学龄前期儿童思维的发育,也改变着思维中言语与行动的关系 3.注意:注意时间段,容易分散,注意范围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步形成。,4.观察力:,(1)有意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3岁):不能接受所给予的观察任务,不随意性起主要作用第二阶段(34岁):能接受任务,主动进行观察,但深刻性、坚持性差第三阶段(45岁):接受观察任务后,开始能坚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第四阶段(6岁):接受任务后,能不断分解目标,能坚持较长时间,反复进行观察 (2)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特

7、性包括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和概括性,5.记忆:5岁后会使用记忆方法,如 重复、联想。 6.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正在逐步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 引导:从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活跃孩子的思维,利于智力的发展。,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一)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1.自身因素 2.家庭因素 3.教育因素 4.其他因素,1.自身因素,(1)残疾与慢性躯体性疾病 疾患可产生不适、疼痛,限制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有些则使儿童恐惧和焦虑,有些则使学前儿童感到羞辱、孤立、窘迫、自卑和困惑 (2)成熟度与智能 智能发育较迟者,如期望过高,则往往会产生挫折感和不安全

8、感;智力相对较高者,常对幼儿园产生厌倦情绪,2.家庭因素,家庭的诸因素均影响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行为,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婚姻、健康状况,母亲妊娠时的心理压力和分娩时的情况,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冲突,家庭破裂等,3.教育因素,(1)专断型 采取高度控制、命令式的教育,缺乏温暖 (2)放纵型 没有限制,允许儿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任性、缺乏规矩,攻击性也可能偏高,行为比同龄儿童幼稚 (3)权威型 对孩子既控制又有温暖的关爱,既有明确的限制又允许儿童的个人需要,这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恰当 (4)忽视型 对儿童缺乏爱心、冷漠、不关心孩子的需要 (

9、5) 民主型 对儿童既关心又有温暖、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有领导能力,其它因素,如学前儿童善于模仿其电视中的形象,不良的言行和道德观念很容易传播给儿童,因此必须控制儿童看电视的内容和时间,(二)心理卫生问题,发育性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 1.遗尿症:正常儿童 (1)病因:原发性、继发性 (2)临床表现:规律性、阶段性。沉睡难醒、尿后不知、滴尿 (3)治疗原则:规律的生活、饮食、睡眠环境、药物治疗,2.儿童擦腿症,(1)病因:局部刺激、心理因素、其他原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原则:提高认识,早发现,早诊断;转移注意力;按时作息;去除原因;,三、心理发育的指导,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良好性格

10、; 利用游戏等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 减轻压力,耐心教育;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学龄前期儿童性教育的指导;,在这个时期“说谎”大多是非故意的,而是此这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 当原本安静的儿童孩子变得烦躁、爱发脾气、爱哭闹时,要检查有无刺激性因素的出现 注重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不是机械地学习,积极发展与外界的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而不是与人隔绝,重视为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第二节 学龄期,学龄期:(school childhood),又称儿童期,指从入学起(约满67岁)到12周岁进入青春期前的时期,也是小学阶段的时期。,主要内容:,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 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

11、其心理卫生问题 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一)生理发育特点 1呼吸系统 肺的发育已成熟,呼吸频率已达到20次分。 2循环系统 儿童心脏发育是跳跃式的,7岁前和青春期发育最快。学龄儿童稍微做剧烈运动,心率就明显增加。因此,诸如举重、拔河、双杠等需要长时间憋气或静止性用力的活动,对儿童不适合。,3消化系统 6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先出第一磨牙,78岁出上颌中切牙,911岁出下颌尖牙,1012岁出上颌第二前磨牙,1722岁出下颌第三磨牙。,4神经精神 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基本成熟,接近成人水平,在功能上则继续发育。通过系统学习知识,词汇大量增加,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变

12、得更有意识。学龄儿童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神经纤维,在6岁末时几乎都已髓鞘化。在小学阶段,神经纤维还从不同方向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层各层,在长度上较大的增长。,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学龄儿童的这两种机能都有进一步增强。当然,与成人相比,学龄儿童大脑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较差,兴奋强于抑制,要求儿童过分的兴奋或抑制都会产生不良后果。,5.淋巴与内分泌系统 淋巴系统在童年中期迅速发育,于青春期前达顶峰,以后逐渐退化至成人水平。脑垂体出生时发育良好,4岁前和青春期生长最迅速,机能最活跃,从出生到青春期,腺垂体都分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最重要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与性发育有关。甲

13、状腺出生时形成,1415岁发育最快,机能也达高峰,它对骨的生长发育,骨化过程,牙齿生长,面部外形,身体比例等方面都产生广泛的影响,松果体和胸腺促使身高的增长。,6运动系统 体格逐渐增大,女孩10岁、男孩12岁前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每年平均体重增长2kg,身高5cm左右。到青春期,生长又加速。,学龄期骨的发育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软骨多,骨干又短又细,骨化尚未完成;二是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多,无机成分(钙、磷等无机盐)少,两者比例为11,而成人则是37,所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容易骨折容易变形。,(二)动作和运动发育,学龄期儿童运动协调性获得了最快的发育,体能也在稳步增强

14、,随着运动记忆能力的发育,他们将视觉、听觉信息转化为本体运动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运动对儿童骨与肌的发育、增强体质和社会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均有显著的好处,恰当的运动能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集体运动可以增强伙伴关系。,与学前儿童相比,学龄儿童的视觉输入、脑信息加工的本体运动通路的发育更成熟,传入和传出的协调性更好,因而精细运动的反应速度更快、精确性更高。 男孩的运动速度和强度优于女孩,女孩的运动灵活性优于男孩,运动中性别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三)言语发育,1.词汇量增加 一般6岁儿童的词汇数量为35004000; 2.句子的使用更加准确; 3.言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 要求儿童发音准确

15、; 要求儿童掌握的口头词汇更丰富、更深刻、更精确; 要求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加完善;,(四)心理发育,1.感觉 视觉的发展:视敏度增长速度变慢,差别性提高;颜色视觉; 听觉的发展:随年龄提高,一年级辨四声、相近语音,中年级辨母语细微差别; 运动觉的发展:精巧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8-14岁可提高60%以上。,2.知觉,形状知觉:初入学,以形状物体代替形状名称;有局限性;平面优于立体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7-8岁,对面人的左右;10-11岁,左右概念的相对关系; 距离知觉:对较长和较远的距离混淆不清; 时间知觉:对小时等时间单位的知觉能力明显提高;,3.思维,学龄儿童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

16、形式过渡到抽象概念思维为主要形式 概念的发展:概念数量增多,概括能力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 判断和推理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方面;从直接到间接,从实然到盖然;推理能力从直接到间接逻辑思维。 理解能力:逐渐提高。,4.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控制注意,具有选择性和目的性。 注意对象:低龄,具体的、活动的、操作性的;中高年级:抽象的能引起思考的事物; 注意时限:5-7岁,15min;7-10岁,20min;10-12岁,25min;12岁以后30min.持久性与多种因素有关。 注意的范围:小学2-3个客体,成人4-6个客体; 注意分配:边听讲,边记笔记;可以通过训练获得。,5.观察力,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6.记忆: 有意注意得到快速发展; 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重要地位; 词的逻辑迅速发展。 7.想象: 想象的有意义性迅速增长; 想象越来越富有现实性; 想象中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