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5801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20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与对策,摘要,传统社会观念误区、市场调节失灵、女大学生生理心理劣势以及女大学生自身能力缺陷 等因素均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改变传统性别观念, 塑造现代性别意识; 健全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增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其素质; 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是减少和避免就业中性别歧视, 为女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1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材料一: 在广东省2007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的用人单位及职位要求一览表上发现, 在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中, 都指明只招男生, 就业性别歧视的情况普遍存在。即使标注性别

2、不限的岗位, 实际招的还是男生。真正愿意招女生的,大约只有三成( 新快报3 月8 日)。,材料二: 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厦门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调查中发现, 签约时雇佣单位拟付工资低于3000 元的, 占全部女生的78.8%, 高出男生11.3 个百分点; 拟付工资在2000 元以下的,占全部女生的64.8%, 超出男生14 个百分点。控制其他变量不变, 签约单位对男生的拟付工资平均要高出生11%。,2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2.1传统社会观念造成的性别误区 2.2现代化过程中的市场调节失灵 2.3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劣势 2.4女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2.1传统社会观念造成的性别误区

3、,在现阶段的我国,“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文化和性别歧视仍然存在。首先,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 养家糊口的任务应该由男性承担。因此, 户外就业挣钱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男性的单性别社会活动, 把有限的就业机会或者工资收入更丰厚的工作岗位留给男性自然是一种天经地义的社会安排。其次, 对于女性的社会定位, 大众观念仍然定格在女性应活在男性的评价体系之下, 女性应该依照男性的要求来设计自我。因此, 社会将女性的价值限制在年龄、容貌、体形上; 将女性的兴趣趋向限制在化妆品、服饰、首饰上; 将女性的生存意义限制在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上; 将女性与男性的关系界定在依顺、服从、服务和性吸引上等等2。第

4、三, 在性别教育方面, 社会过多地向女性灌输女性应该更注重家庭而非事业的观点。在这种性别教育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许多女大学生主体意识淡化, 对自己的事业期望不高, 甘当“第二性”, 这就导致她们在事业上努力不够, 阻碍了女大学生自身发展。,2.2 现代化过程中的市场调节失灵,所谓市场失灵, 在这里是一种对经济学术语的社会学借喻, 意指市场经济调节传统社会关系乃至性别秩序的本质性力量由于某些特定因素的作用没能显示出来。用人单位作为市场主体, 必然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考虑, 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核算, 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狭隘的成本核算公式中, 雇用女性劳动力必将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第一,

5、从劳动时间的连续性来看, 女性有一个男性所没有的断裂带, 即生育哺乳期。在这个阶段, 女性雇员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 反而还要由单位为其负担工资和福利。第二, 从退休金的负担分析, 女性比男性要早退休510 年, 而且由于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女性雇员一般要比男性领取更长更多的退休金; 第三, 从业务培训费的利用率来观察, 女性工作时间比男性短, 还有部分特殊工作女性不便从事, 因此, 女性的业务培训费的利用率也相对男性较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没有性别之分, 更能创造价值的男性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中必然更具优势。,2.3 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劣势,2.3.1 生理特征的影响由于男女性别差异,

6、男女在生理特征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体力上, 女性明显不如男性, 对于出差、加班等工作, 男性更为适合; 在生理机制上, 不适合连续性和长期性的工作; 婚姻和家庭分散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导致女性在工作上的投入少于男性。虽然这些生理劣势是客观存在的, 但事实上只是个体性的体现, 一些用人单位将其整体性的强调以后, 这些生理劣势便成为女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绊脚石。,2.3.2 心理特征的影响,相对于男性而言, 女性也有自己独特心理特征。首先, 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 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依附、怯懦、软弱、被动的人格特征。虽然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已明显增强, 但仍有传统文化的烙

7、印。其次, 在市场经济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 女性容易滋生急功近利、贪图享受的思想意识。害怕吃苦、追求安逸的思想, 使得不少女大学生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作为自己信条, 高等教育甚至成为“嫁得好”的筹码。最后, 女性具有感性的气质特征, 决定了其情绪受环境影响波动较大。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女性的抗压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对男性更为脆弱,2.4 女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2.4.1 不正确的择业观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因素择业观决定着人们的择业行为, 错误的择业观成为女大学生就业的瓶颈, 使其陷入就业难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就业期望值过高, 择业范围狭窄, 喜欢将目光锁定在稳定的、收入可观

8、的、工作条件好的岗位上; 追求热门行业, 对冷门的职业不屑一顾, 但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又显得自信不足; 在就业过程中挑三拣四, 害怕吃苦, 不愿到基层锻炼, 把大城市、大企业作为自己择业的首选。,2.4.2 自身综合素质不足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 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一方面, 相对男性而言, 女性的心胸比较狭窄, 全局意识较淡。因此,在与人交流合作过程中, 女性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也更容易与人发生摩擦。

9、另一方面, 女性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及男性, 加之女性大多不注重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这使得女性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也相对薄弱。以上的这些差异势必使女大学生在竞聘过程中缺乏优势和实力,3 保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 对策思考,3.1 改变传统性别观念, 塑造现代性别意识 3.2 健全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3.3 女大学生要增强主体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 3.4 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3.1 改变传统性别观念, 塑造现代性别意识,首先, 要消除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旧有的“角色”定位的刻板印象, 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 推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要从思想意识的根

10、源上消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从而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维护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 在媒体宣传方面, 要消除带有性别歧视和不良性别导向的宣传。要加大对成功女性的宣传, 树立美好、多样、成功的女大学生形象, 公正评价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 改变社会对男女价值的评价体系, 从而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优势。第三, 性别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因而如果从儿童时期就帮助人们树立两性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社会性别观念, 那么两性和谐就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起点, 整个社会就更加容易构建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同时, 如果能够更早地开始现代性别意识的教育, 就更容易引导女性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更好地增强女性的竞争意

11、识和竞争能力。,3.2 健全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显性化态势, 政府不能无作为或任其发展, 而应当通过制定积极的公共政策, 创造女性公平就业的法律环境和社会制度保障, 对就业中的机会均等和公正程度加以调控。在法律制度保障方面, 虽然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有禁止性别歧视的规定, 但这些条文或者过于抽象, 缺乏可操作性, 或者不够严厉, 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无法对就业性别歧视构成真正的打击。因此, 立法部门要加强立法, 出台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 保证在女性平等就业权益保护方面要有法可依; 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及时纠正和查处对

12、女大学生就业的歧视行为, 一旦发现有此类违法行为, 必定严肃查处, 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此来对用人单位形成威慑。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 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生育的社会价值, 要树立生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的新理念。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社会保证制度, 建立妇女生育基金, 由政府而不是由企业或个人承担生育成本, 从而消除用人单位雇佣女性劳动力会提高人工成本的顾虑, 为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提供必要保障。,3.3 女大学生要增强主体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第一, 要唤醒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二, 女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女性群体中的一员, 必须要有自信。 第三, 转变就业观念, 争取自我就业。,3.4 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 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一方面,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实施差别教育。高校可以尝试因“女”施教,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考虑女性教育特点和社会需求。开设的课程、选择的科目更有弹性,方便所有学生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另一方面, 高等院校应加快构建、完善求职技能和就业心态的培训。鼓励女大学生挖掘自身优势,增强主动就业意识和就业权益保护意识, 就业信息中心要加强对劳动力的分析力度, 帮助女大学生正确了解把握市场需求与自身条件,减少求职的盲目性, 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