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57661685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课件:专题0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版)(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5)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6)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7)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试大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本单元内容独家解读: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时间:18401949(近110年的历史)。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主要矛盾:一直是两对主要矛盾并存(民族矛盾: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反对帝、官、封三座大山(反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反封建,反官

3、僚资本主义) 5、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6、基本历史线索: (1)屈辱史(列强侵华史) (2)抗争史(各个阶级、阶层都在抗争) (3)探索史(各个阶级、阶层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4)向西方学习(有三个阶段:器物(技术)制度思想) (5)思想解放:(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6)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18401919):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后期:19191949):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

4、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列强侵华史: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甲午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鸦 片 战 争,人教版历史必修1 第10课,一、虎 门 销 烟,(1839.6.36.25),虎门销烟广场,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

5、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解析】D 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故选D项。,二、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直接原因:,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6、过程,1840年广东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和谈(道光、琦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841年初强占香港威逼广东攻占东南沿海驶抵南京下关,1、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开始。,2、路线,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果,便利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7、例:(2009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A 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府。“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

8、败对比;“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海南单科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B 圆明园被焚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重庆文综19)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9、D宣统帝,B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在位的皇帝是咸丰帝,其在位时间是1850年至1861年。,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火再燃),1)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1860年),1、背景,根本原因,2)英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绝,直接原因,天津,北京,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1856年 英军炮轰广州城(爆发),1857年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 攻陷大沽,进逼天津,签定天津条约,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广州,定海,1860年 占领津、京,火烧圆明园,签定北京条约,“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

10、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又手拉手荣归欧洲。他们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的愤怒,勿忘国耻,振兴中华,1)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2)1860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

11、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结果,3)美俄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琼州,汕头,台湾,淡水,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烟台,营口,天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政治: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英国,英法出兵,美俄

12、参与,两年多,四年之久,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深入内地和统治中心,4个,8个,领土、领海、司法、贸易、关税,更多,观察右图, 分析两次 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的特点各是什么?,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沙俄侵占北方领土示意图,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程度加深,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13、: 例:(2007广东文基22)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C 注意关键的信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东方小国指日本,条约指马关条约,由此可推出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1)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

14、略野心 (根本原因),(2)“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3)1890年经济危机,(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1894.11,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签订马关条约,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10江苏单科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

15、中,A 此题考查的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威海卫和刘公岛,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所以经分析此役的影响应该选择A。,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军费2亿两,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真题体验(高考曾经这样考): 例:(2009年重庆文综20)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 B C D,C 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重庆,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1895年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故选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