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课件 16章消化道感染细菌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54962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课件 16章消化道感染细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课件 16章消化道感染细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课件 16章消化道感染细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课件 16章消化道感染细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课件 16章消化道感染细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课件 16章消化道感染细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课件 16章消化道感染细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共同特征,形态和染色,多数有鞭毛,致病菌都有菌毛。,1)合成维生素B及K供机体利用;2)能抑制腐败菌及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属)和真菌(如白念珠菌)的过度增殖;3)异位寄居时,能引起化脓性感染;某些菌型为致病性,可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4)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E.coli是最常用的实验材料。,致病因子 菌毛:能使细菌粘附在小肠及尿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上; 外毒素(如肠毒素及溶血毒素)、内毒素及K抗原与感染致病的特征和严重程度有关; K抗原有抗吞噬与抗补体的溶菌作

2、用。,致病性,致病性,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 以泌尿道感染最多见。机体抵抗力降低、外伤或Ecoli离开肠道浸入组织器官时,也可引起多种化脓性感染,如烧伤感染、胆囊炎、肺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甚至导致内毒素休克。 2.肠道感染 引起肠道感染的达肠埃希菌分成5组,即肠产毒性E.coli、肠致病性E.coli、肠侵袭性E.coli、肠出血性E.coli及肠粘附性E.coli。,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卫生学指标,大肠菌群指数,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我国的卫生标准:,细菌总数,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其中

3、许多为人畜共患病,第二节 沙门菌属,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1、致病物质:,致病性与免疫性,侵袭力:侵袭素、 Vi抗原,毒 素:,内毒素 外毒素-肠毒素(鼠伤寒沙门菌),2、所致疾病:,伤寒副伤寒-肠热症 败血症 胃肠炎(食物中毒) (无症状带菌者),胆囊-肠道-粪排菌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 肝脾-肿大 骨髓,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伤寒沙门和甲型副伤寒杆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小肠上部粘膜,肠系膜淋巴结,固有层淋巴结,进入血液,再次进入血液,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第四节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是一种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形态特性,生

4、物学性状,致病因素 1.黏附作用 鞭毛、普通菌毛定居因子。霍乱弧菌最重要的一个定居因子称为毒素协同调节菌毛。 2.霍乱毒素 O1和O139霍乱弧菌均产生霍乱毒素。霍乱毒素有强烈的致泻作用,因此又称为霍乱肠毒素,同霍乱的发病与典型症状密切相关。,所致疾病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一般认为摄入1081010个细菌才可导致发生霍乱。传染源:污染的水源与食物。传播途径:胃肠道。致病过程:霍乱的潜伏期为1d左右,但可短短至数小时或长至几天。霍乱的发病多较突然,一般以剧烈的腹泻开始,继之为呕吐,个别病人可伴随腹绞痛。每日大便次数可达数次至数十次。腹泻物多为水样为米泔水样。临床可见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可死于肾功能衰竭和休克,但大多数病人如脱水能得到及时纠正,可在37d内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