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组织代谢-11-15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66159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组织代谢-11-15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10-组织代谢-11-15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10-组织代谢-11-15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10-组织代谢-11-15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10-组织代谢-11-15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组织代谢-11-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组织代谢-11-15(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口腔生物化学(Oral Biochemistry)一、牙髓、牙周膜、口腔粘膜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ulp,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mucosa )二、唾液(saliva)三、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5,一、牙髓、牙周膜、粘膜的代谢(Metabolism of pulp,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mucosa ),代谢:目的是利用外来物质合成自身成分,同时伴随能量利用、转换、贮存。分解代谢(反应)合成代谢(反应),6,(一)牙髓的代谢(Metabolism of pulp),

2、1. 牙髓结构特点:(1)疏松结缔组织; (2)封闭,位于硬组织包围的髓腔,仅通过根尖孔与牙周组织相连; (3) 血液供应受限。,7,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干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基质: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 纤维:I 型和III型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动脉血管壁)。,8,血管,9,神经(丛),10,2. 牙髓代谢特点:(1) 牙髓组织中细胞成分相对较少,耗氧量比其它组织低。 (2) 牙髓组织代谢主要发生在成牙本质细胞层.(3) 糖为主要能量来源,有氧则氧化途径产能, 缺氧(血)则酵解产能。,11,(二)牙周膜

3、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eriodontal ligament),1. 结构特点:纤维为主的致密结 缔组织。,12,牙周膜纤维:I 型胶原纤维为主,还有III、V、 VI、 XII 和XIII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 (elastin 和oxytalan) 。 牙周膜细胞: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破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细胞、脂肪细胞、上皮剩余 ( rest of Malassez) 和干细胞 。 基质: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组成。 血管、神经,13,14,2. 牙周膜功能:支持(悬挂)、缓冲(力量-感觉)、营养、再生(修复),15,3.牙周膜代谢特点:(1)血供充分。能利

4、用各种物质,以有 氧方式进行能量代谢。,16,(2)牙周膜具有强的再生与修复能力。胶原纤维的生物合成活跃:在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内合成前胶原,在细胞外形成胶原原纤维,并组成胶原纤维。(型)胶原纤维的降解:由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分泌的胶原酶在甘氨酸和异亮氨酸间解离成胶原片段,再由其他蛋白酶继续降解。,17,(三)口腔粘膜代谢(Metabolism of oral mucosa)1. 结构特点;2. 上皮的代谢;3. 粘膜结缔组织的代谢;4. 上皮的更新。,18,(三)口腔粘膜代谢 (Metabolism of oral mucosa),1. 口腔粘膜结构特点:咀嚼粘膜被覆粘膜特殊粘膜上皮层基

5、膜固有层粘膜下层,19,20,2. 上皮的代谢:能量代谢:合成代谢:,21,(1) 能量(分解)代谢:以糖类物质的无氧酵解为主,有氧代谢为辅。越接近表层,越以无氧酵解为能量来源。也能利用氨基酸和脂质产生能量。,22,(2) 合成代谢: 蛋白质、脂质和糖蛋白的合成代谢非常活跃。 上皮合成代谢,尤其是蛋白质合成代谢主要在基底层及基底上层细胞内进行,越到浅层合成能力下降越明显。,23,3. 口腔粘膜结缔组织的代谢(Metabolism of connective tissue of oral mucosa)(1)口腔粘膜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相应:咀嚼粘膜:固有层直接附于骨膜,为致密结 缔组织,具有抗

6、移位能力。被覆粘膜:固有层下有粘膜下层,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腺体、血管、淋巴管以 及神经、脂肪组织等。既能使粘膜附丽于深层软组织,又有充分的移动范围。,24,(2)口腔粘膜结缔组织代谢特点 由于有充足的氧和营养供应,组织的能量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的合成代谢旺盛、有良好修复功能。,25,4. 口腔粘膜上皮的更新(regeneration of epithelium of oral mucosa)(1)口腔粘膜的更新方式:上皮的生发相主要位于基底层(生发层),基底层增生的上皮细胞不断向浅层移动,成为功能相,行使功能并补充定期脱落的表层细胞。,26,一般干细胞增生方

7、式 上皮干细胞增生方式 A,27,上皮干细胞增生方式 A B,28,(2) 抑制上皮更新的影响因素: 局部组织:局部营养不足;上皮细胞本身产生的抑素(chalone)G1、抑素G2有抑制上皮细胞分裂功能。 全身:全身营养不足;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激素. 抑制上皮细胞分裂激素。,29,二、唾液(saliva)唾液?唾液腺的外分泌液。唾液腺?排泄管通于口腔的腺体。大唾液腺(90%)、小唾液腺。,30,31,关于“混合唾液” 和 “全唾液”:(mixed saliva;whole saliva) A:仅仅是各种唾液的混合,不包含龈沟液,更无细菌、食物碎片。取材困难。 B:排泄到口腔后,与龈沟液相混的

8、唾液。还包含细菌,食物碎片的唾液。非刺激性唾液 ( “低速”分泌 ):刺激性唾液 ( “高速”分泌 ):,32,(一)唾液成分及功能成分: 水: 99.0%99.5%,固体: 无机物( 0.2%0.3% ) 有机物( 0.3%0.2% ),33,1. 无机成分:主要成分:钙、磷、钠、钾、氯、重碳酸盐;微量成分(含量在1mmol/L以下):氟、镁、硫氰酸盐(SN-)、锌、铅、铜、铬、碘、溴。,34,(1) 钙、磷:钙平均含量: 1.45 mmol /L。磷平均含量: 5.42 mmol/L 。非刺激性唾液 ( “低速”分泌 ):下颌下腺唾液钙浓度腮腺唾液钙浓度;腮腺唾液磷浓度下颌下腺唾液磷浓度。

9、刺激性唾液 ( “高速”分泌 ):下颌下腺唾液和腮腺唾液钙浓度均增加;磷浓度均下降。,35,1)唾液钙的两种存在形式:钙:可解离钙( Ca2+形式、钙盐)不可解离钙(有机复合物),36,可解离钙形式:钙-磷酸盐、钙-重碳酸盐。主要的钙磷酸盐:磷酸三钙 Ca3(PO4)2磷酸八钙 Ca8H2(PO4)65H20磷酸十钙,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3Ca3(PO4)2 Ca (OH)2,37,2)唾液中磷的两种存在形式:可解离磷( 磷酸盐)不可解离磷(有机复合物)非刺激性唾液:可解离磷含量高;刺激性唾液:不可解离磷含量相对升高。不可解离磷存在形式:磷-蛋白质、磷酸化的碳水化合物、磷脂

10、、 磷酸化的核酸蛋白。,38,3)唾液钙、磷浓度的作用: 牙齿萌出后的再矿化; 防止牙齿矿物质溶溶解; 促进早期龋的再矿化; 牙结石形成; 影响细菌粘附。,39,(2)钾、钠、氯: 主要离子成分; 浓度低于血浆浓度; 唾液K+ 浓度稳定; 唾液流速高时,唾液中Na+ K+;流速低时,唾液中K+ Na+。 唾液分泌时, K+ 、 Na+ 和Cl-从腺泡进入导管。导管细胞有回吸收Na+ 和Cl- 功能。唾液分泌速度快时, 导管对Na+、Cl-回吸收时间少、作用弱,存留量多,唾液K+浓度相对低。分泌速度慢时,对Na+ 、 Cl-回吸收作用强,存留量少,K+ 浓度相对高。,40,(3) 重碳酸盐: 主

11、要由腮腺和颌下颌分泌,浓度随唾液分泌流率增加而增加; 重碳酸盐是唾液主要缓冲系统 (64%90%);重碳酸盐在唾液中的浓度越高, pH越高。 在唾液的浓度低于血浆的浓度;,41,pKa = 6.1 (碳酸的电离常数)pH值取决于唾液HCO3离子和CO2之比。,42,(4) 氟化物: 唾液氟浓度0.0070.03ppm,低于血浆; 唾液氟能置换羟磷灰石的羟基,形成氟磷灰石3Ca3(PO4 )2 CaF 2 ,提高牙齿抗龋能力。 唾液中氟含量和氟摄入量关系密切;氟主要在胃吸收,吸收速度快,吸收效率高;饮水氟浓度应低于1mg/L(0.7mg/L)。饮水氟浓度高于2mg/L, 可能导致氟牙症(dent

12、al fluorosis)。,43,(5) 硫氰酸盐(SN-) :唾液硫氰酸盐浓度: 0.1250.375mmol/L 。硫氰酸盐浓度与分泌速度成反比。抑菌作用:硫氰酸盐浓度低、抑菌作用弱;与乳酸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过氧化氢、一起组成抗过氧化物酶系统,抑菌作用明显。,44,(6) 其它微量元素:Fe、Cu、Mn、Cr、In、Mo、Ti、Ni、B等9种,可能置换Ca,影响羟磷灰石结构而增加龋发生危险。Ti (Titanium),45,2. 有机成分: 蛋白质( 酶、免疫球蛋白)为主,约1.5 2.5mg/ml ,唾液蛋白质共有40多种。其他:糖类、脂质、尿素、尿酸、维生

13、素等。(1) 唾液蛋白质来源和种类:唾液蛋白质主要由腺泡细胞分泌,少数由非腺泡细胞分泌(导管细胞,浆细胞,间质细胞)。,46,47,(2)糖蛋白(glycoprotein)和粘蛋白(mucin) 糖蛋白和粘蛋白的异同:粘多糖侧链 + 蛋白质架构 粘多糖:氨基己糖、己糖、戊糖、唾液酸等糖蛋白侧链氨基己糖含量在4%以下;粘蛋白氨基己糖超过4%。,48,唾液主要糖蛋白:根据糖蛋白里的与碳水化合物结合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组成的特点,可分为富脯蛋白(proline-rich proteins PRPS),富组蛋白(histidin-rich proteins, HRPS),富酪蛋白(statherin)

14、,49, 糖蛋白在口腔主要作用:覆盖在整个口腔粘膜表面,润滑保护作用;参与获得膜的形成,与微生物粘附相关;参与调节唾液Ca+ 浓度。,50, 糖蛋白(在全身)的作用:参与膜的构成,成为膜蛋白的一部分,参与细胞几乎全部的生命活动;参与构成细胞外基质(ECM) ,成为细胞间连接体和组织支架;参与构成重要生物活性(生命)物质: 酶抗体细胞因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抗原,MHC分子),51,(3)(唾液)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52,依据稳定区结构差异,抗体有5类:IgG、IgA、IgE、IgD、IgM。唾液抗体:SIgA,IgG,IgM;主要是分泌型IgA ( se

15、cretory IgA,SIgA ) 。,53, SIgA 来源:由大唾液腺浆细胞分泌。大唾液腺浆细胞来源于肠粘膜Payers斑内B细胞,活化后经淋巴循环进入、定居于唾液腺,发育而成。,54, SIgA的结构和特点: 由J链(joining chain)和分泌片 (secretory piece)将两个IgA分子的C端(羧基端)相连接 而构成的IgA二聚体。 比单体IgA稳定(耐受低pH和酶)。,55,唾液SIgA在IgA中比例、含量:唾液IgA的90%;腮腺唾液SIgA浓度: 40ug/ml;小唾液腺唾液浓度: 200ug/ml。,56, 唾液SIgA的功能:A. 与细菌表面粘结素(adhe

16、sin)或凝集素(agglutinin)结合, 诱导细菌间的聚集而抑制它们粘附于菌斑; B. 抑制细菌在粘膜表面粘附作用; C. 抑制细菌酶活性,干扰细菌代谢; D. 与病毒表面受体结合,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E. 中和细菌和病毒产生的毒素。,57,(4)唾液酶:唾液中含有多种唾液腺分泌的酶,全唾液中含由口腔细菌产生的酶。,58,59,(5)唾液其它成分 游离葡萄糖; 脂类物质: 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维生素: 由细菌合成,少部分来自血液; 氨基酸: 共18种,稳定、不稳定各9种; 尿素, 尿酸; 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颌下腺和腮腺(纹状管,strated duct); 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腮腺素、高血糖素、反应性胰岛素等。激肽的作用为舒张血管平滑肌和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人产生激肽部位主要是肾、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