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词其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655662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唐五代词其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晚唐五代词其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晚唐五代词其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晚唐五代词其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晚唐五代词其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晚唐五代词其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唐五代词其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晚唐五代词(二),一、花间词派,西蜀时一批文人以温庭筠为祖师进行词的创作。词风大体相近。五代后蜀时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也因此集而得名。,花间词产生的背景及基本特征:以“狭邪狂游”为背景,是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倡风相结合的产物,是供歌妓伶工演唱的曲子词选本。其核心内容是冶游宴乐、男女艳情,总体风格亦不出辞艳情柔的窠臼。,花间词派是词史上最早的一个词派,花间词是晚唐五代时期韵文史上的特殊产品和重要产品。其男欢女爱的内容和绮艳婉丽的风格,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二、李煜和南

2、唐词,南唐词和花间词的不同:花间词人多为帮闲,南唐词人则主要是帝王宰相;花间词多吸收民间词中一些低级情趣,南唐词比较追求高雅,主要吸收唐人抒情律绝的营养,注重抒发真情实感,格调较花间词为高。,冯延巳:,南唐词的代表人物是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 冯延巳,字正中,广陵人。存词百首左右,有阳春集传世。其词亦多写闺情、离愁,多为“娱宾遣兴”、流连光景之作,如采桑子十四首表现了浓重的忧愁与哀伤。,冯词虽也多写男女相思,而重在通过景物意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思,写出自己的心理体验,如其鹊踏枝不拘于具体情事,而情意境界真切动人。意蕴深厚,启人联想。,再如谒金门不但长于抒情,而且善于状景。“风乍起”二句,似在有意

3、无意之间,但却准确抓住了景物特征,意象鲜明,遂成千古名句。冯词清丽秀雅,委婉含蓄,将婉约词风又向前推进一步。,李璟:,李璟,南唐中主。前期尚思振作,后期荒于政事。多才多艺,好读书,喜交文士。今存词四首。摊破浣溪沙上片写萧瑟的清秋之景,下片写思妇的怀人之情。境界阔大,情景交融,笔调细腻,曲折尽致,在低回哀怨的格调中,深寓国运身世之慨。,李煜:,李煜,字重光,史称李后主。虽也心怀忧虑,但治国乏术。开宝八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两年多囚徒生活,于宋太平兴国三年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李煜从小受到极好的文学熏陶,本人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妙解音律,喜聚书,喜招延文士。是一个征歌逐

4、舞、沉湎酒色的风流天子,又是一位多愁善感,舞文弄墨的词人。今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词合刊为南唐二主词。,李煜的词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和男女艳情,如其玉楼春、菩萨蛮。内外交困中,阴郁哀愁之感亦时有流露,如其清平乐。前期词不脱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旧轨,可谓醉生梦死的亡国之音。,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昔日生活之可恋,今日处境之可悲,以及难以名状的追悔和愧疚,成了后期词的主要内容。如破阵子、浪淘沙、虞美人。,李煜后期词在内容上突破了男女私情的狭小天地,直接写自己的生活、感受,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使词由应歌的艳曲向抒怀言志的方向发展,对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5、。,李煜词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色彩。李煜后期为抒情而填词,不加掩饰,直抒胸臆。如乌夜啼。继韦庄之后,使词在抒情化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使词真正成为抒怀言志的新体诗,对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量运用白描手法,是其词的又一特色。如其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抓住客观景物最富特色之处,造成特有的艺术氛围,而且不假雕饰,将自己复杂细微的心理变化描绘得可见可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语言自然生动、精美隽永,是其词又一特色。李煜词不用典故,不加雕饰,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善用精妙的比喻,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李煜词平易晓畅而不粗俗浅薄,精炼概括而不雕琢抽象,富于暗示、含蓄隽永而不艰深晦涩,完全脱去花间词的脂粉气和工匠气,形成清丽自然的语言风格。,李煜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在艺术上开拓创新,把文人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他不仅集唐五代词之大成,成为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词人,而且也毫无愧色地跻身中国词史上最优秀的词人之林。,唐五代文人词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诗的新特色,形成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奠定了后世婉约词的总体风貌。词是文坛一块新开垦的处女地,还有极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