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66159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 虚词复习,第一课时,积累古 文语法,常见实词,常见虚词,句式和用法,文言虚词包括副词 、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 词和代词。,常见虚词,一、熟悉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常见的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二、对这18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应有所了解,并结合课文例句,比较它们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虚 词,梅江区嘉应中学高三语文组 廖燕玲,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

2、”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 2、辨明词义和用法。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 3、通晓古今。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虚词的特点,1、同一用法的虚词,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虚词的一义多词)例如,同一个范围副词“都”,在

3、文言文中可写作“皆、悉、举、咸”等不同形式;同一个否定副词“不”,可以用“否、弗、未、勿、无、亡、非、匪、靡、微”等来表示。,2、多数虚词,一个词可以当现代汉语好几个虚词用。(虚词的一词多义),A、得复见将军于此。 在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 C、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到 D、青,出之于蓝。 从 E、故燕王欲结于君。 与 F、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 G、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给 H、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I、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1、了解古今变化,2、关注代词,3、辨明意义用法,4、注意特殊情况,1、了解古今变化,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1)有

4、的消失了。,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 “夫”作为 发语词,现在已经不用了。,用作发语词的“夫、盖”,起停顿作用的“者”,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等。,(2)少数沿用下来。,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现在还用。,(3)有的用 法发生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中表原因和凭借,现在则表结果;“也”在文言里作助词,表陈述、判断、停顿等语气,现作副词,表同样、并且等意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是语气助词 ,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而现代汉语的 “ 也 ”是表示重复的副词。,(4)有的已被别的词所代替。如语气助词“矣”现在改用“了”;“乎”一般改用“吗、呢”;“于”则

5、分别被“在、向、对、到、同、比、被”等介词代替。,如:无能为也矣。,助词“矣”已被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了”(“呢”、“啊”)所代替。,2、关注代词,对于代词以外的文言虚词的词性,特别是一些不 典型的或很难区分的词的词性,如果不能分辨,不要 纠缠,因为高考不考文言词的词性这类专门的语言学 知识。,当然,对于一些典型的比较容易辩识的并且与理解文句关系比较密切的虚词的词性 ,如能区分,对答题还是有帮助的 ,因为正确分辨词性,有助于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词在虚词中比较特殊 ,因为它毕竟有比较实在的意思 ,容易被选来命题。,2、关注代词,例,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6、,C,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李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 “广”。,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 广。,称代前文的“饮食”,3、辨明意义用法,高考试题中往往是“意义和用法”并提,考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较多。,意义是指词义,主要是指某个虚词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什么词。,用法包含内容较多,词性、在句中表示的各种关 系 、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 、词类活用、“之”字取消 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之”字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一些 虚词作为发语词等等,均属用法的范畴。,在用法中,只考一般用法

7、,不考特殊用法。,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 ,A,介词,“凭”,介词,“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已经”、“以后”,连词,“不论”,多数虚词,一个词可以当现代汉语好几个虚词用。(虚词的一词多义),A、得复见将军于此。 在 B、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 C、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到 D、青,出之于蓝。 从 E、故燕王欲结于君。 与 F、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 G、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给 H、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I、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另外:,同一用法的虚词,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虚词的一义多词)例如,

8、同一个范围副词“都”,在文言文中可写作“皆、悉、举、咸”等不同形式;同一个否定副词“不”,可以用“否、弗、未、勿、无、亡、非、匪、靡、微”等来表示。,1、有些虚词在句中只是用来代替标点符号。 “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夫”作为 发语词,现在已经无意义了。文心雕龙章句刘勰 2、有些虚词在句中用来作兼词。所谓兼词,是指那些形式上是一个单音词,而从内容上看,却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词语。 如:穆公访诸蹇叔。(诸=之于)“诸”是“之”和“于”的合音。 如: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焉=于此),4、注意特殊情况,文言虚词中的特殊情况主要指以下几类:,4、注意特殊情

9、况,3、虚词连用。,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4、双音单音。,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起到了加强语气 的作用 ,语气的重点落在最后一个“矣”上。,“因为”是两个词,“因”解为“于是”,“为”解为“写”。,5、古今用法和意义都有差别的虚词。 “也”,现代汉语中是表关联的副词,在古文中却只作语气助词。 “稍”,古今都用作副词,但在现代是“稍微,略微”的意思,在古代,特别是秦汉时期,却是“逐渐”的意思。 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因”现代汉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在先秦两汉主要作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于是、就”。 如:相如因持璧却立。 作介词,表示

10、“凭借、趁着、通过”等 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复习方法,(一)分类整理,同义归纳 对同类虚词进行分类整理: 表程度的副词 表范围的副词 表时间的副词 表肯定的副词 表否定的副词 表反诘的副词 表谦敬副词 用于句首和句末的语气词,常见虚词归类,1、表程度的副词: A、最、极、至、殊、尤 B、益、弥、滋(兹) C、稍、颇 2、表范围的副词: A、悉、皆、咸、尽、毕、并、具(俱)、举、凡 B、唯(惟)、但、特、徒、独、直、弟(第),3、表时间的副词: A、既、已、尝 B、素、雅 C、方、适 D、将、且、行将、方且 E、立、即、遂、亟 F、亟、骤、数 G、旋、寻 H、终、卒、竟,4、表肯定的副

11、词: A、表坚决肯定:“必、诚、信、固”等 B、表委婉肯定:“殆、盖”等 5、表否定的副词: A、不、弗、罔、靡、非 B、毋、勿、莫 C、未、未尝 6、表反诘的副词: 岂、宁、讵(j)、独等 7、谦敬副词: A、请、敬、谨 B、幸、惠、辱 C、敢、窃、伏,8、常见介词:于(於)、以、为、与 9、常见连词: 而、以、则、虽、虽然、然、然而、然则 10、常见语气词: A、者、也 B、矣、耳、焉 C、乎、邪(耶)、欤(与) D、哉 E、其、夫 11、常见兼词: 诸(之乎、之于) 盍(何不) 焉(于此),1. 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朕 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吾妻之美我者,私

12、我也。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12、文言代词,、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汝识之乎?若毒之乎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注:在古代,第二人称代词常被某些名词或短语所代替,如“子,夫子、陛下、足下、王、公、君、卿、先生”等。 例:君何以知燕王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这些词不能看作代词,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例:备南走,肃径迎之臣从其计,大王亦赦臣,他(刘备),他的(蔺相如的),“其”往往作定语,极少做主语; “之”主要用作宾语,此、斯、是、兹、之、彼、夫、其,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有似于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13、非独贤者有是心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之”很少当指示代词用 例:之子于归(之,这;子,古代兼指儿女,在这里专指女性后代;“于归”:古代指女子出嫁。 ),“彼”有时也是人称代词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 译:他跟他年纪差不多,、指示代词,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吾与徐公孰美 豫州今欲何至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chn兮,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孰:哪一个,哪一样 孰与:与比,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曷,何:什么,胡:什么,为什么,、疑问代词,或、莫,、不定代词,者、所,、特殊代词,特殊代词:所,的原因 所以 用来(的方法),练习,1 今滩上有石,或

14、圆如箪 2东南西北,莫可奔走 3北邀当国者相见 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5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故不在战矣,有的石头,没有什么地方,的人,的方面,的欲望 的灾患,之、者,13、文言助词,句首语气助词 盖、夫、唯(惟)、其,1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盖、夫:表示 提示语气 可不译,唯:表示 期望,其:表示 推测语气 “也许、或许”,、语气助词,句中语气助词,其、也、兮,例 1 汝其勿悲2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其:表示推测语气, 有时也可表示希望、劝告等,也: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兮:主要用在楚辞中,相当于“啊”, 也是用来舒缓语气的,句末语气助词,也、矣、焉、耳、乎、与(欤)、邪(耶)、哉、夫,、疑问语气助词,哉、夫,1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感叹语气助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