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7661514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上腺肿瘤影像诊断(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上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的 影像诊断,山东肿瘤医院影像科 2007-5-7,解剖,肾上腺位于肾筋膜囊内,周围有低密度脂肪组织。右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前内上方,在右膈肌脚与肝右叶之间,前方毗邻下腔静脉。左肾上腺位于左肾上极前内方,前外侧毗邻胰体尾部,内侧为左膈肌脚。右肾上腺呈三角形,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侧肾上腺,左侧肾上腺,肾上腺结构,肾上腺由表层的皮质和内部的髓质构成。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皮质醇和雄激素,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机体的应急器官。,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 快速,经济,筛查手段 CT 主要检查手段 MRI 定性诊断价值 PET及PET/CT 鉴别良恶性 CT

2、下穿刺活检 诊断金标准,有创,肾上腺CT检查,检查前准备同一般腹部检查 扫描层厚:2.53mm,间距2.53mm 若已知病变范围较大,则5mm层厚和间距 尽量采取靶扫描 扫描范围:自肾上腺上方12cm至肾门水平 先平扫定位,增强注射速度: 3.0ml/s ,对比剂用量 80100ml ,扫描时间30s、60s、3min、5min四期或加扫10min五期,肾上腺MRI检查,具流空效应,便于分析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对比剂为Gd-DTPA,副作用少,可用于碘过敏、肾功能不全者及嗜铬细胞瘤的增强 空间分辨率不如CT 常用序列 SE序列的T1WI、T2WI 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的T1WI、T2WI 化学位移

3、的同相位和反相位技术 增强扫描期相同CT,肾上腺正常影像表现,位置:右侧:肾上极上方,下腔静脉后方,肝内缘与膈肌脚之间左侧:肾上极前方偏内侧,前方为胰腺体尾,内侧为膈肌脚和 腹主动脉 形态: 右侧:逗号状、线条形或人字形左侧:倒Y字形、V字形、三角形边缘平直或稍有内凹 分部:头部、分歧部、内侧支、外侧支 大小:分歧部10mm视为异常 面积:小于150mm2 MR信号特点:T1WI /T2WI与肝脏信号相近,正常肾上腺,正常肾上腺CT表现,肾上腺病变的分类,腺瘤:功能性、非功能性 转移瘤 皮质癌 嗜铬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囊肿 血肿 肉芽肿性病变 髓脂瘤、血管瘤、神经节瘤、脂肪瘤,肾上腺皮质腺瘤

4、 51%非功能性皮质腺瘤 功能性皮质腺瘤 肾上腺转移瘤 31% 肾上腺皮质癌 4% 其它肾上腺囊肿 4%嗜铬细胞瘤 4%肾上腺增生 2%脂肪瘤 2%髓样脂肪瘤 2%,肾上腺腺瘤,最常见的肾上腺肿瘤 发病率:23,尸检9 脂质丰富的腺瘤:含细胞内脂质,70 乏脂性腺瘤:不含有细胞内脂质,30 糖尿病、高血压及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高 发病机率随年龄增加,60岁以上达5 病理:有包膜,表面光滑,切面黄色或褐色,质软。较大肿瘤可有出血、坏死及囊变,肾上腺腺瘤,临床症状: 大多数为无功能性 Conn综合征:水钠潴留所致的高血压、低血钾所致的肌无力等。(80由腺瘤引起,20由增生引起) Cushing综合征

5、:向心性肥胖,女性:皮肤紫纹、月经紊乱、闭经、多毛、痤疮,男性:性功能减退、阳痿。(80由增生引起,20由腺瘤引起) 性变态综合征,肾上腺腺瘤 CT,Conn腺瘤及无功能腺瘤大多数为水样低密度,43Hu Cushing腺瘤多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少数为水样密度 无功能腺瘤直径常小于3cm,大于5cm者占5 Cushing腺瘤23mm,对侧肾上腺可萎缩 Conn腺瘤2mm,平均1.6mm,对侧肾上腺无萎缩 30CT值大于10Hu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为快进快出型:注射对比剂3分钟后相对廓清率为35;5分钟后,相对廓清率为40,小贴士,绝对廓清率(峰值延时强化值)/(峰值平扫值)100相对廓清率 (峰值

6、延时强化值)/峰值100诊断阈值: 3分钟 相对廓清率 35 绝对廓清率 36 CT值 58HU 5分钟 相对廓清率 40 绝对廓清率 48 CT值 57HU相对廓清率的准确性为86,特异性为100 绝对廓清率的准确性为88,特异性为90,肾上腺腺瘤 MRI,T1WI和T2WI上,信号接近与肝实质信号(T2WI上,转移瘤为高信号) 最佳方法: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在反相位上信号较同相位显著降低(敏感性80,特异性100) 增强检查:较少使用,轻度强化 空间分辨率低,小于1.0cm的病变显示不如CT,无功能腺瘤,Conn腺瘤,Conn腺瘤,Cushing腺瘤,无功能腺瘤,T2WI,T2WI+FS,

7、T1WI,T1WI+FS,同相位,反相位,无功能腺瘤,肾上腺转移瘤,较常见,仅次于肺、肝脏和骨转移 原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和肾癌最常见 临床极少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破坏90出现) 双侧者占3050 肺癌患者:肾上腺结节及肿块,约1/3为良性肿瘤,肾上腺转移瘤 CT MR,单侧或双侧肾上腺肿块 圆形、分叶状或显示肾上腺弥漫性增大 较小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大者中心常发生出血、坏死,肿块密度不均,较大的肿瘤边界可不清,累及周围结构 平扫90CT值大于20HU,无一例小于10HU,肾上腺转移瘤 CT MR,MRI在T1WI呈低信号,少数可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常见更高信号

8、的坏死囊变区 增强扫描:平扫均匀者呈均匀性强化,不均者呈环形强化 延迟扫描可见持续性强化 病灶的强化程度有时可反映原发肿瘤的特点 CT正常不能除外转移,PET准确性高于CT,肺癌双侧肾上腺转移,转移瘤与腺瘤的CT鉴别,首先排除囊肿、嗜铬细胞瘤及髓脂瘤 平扫CT值小于10HU,肯定为腺瘤 平扫CT值大于43HU,肯定为转移 CT值在1043HU之间,则计算10分钟绝对廓清率,52为界,转移瘤均90% ),嗜铬细胞瘤,10%肿瘤 家族史(10%) 恶性 (10%) 双侧 (10%) 肾上腺外 (10%) 儿童发病 (10%) 术后复发 (10%) 血压正常(10),嗜铬细胞瘤 CT、MRI,大小差

9、异很大,多数为35cm 直径3cm者,84为实性,密度(信号)均匀 3cm者,70出现坏死、出血和囊变,典型者表现为中心囊变区 位于肾上腺外者和较小者多密度均匀,呈实性 少数可钙化,嗜铬细胞瘤 CT、MRI,增强检查肿瘤实体部分中等至显著持续性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MRI T1WI上与肌肉信号相仿,T2WI上呈显著高信号,具特征性 出现转移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征象 CT增强扫描可诱发高血压危象,慎用,双侧嗜铬细胞瘤,女,16岁,阵发高血压 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临床上较少见 发病年龄:第一个高峰10mm或面积150mm2,可以确立诊断 分为弥漫性增生和结节样增生(1215)

10、弥漫性通常看不到确切的肿物或结节,表现为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仍保持肾上腺正常形态 结节性较少见,在(增大)肾上腺边缘可有一些小结节影,单发结节样增生与腺瘤鉴别困难,但很少见 极少数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肾上腺巨结节样增生:双侧肾上腺体积增大,伴540mm巨大结节,肾上腺结节样增生,肾上腺巨结节样增生,肾上腺血肿,较少见,原因是肾上腺为腹膜后器官,体积小,位置较深,包在肾周Gerota筋膜内,周围有脂肪包绕,一般不易受伤 95%肾上腺损伤合并同侧胸腔和腹腔内脏或后腹膜损伤 外伤所致肾上腺出血常见于右侧,外伤压迫下腔静脉,产生一种压力波,由肾上腺静脉直接传导至肾上腺,肾上腺血肿CT表现,肾上腺区肿块,边缘清晰 增强扫描肾上腺血肿无增强 急性出血CT平扫密度大于50Hu,陈旧性出血呈不均质肿块 CT复查,由早期的高密度变为等密度、低密度,35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成为假性囊肿,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