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上传人:bub****888 文档编号:5765823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观 平平 “语语 ”近近人人 心心得得体体会会【篇一】10 月 8 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中央电视综合频道 1 台正式播出,现已经更新了 2 期,昨天利用空闲时间观看了第一期,看到习总书记浓浓的为民情怀,很是感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表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层次的价值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是送给巡抚的一首题画诗,当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潍县正在闹大灾。

2、为了解决灾民的生活问题,他搞基建、搞土建,让老百姓、灾民参加土建。你来这儿干活,我就给你钱,就管你饭,解决灾民没有粮食吃的问题,所以这首诗表达了郑板桥深切的爱民之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言语,眼神里,我们能真实体会到总书记浓浓的为民情怀,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心为百姓,民之所向。学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这处用典为切入,讲述了焦裕禄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心连心,如何做到以造福

3、人民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1969 年初,15 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 1975 年 10 月离开。在这 7 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里,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普通知青,到乡亲们眼里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后生,再到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大队支书,习近平总书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

4、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辉煌成就,向人民交上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篇二】9 日晚,央视播出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本期节目围绕“仁政”展开,从“重民生、兴民得、得民心”三个独特视角深层次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引用的古典名言,节目一经播出,就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生涯,无论是在梁家河的田间地头,还是在全球各地的演讲台,他总能在讲话中、文章里巧妙的引用古典名言,使其语言、文字别有风味,也使得听者爱听,读者爱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

5、总书记的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方面在于他知识渊博,善于用典;另一方面在于他引用的古典名言中蕴含着共产党人的执政之道、为政之要。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广大党员干部更应从平“语”中领悟党的执政之道。重民生,坚持为民办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代典籍“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思是:利民是治理国家最根本的原则,而利民就是“为民办事”。回望党的光辉历程,无论是改革开放、精准扶贫的伟大创举,还是反腐倡廉、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革命,都是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利民”绝不是一句抽象的空话、套话,而是要付出行动的伟大实践。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

6、持为民办事,让政策落实没有“温差”,让百姓生活远离疾苦,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兴民德,坚持教民以德。当下,中国在国际上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大国责任,世界期待中国声音,更需要中国方案。“道不远人,德必有邻”近年来,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的倡议,让世界各国人民为之向往,为之折服,这正是国家与人民“大德”的表现。可见兴民德是国家繁荣富强的要求,更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古人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来培训良好民风、民德,如今我国立足于优秀文化传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正是新时代教民以德的具体表现。养小德可以成大德,养大德方可成大业。古人“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对于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

7、而言,更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到严私德、明大德、守公德。得民心,坚持民本思想。“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故事并不鲜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产党人深谙其道,并以史为鉴,翻开中国共产党 90 余年奋斗史,不难得知正是群众基础,“人民”二字,造就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广大党员唯有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才能使我们党获得深厚的土壤和不竭的动力。心无百姓莫为官。人民是国家的

8、主体,更是国家的主人。新时代的广大党员要从平“语”中领悟党的执政之道,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把智慧奉献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情感融汇于人民,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心聚力。【篇三】近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节目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切实为百姓做实事。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大事上,认为大事才是老百姓最

9、关心,最在乎的。其实。群众利益无小事。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一些被领导看来不起眼的事情,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所以领导干部们在小事上也要下一番“真功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具体落实。“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群众的安危冷暖,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有时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不小。只有从一件一件细微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反之,整治基层“微腐败”,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10、题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有的搞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有的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有的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执法不公,甚至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是于民有害之事,哪怕再小,也必须革除。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积极承担监察责任,相关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权力,坚持清正廉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牢牢把握“为民”的核心,牢固树立“民为贵”、“民为上”、“民为衣食父母”

11、的观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的事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篇四】10 月 8 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央视综合频道 20:00 档首播,我认真观看了这档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深受感触。第一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展开,分别讲述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为民?这三个点。第一个点什么是为民?习总书记引用了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并讲述了习总书记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第二个点为什么为民?讲

12、到习总书记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弘扬焦裕禄精神;第三个怎么样为民?讲到习总书记引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讲到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每个点都有主持人和思想解读人精彩的讲解,娓娓道来,深情动人,这让我既对古典金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能够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感到深深自豪。对这样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学习,更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政府完善政策机制。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优秀文化传承工作机制,总览全局,统筹协调;二是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学习论语等优秀古典著作,定期

13、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演讲、写作比赛;三是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班形式让干部参加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培养一批传统文化过硬、博学的人才队伍,以点带面,培养更多的经典人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精心组织宣传。一是要努力做好线上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做象百家讲坛这类传承文史经典的节目,并适时加入文史金句问答等互动环节,让百姓参与其中,提高经典文化的知晓率和关注度;二是要积极做好线下宣传,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等主流媒体要继续集中报道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经典语录,报道积极学习文化经典的单位组织、先进个人等;三是要利用好社区宣传栏适时张贴宣传画,文化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汇演,公

14、共文化服务场所进行经典演讲等,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浓厚氛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政府和社会合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如滴水穿石,并非一日之功。优秀文化的传承,一要政府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好全面部署,稳步推进;二要强化责任落实,宣传部门、民间团体要积极做好优秀文化的对接与传承工作;三要加大文化工作力度,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民间团体、企业,都要以身作则,围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推广活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政府完善政策机制,需要社会精心组织宣传,并形成合力,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15、【篇五】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以“治国有常民为本”为主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句话对当代为官者的教育意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总结出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脱贫战进入攻坚期的当下,政治政策紧密联系群众、团结基层,盼民所盼,忧民之所忧尤为关键。富民生,事情要做到实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民生好坏、民心向背是衡量一个执政党优劣的唯一标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是首要任务。脱贫攻坚不是一串数字,也不是一个方案、几份

16、文件,人民群众对国家、对党抱有期盼,基层党员干部要有决心和魄力放手去做,不能抱有畏难、畏责的消极心理。鼓励干部放手做事最重要的是容错机制能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对干部的评价仅仅只看政绩,对决策上存在失误的干部存在偏见,失误一次就被“打上标签”或者直接“打入冷宫”,那么就会形成高度紧绷的施政环境,滋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不为”现象。富民生,事情要做到实处,既是指服务于民的事,也是指干部管理的事,领导者心系于民、当权者掷地有声,才能彻底做到政通人和。育民德,精神要撼动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二十四个字提炼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大公约数。能打动人心,起到影响和教育意义的不是挂在墙上的字,而是那些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的榜样们。消防队员冲进火海、奋不顾身,环卫工人严寒酷暑里日复一日工作,教育者忍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坚持上课,科学家献身科研,以血肉之躯护大国重器,从医者坚守岗位,救人者见义勇为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宣扬榜样事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最生动的注解品德培育在于感悟也在于传承,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将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