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开拓方式(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663288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田开拓方式(1)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井田开拓方式(1)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井田开拓方式(1)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井田开拓方式(1)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井田开拓方式(1)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田开拓方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田开拓方式(1)(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井田开拓方式,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井田内阶段的划分、开采水平的设置、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通称为开拓方式。由于各井田的范围、煤层的赋存状态以及井田内地质、地形等条件不同,造成进入矿体的方式、井田及阶段的划分方式等各不相同。进入矿体的方式(即井硐形式,如,立井、斜井、平硐等)井田再划分方式(如,单水平、多水平、盘区等)、阶段内的布置(如,分区、分段、分带等)决定了井田开拓巷道的总体布置。,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一)按井筒形式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二)按开采水平数目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三)

2、按开采准备方式 (1)分为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图4-1 立井开拓方式 (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 (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 (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 (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设集中大巷。,(五)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如下图所示:,斜井开拓,斜井开拓

3、是我国矿井广泛采用的一种开拓方式,其井筒形式是倾斜巷道。 一、具体分类斜井开拓按照井田再划分方式及阶段内的不同布置,斜井开拓可分为集中斜井(也称阶段斜井)和片盘斜井。集中斜井还可分为单水平、多水平和上山式、上下山式等多种开拓方式。 当井田划分为阶段开采时,称为集中斜井或阶段斜井。 片盘斜井开拓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什么叫片盘?井田沿煤层倾向按标高划分为数个分段,每段相当于采区的一个区段,习惯上称为片盘,适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片盘斜井的基本特点:井田沿倾斜划分片盘,每片盘整段回采,沿走向不分采区,从井田边界向井筒方向连续回采。片盘内煤层的开采能力不大,每一片盘的服务年限不长,上下盘生产接续频

4、繁。,二、斜井开拓的适用条件: 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连续式开拓)一般只适用于煤层埋藏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井田走向和倾斜长度不大,煤层埋藏不深,年产量不大的矿井。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缓倾斜煤层,在煤层倾角小于16度,沼气含量低,涌水量小的矿井。,三、斜井与立井相比的特点: 优点:(1)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简单,掘进速度快;(2)地面建筑、井筒装备、井底车场及硐室简单;(3)初期投资少,建井工期短; (4)多水平开采时,掘进石门的工程量和沿石门的运输量较少;(5)延深斜井井筒时施工方便,对生产干扰少。,缺点:(1)在自然条件相同时,斜井井筒长,围岩不稳定时,斜井井筒维护费用高;(2)采用绞

5、车提升时,提升速度低,能力小,动力消耗大;(3)当井田斜长较大时,提升系统复杂;(4)斜井的通风风路长,通风阻力大。,立井开拓立井开拓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方式。其井筒形式为垂直巷道。采用立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立井(主井及副井)进行开拓,装备两个井筒。立井开拓除井筒形式与斜井不同外,其它阶段内的开拓、准备及生产系统基本与斜井开拓相同。,一、立井开拓分类(1)立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2)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二、与斜井开拓相比的特点: 优点: (1)立井的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 (2)对井型大的矿井,可采用大断面立井井筒,装备两套提升设备; (3)井筒的断面很大,可满足大风

6、量的要求; (4)由于井筒短,通风阻力较小,对深井更为有利。其优缺点与斜井开拓的优点相反。,运输系统工作面采下的煤,经区段运输平巷、采区运输上山至采区下部车场煤仓。煤在采区下部车场装进矿车,煤车经运输大巷、阶段运输石门运至井底车场,由主井箕斗提至地面。 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副井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阶段石门、分别进入运输大巷。进入运输大巷的新鲜风流经采区下部车场、采区运输上山、区段运输平巷进入回采工作面。清洗工作面后的废风经区段回风平巷、采区轨道上山、采区石门进入回风大巷,经阶段石门由风井排出地面。,运料系统材料和设备由副井罐笼下至井底车场,经运输石门、运输大巷进入采区下部车场,由轨道上山上提,

7、并分别进入区段回风平巷和其它工作地点。,适用条件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当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采用平硐或斜井时,都可考虑采用立井开拓。对于煤层赋存较深、表土层厚,或水文情况比较复杂、井筒需用特殊法施工,或多水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一般都应采用立井开拓。对于倾斜长度大的井田,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能较合理地兼顾浅部和深部的开采。,平硐开拓,在山岭和丘陵地区,往往在矿井地面工业场地标高以上埋藏有相当储量的煤炭。开采这部分煤炭最简单、经济的开拓方式就是平硐开拓。平硐开拓,就是从地表开掘水平巷道进入山体或丘陵内的煤层。一般地,以一条主平硐担负运煤、运

8、料、出矸、行人、排水、进风和敷设管线等任务。在井田上部回风水平开回风平硐或回风井担负回风任务。,一、分类 与煤层的相对位置:走向平硐、垂直平硐、阶梯平硐三类。 二、平硐开拓的特点 投资少,占用设备少,施工容易,出煤快,成本低。 三、平硐位置的选择原则 (1)硐口地势平缓,有足够的面积布置工业 (2)硐口到主要交通线便于铺设铁路或可能利用其他机械化运输设备。 (3)硐口位置应不受洪水、滑坡、雪崩等威胁。 (4)平硐上山部分应有足够的储量,以供长时间开采。,走向平硐,垂直/斜交平硐,开拓方式的分析及综合开拓,一、开拓方式的分析通过对平硐、斜井、立井三种开拓方式的介绍,我们对三种开拓方式有了一定的了

9、解,为了合理的根据具体条件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种开拓方式各自的有优缺点、适用条件。 (1)平硐平硐开拓是最简单的最有利的开拓方式。采用平硐开拓时,井下出煤不需提升转载即可由平硐直接外运,因而运输环节少、系统简单、运输设备少、费用低;,运输能力大;平硐的地面工业建筑较简单,不需结构复杂的井架和绞车房等;一般不需设硐口车场。平硐保持35向外坡度,水可自流出井,因此无需载平硐内水泵房、水仓等硐室,平硐施工条件好,掘进速度较快。因此,在地形条件合适、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地区,只要上山部分煤的储量满足同类井型的水平服务年限,都应采用平硐开拓。,(2)斜井 斜井与立井相比,

10、 优点:斜井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比较简单,掘进速度快,地面工业建筑、井筒装备、井底车场、及硐室都比立井井筒简单得多,一般无需大型提升设备,因而初期投资较少,速度快,建井工期较短。在多水平开采时,斜井(不包括反斜井)的石门总长度较用立井开拓时短,因而掘进石门的工程量和沿石门的运输工作量较少,延伸斜井井筒的施工比较方便,对生产干,扰少。采用胶带输送机,在技术上、经济上非常优越。当采用分段式连续式布置时,各分段可以与斜井直接连接,而且连接系统简单,还可以多水平同时提升,并且减少了反向运输。还可以间作提升人员用。,缺点:同样的开采深度,斜井井筒长,因而沿井筒铺设管路、电缆及其它线路的长度均较长,采用

11、绞车提升时,(一般副斜井均采用绞车提升)提升速度低,更因井筒长而使提升能力小,所以,大型矿井,副井的提升能力往往达不到要求;斜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当开采深度大时,如采用箕斗或串车作为主提升就需要两段或多段提升,这在技术、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当表土层厚、且含有流砂层时在某些具体条件下,采用单一的井筒形式,在技术上有困难,经济上不合理,可以采用不同井筒形式进行综合开拓。,一些大型、特大型矿井采用斜井立井综合开拓。斜井开拓具有许多优点,大型斜井以胶带斜井做主井,在技术上、经济上均很优越,但副斜井的辅助提升比较困难,通风也不利(特别是开采深部煤层时,斜井分段提升辅助环节多,能力小;而且通风路线长、

12、阻力大、风量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立井作为副井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于是就可以斜井为主井、以立井为副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的方式实现大型及特大型矿井的综合开拓。,还有立井斜井开拓、平硐立井开拓等综合开拓形式。采用平硐开拓只需开一条主平硐,其回风井筒可以采用平硐、斜井或立井。对于某些瓦斯涌出量很大、主平硐很长的矿井,井下需要的风量大,长平硐通风的风阻大,难以保证矿井通风的需要,条件合适时,可以开通风用的立井。 根据井硐的三种基本形式,组合后理论上有六种综合开拓方式,即立井斜井、斜井立井、平硐立井、立井平硐、平硐斜井和斜井平硐开拓方式。,斜井-立井,平硐立井综合开拓 1平硐;2立井;3暗斜井;4回

13、风平硐;5回风小井,平硐斜井综合开拓 1主平硐;2副斜井;3阶段运输大巷;4阶段辅巷,第四节 开采水平的设置,井底车场 井底车场是井硐与井下主要巷道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它担负着矿井煤矸、物料、设备、人员的转运,又为矿井的通风、排水、供电服务,是连结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1、井底车场硐室主井系统硐室副井系统硐室 2、井底车场运输线路存车线行车线,井底车场的型式和特点,由于井筒形式、提升方式、大巷运输方式的不同,井底车场型式也各不相同。根据矿车在车场内运行的特点,井底车场均可分为环行式和折返式两大类。,立井环形式,重车道 空车道,环形式井底车场,环形井底车场的特点是重列车在车场内总是

14、单向运行。因而调车工作简单,可以达到较大的通过能力。但车场的开拓工程量较大。 按照井底车场空、重车线与运输大巷或主要石门的相对位置关系,环形车场又可分为卧式、斜式和立式三种。,井筒与运输大巷的距离较近,图58 立井刀式环行井底车场 1主井;2副井;3翻笼(翻车机)4煤仓;5箕斗装载室;6清理井底撒煤斜巷;7中央变电所;8水泵房;9等候室;10调度室;11人车停车场;12工具室;13水仓;14主井重车线;15主井空车线16副井重车线;17副井空车线;18材料车线;19绕道回车线;20调车线;N1、N2、N3、N4、N5道岔编号,折返式井底车场,折返式车场的特点 空、重车在车场内有折返运行。根据车

15、场两端是否可以进出车,折返式车场又可分为梭式和尽头式两种。 梭式车场,其主要特点是:主井储车线完全布置在主要运输巷道上,列车往返运行需经翻笼一侧的轨道。这种车场的优点是:开拓工程量小,车场弯道少。 尽头式车场与梭式车场的线路布置基本相似。但空、重列车只从车场的一端出入,另一端为线路的尽头。折返式车场的巷道开拓量小,巷道交岔点和弯道少,行车安全。但由于巷道断面大,需要布置在比较坚硬的岩石中,否则维护困难。,折返式井底车场,井底车场型式选择,选择井底车场型式时,应根据矿井的不同条件考虑以下主要原则: 1)运输系统和调车方式简单,有利于采用集中、闭塞、自动控制信号系统; 2)车场通过能力较矿井实际生

16、产能力富裕30以上; 3)减少巷道开拓工程量, 4)尽量减少巷道交岔点,以便减少施工的困难和提高行车速度,增大并底车场的通过能力; 5)整个车场巷道和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易于维护的岩层中。,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一、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 1、分层运输大巷 2、集中运输大巷 3、分组集中运输大巷 二、运输大巷的位置 三、回风大巷的布置,阶段大巷包括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它们横贯井田走向,服务年限长,工程量大,是影响矿井基建投资、建井速度和生产经营效果的重要开拓工程。 一、运输大巷的运输方式 目前,我国阶段大巷的运输方式主要有轨道运输和胶带输送机运输两种。 轨道运输时,大巷断面由电机车和矿车尺寸决定。它对巷道坡度要求较高,不允许有大的起伏,但对巷道平面弯度限制不大,只要弯道曲率半径能满足电机车和运行要求即可。 胶带运输时,巷道断面一般比轨道运输要小。但为了机器检修,必须另开一条轨道巷与其并行。有时可将轨道与输送机布置在一条巷道内(称为机轨合一),但巷道断面要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