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仪对比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65638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礼仪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西礼仪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西礼仪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西礼仪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西礼仪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礼仪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礼仪对比(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中西方礼仪概述,平顶山学院 中西礼仪对比,本课程主要内容,中西方礼仪概述 中西日常交际礼仪对比 中西公共场合的行为礼仪 中西餐饮礼仪对比 中西着装礼仪对比 中西婚礼礼仪对比,本节课主要内容,一、礼仪的概念 二、中国礼仪起源与沿革 三、中国当代礼仪及特点 四、西方礼仪的内容与特点 五、礼仪的特性,一、礼仪的概念,礼仪是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以一定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与“礼”相关的词主要有:,礼貌 礼节 礼仪,礼貌指人们在交往时,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恭敬和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侧重

2、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礼节指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问候、祝贺、致意、慰问、哀悼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广。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而且完整的过程。不过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待人的尊敬与友好等情感。 三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区别,又互相渗透的关系,其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不同视角对礼仪的诠释,从修养角度,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礼仪即教养,

3、素质体现于对礼仪的认知和应用; 从道德角度,礼仪被界定成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曰行为准则; 从交际角度,礼仪既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交际方式或方法; 从民俗角度,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审美角度,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人心灵美的必然外化; 从传播角度,礼仪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西方礼仪,习惯上所称的西方,通常指欧美各国。澳洲及南美地区,因在历史上深受欧美文化影响,其礼俗也与欧美各国存在许多共同之处。,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二、中国礼仪起源与沿革,据辞海注释: “礼”的本意为敬神。从繁体字“礼”的结构来看,

4、左边是“示”字,意为祭祀敬神,右边是祭物,表示把盛满祭物的祭具摆放在祭台上,献给神灵以求福佑。,另一方面,礼仪还源于协调人类相互关系的需要。维持群体生活的自然人伦秩序是礼仪产生的最原始动力。 另外,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认定而形成,并被大家一致遵守和沿用的。所以礼仪又是约定俗成的。,“禮”,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 汉代学者许慎:“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说文解字),(一)原始社会简朴,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崩海啸、天塌地裂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从而对自然界产生神秘感和敬畏感,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同时,由于原始人对自身的梦幻现象无法解释,产生了

5、“灵魂不死”的观念,进而产生了对民族祖先的崇拜。 对大自然的崇拜、图腾崇拜、祭天敬神成为原始社会礼仪的主要内容。,由于原始社会没有阶级,、但有等级,这个时期的礼仪,也反映了民主、平等、等级的观念。它对于教育社会成员、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生产和生活起到了相当于法律的作用。,(二) 奴隶社会-尊君,人类进入了奴隶制社会,礼仪也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奴隶主为了维护其统治,将原始的祭祀仪式发展成为符合奴隶制社会需要的伦理道德规范。礼仪成为维护奴隶主尊严和权威、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麻醉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周代的“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仪,标志着周礼已达到系统、完备的阶段,并由原先祭祀天地祖先的形式跨人了

6、全面制约人的行为的领域。奴隶社会的尊君成为礼仪的核心,。 在这个时期我国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一大批礼学家,第一次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礼仪制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礼仪概念和规范,确定了我国崇古重礼的文化传统。,周礼,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周礼(又名周官),本为一官职表,后经整理,成为讲述周朝典章制度的书。周礼原有6篇,详介六类官名及其职权,现存5篇,第六篇用考工记弥补。,孔子Confucius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

7、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的仪礼,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仪礼与前述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合称“三礼”,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他倡导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 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孟子Mencius(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

8、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主张”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等。,荀子Xunzi(约公元前298公元前238年),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荀子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才能安宁。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倡导学

9、而至善。,(三)封建社会礼仪-君权神授,“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形成了完整的封建礼仪道德规范。并把道德和行为规范作为封建礼制的中心,封建礼仪中的“君权神授”夸大神化了帝王的权力,“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使人的个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平等交往。封建礼仪集政治、法律、道德于一身,是统治阶级最重要的统治工具。 但是它也为调整封建社会人们的相互关系,为中华民族形成具有特色的伦理道德准则提供了标准,在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three cardinal guides 三纲,君为臣纲:ruler guides subject 父为子

10、纲:father guides son 夫为妻纲:husband guides wife,Five Constant Virtues (五常),仁 (Ren): benevolence 义 (Yi): personal loyalty 礼 (Li): courtesy or politeness or propriety 智 (Zhi): wisdom 信 (Xin): faith,(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礼仪,资本主义礼仪规范在中国的推广和实施,为中国传统礼仪注入了新的生机,简化了中国传统礼仪的繁文缛节,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国礼仪道德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取长补短。,西方文明和文化的冲击,导致

11、了中国传统政治秩序的瓦解和崩溃,也导致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瓦解:在礼仪制度和规范上, 一方面,中国封建礼制面临着“礼崩乐坏”,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资本主义礼仪规范只能部分地为中国国民所接受, 中国传统礼仪和资本主义礼仪相互撞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上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礼仪大杂烩。,三、中国当代礼仪及特点,(一)重视血缘和亲情 (二)强调共性 (三)谦虚谨慎、含蓄内向 (四)讲究礼尚往来,(一)重视血缘和亲情,重视血缘和亲情的关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我国人民信奉“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 满足于“人丁兴旺、儿孙满堂” “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思想 “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等

12、思想,(二)强 调 共 性,中国人民非常注重共性,具有较强的民族感,在社会生活中强调集体主义原则,个人服从集体。 人们比较注意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而往往忽略自身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也反映出这样的倾向。 而西方礼仪则强调个人至上、个性自由,特别注意维护个人的尊严,尊重个人的隐私。,(三)谦虚谨慎、含蓄内向,中国人性格一般宽厚平和、含蓄内向、忍耐力强,同人相处往往谦虚谨慎、克制自己。 而西方人土则开放洒脱、不拘小节、感情外露,十分注意自我价值和自我感觉。 同样是别人真诚的赞美,西方人往往用“谢谢”表示接受对方的好意,而中国人往往用“做得不好”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四)讲究礼尚往来,在

13、相互交往中,中国人往往更富有人情味和感情色彩,强调礼尚往来。这里的“礼”主要指的礼物,“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就是说,在交往中,如果接受了别人的礼物而不回赠,是很不礼貌的。通过相互赠送礼物,可以加强联系、表达感情。 中国人往往送礼的名目繁多,形式多样,而西方人士在礼物的选择和送礼的形式上则简单得多。,四、西方礼仪的内容与特点,西方礼仪最早萌芽于中古世纪的欧亚大陆古希腊,是封建社会宫廷中的产物,以国王为中心,向社会上的高阶层人士传播。 在传人英国之前,仍然是贵族阶层专属的,一般平民百姓并不时兴这些规矩,后来由英国官方加以整合,成为通行的礼仪规范。 经“五月花”号传到了

14、美国新大陆后,这些规范迅速成为殖民地人民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英国式的宫廷礼仪在美国社会化,并迅速传播。,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469前399年),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柏拉图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理想的四大道德目标: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年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指出,德

15、行就是公正。他说:“人类由于志趣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元1世纪末至公元5世纪,是罗马帝国统治西欧时期。此间,教育理论家昆体良撰写了雄辩术原理一书。书中论及罗马帝国的教育情况,认为一个人的道德、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礼仪的演化形成,1715年,美国有一位名叫Moody的人编写了一本名为德行学校的手册,受到社会大众欢迎。,我们今天的“Etiquette”是以封建时期欧洲的繁文缛节的宫廷式贵族礼仪为基础, 经过英国宫廷修正再造, 由务实的美国社会将其合理化、生活化后,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公认的礼仪行为举止的范本

16、。,西方礼仪及其特点,(一)强调个性,崇尚个性自由 (二)尊重妇女,女士优先 (三)简易务实 (四)平等、自由、开放,(一)强调个性,崇尚个性自由,西方礼仪处处强调以人为本、个人至上,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自由。在社会交往中,强调以个人为单位,个人为对象,将个人的尊严看得神圣不可侵犯,十分注意维护个人的自尊。 他们认为冒犯对方的私人所有权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因此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也要求对方尊重他们的隐私权。所以在涉外交往中,“对女士不问岁数,对男士不问钱数”成为交往的惯例。,(二)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为表示尊重妇女,特别强调女士第一,遵守女士优先的原则。交际活动中,总是给妇女以种种特权,关心妇女、帮助妇女、保护妇女。 在社交中,不尊重妇女是十分失礼的,甚至会被大家斥为缺乏教养而激起公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