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661652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鼻内窥镜下前颅底病变的处理,曹荣萍,概 述,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而结合内窥镜技术的前颅底微创外科更是将前颅底疾病的治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一直以来难以切除的侵犯颅底的鼻腔或鼻窦肿瘤、鼻腔神经胶质瘤、前颅底脑膜瘤、嗅沟瘤、鼻腔脑膜脑膨出、鞍区肿瘤、侵入颅内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颅底疾病的治疗成为可能。鼻颅联合窥镜前颅底微创外科是近年来新开创的微创技术。,前颅底解剖,下方-额窦、筛窦、蝶窦、鼻腔、眼眶; 上方-前颅窝,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蝶骨小翼、蝶骨体前部; 后界-蝶骨小翼后缘、前床突后缘、视神经管颅口。,前颅底颅面观,前颅底与鼻窦关系,鼻内窥镜前颅底微创外科发展及历史,国 外,1907年

2、:Schloffer首先采用经鼻腔途径切除垂体瘤; 70年代:Messerklinger创立了内窥镜鼻窦技术; 80年代: Close、 Stammberger开始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筛蝶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 90年代: Kennedy、Papay、JaneKowski开始行脑脊液鼻漏,垂体瘤、鼻眶等疾病的治疗。,国 内,90年代初:开始了内窥镜鼻窦手术; 1993年:许庚、周兵等开始了脑脊液鼻漏、垂体瘤、鼻眶等疾病的治疗。,鼻内窥镜前颅底手术可行性,解剖学角度分析;detail,临床技术和设备分析;detail,临床选择的病例分析;detail,影像学技术的发展。detail,解 剖

3、,鼻腔、鼻窦与前颅底为一板之隔的关系; 前颅窝近颅底处重要解剖结构不多。back,临床病例选择,前颅底良性肿瘤,鼻腔鼻窦肿瘤侵犯前颅底; 鼻脑膜脑膨出; 球后肿瘤; 脑脊液鼻漏; 异物。back,临床技术和设备,鼻外科医生对前颅底解剖的了解; 鼻内镜手术技术的成熟; 先进的手术设备:优质的照明系统,全方位视野的内镜,清晰的放大图象,电动吸引切割器,双极电凝技术,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等。back,前颅底手术入路,(1)额颞部冠状切口入路 (2)经额窦内板进路 (3)经眶上缘进路显露前颅底 (4)鼻侧切开术 (5)颅面联合入路 (6)鼻内窥镜前颅底入路,额颞部冠状切口入路,1973年:由Tessi

4、er等首先创用。1982年:Derome应用于神经外科,切除前颅底肿瘤。,额颞部冠状切口入路,额颞部冠状切口入路前颅底术野显露,经额窦进路,1985年:Colohan应用额窦入路切除眶内肿瘤获得成功。 1990年:Persing提出经额窦进入前颅底手术入路,并以此入路切除前颅窝底肿瘤、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Willis环前部动脉瘤。,经额窦进路,经额窦入路掀开骨瓣进入颅内,经额窦入路掀开骨瓣进入颅内,经眶上缘进路显露前颅底,1913年:Frazier提出眶上缘显露前颅底病变; 1987年:Lesion报道3例前颅底脑膜瘤和15例外伤后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经眶上缘进路显露前颅底,颅面联合入路,

5、1963:Ketcham等首先报道侵犯颅内的鼻窦肿瘤; 优点:视野大,暴露清楚,直视下手术,安全可靠,易最大限度完整切除肿瘤,颅底缺损易修补, 防止脑脊液漏和脑膜脑膨出。,颅面联合入路,鼻内窥镜前颅底入路,手术适应症,先天性:先天性鼻脑膜脑膨出;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异物 鼻腔鼻窦肿瘤 其他:球后肿瘤等。,术前准备,术前影像学检查; 术前鼻内镜检查; 设计周密的手术方案和计划; 取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术前常规准备。,术中注意点,术中定位;术中出血;颅底骨质缺损修复;熟练巧妙使用电动吸引切割器;术后填塞物应浸有抗生素。,鼻内窥镜法,优 点 手术视野清晰; 组织损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6、; 不受年龄限制; 不影响面容。,缺 点 颅底缺损较大时手术困难。,病 例 1,女性,11月; 出生后反复高热伴右鼻流清水; 检查:右鼻腔光滑新生物; 诊断:先天性脑膨出(鼻腔型)。,CT:右侧筛顶 部骨质 缺损,有新生物突向 鼻腔。,MRI: 额前部颅内含脑 脊液疝囊通过前颅 底颅骨缺损向下疝 入右侧鼻腔。,病 例 2,男性,5岁; 出生时有呼吸困难,检查见鼻咽部有新生物,以鼻息肉摘除; 经常有发高热、呼吸困难等; 2年前出现右鼻流清水、鼻塞等症状; 检查:右鼻腔后鼻孔处有新生物; 诊断:先天性脑膨出(蝶咽型)。,CT:鼻咽部新生物,蝶骨部分缺损。,MRI:鼻咽部新生物,蝶骨部分缺损,脑脊液

7、及视神经交叉疝入囊内,突向鼻咽部及后鼻 孔,垂体发育不良,紧贴发育异常的鞍背。,病 例 3,患者女性,68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鼻流清水一月,呈持续性,头低位时可见清亮液体流出; 鼻内镜检查:左鼻腔顶部可见清亮液体流出; 诊断:左脑脊液鼻漏。,CT:蝶窦窦腔可见异常密度影,术 中,鼻内镜下探查左鼻腔顶部有清亮液体流下; 切除中鼻甲,见内侧筛板处有清亮液体; 切除基板后见筛板前中1/3交界处有圆形缺损,有清亮脑脊液呈搏动性溢出; 取肌肉和筋膜修补,纤维蛋白胶固定。,术 后,病 例 4,患者女性,32岁; 不明原因的左眼视力下降10个月; 影像学:左眼球后占位性病变; 检查:左眼球突出,左眼视力为

8、0.01,眼球活动正常,无复试,眼底检查黄癍区未见水肿,视乳头颞侧色略淡,乳头边界清; 鼻内窥镜检查:鼻腔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左球后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CT:左眼球后眶间大小约2.01.6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后异常密度影不均匀明显强化,相应左侧视神经受压后向内上移位,左侧内直肌及眼眶内壁亦轻度受压。,影像学,MRI:左眼球后视神经旁见一大小约2.01.6的类圆形等信号病灶,内直肌受压,增强后病灶大部分明显强化 。,术 中,鼻内镜下行中鼻甲、钩突切除; 暴露纸样板后切除纸样板,切开眶骨膜; 吸割器吸除部分眶内脂肪,暴露肿瘤; 分离肿瘤周围组织,完整摘除肿瘤。,术 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