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 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64799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6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 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 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 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 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 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 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 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7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2017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本卷共分为 2 大题 12 小题, 作答时间为 120 分钟, 总分 110 分,66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 图 1 所示为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用以说明的是()。 A.焦耳定律 B.欧姆定律 C.电阻定律 D.查理定律 答案A 解析 U 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容器中温度变化, 即能够反映两个容器中热量的不 同:两个电阻丝串联,则电流相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

2、 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了焦耳定律。 2、 A.16 个中子,8 个质子 B.8 个中子,16 个质子 C.24 个中子,8 个质子 D.8 个中子,24 个质子 答案A 解析 3、 某航天器由离地 200 km 的轨道变轨升至 362 km 的轨道若变轨前后该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航天器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航天器的()。 A.加速度增大 B.周期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向心力变大 答案C 解析 4、 如图 2 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 A 和 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 气被水银柱封闭在 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等高,B 管上方

3、与大气相通。若固 定 A 管,将 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下移一小段距离 H,A,A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变化 h,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5、 如图 3 所示,匝数为 2:1 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电阻为零的轨道、可 在轨道上滑行的金属杆 PQ 形成闭合电路。闭合电路内有磁感应强度为 10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副线圈接 l0的电阻,金属杆加长为 PQ 长为 0.1m、电阻为 0.4。若金属杆在外力作用下以速率 v=3.0m/s 沿轨道匀速滑行,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线圈中

4、电流大小 I=0.03A B.原线圈两端电动势大小 E=0.15V C.副线圈中电流大小 I=0.01A D.副线圈电功率大小 P=0W 答案D 解析 6、 如图 4 所示,长为 L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 0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 球,将绳水平拉直后释放,让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绳与竖直方向的夹 角=30。时,小球受合力为()。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A. B. C. D. 答案C 解析 7、 如图 5 所示,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绳将水平面上没有动力的小船沿直线 拖向岸边。若拖动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 P,小船质量为 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 恒

5、为 f,经过 A 点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小船速度大小为 V0。,绳的质量 忽略不计,则此时小船加速度和绳对船的拉力 F 的大小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8、 如图 6 所示,一条长 L 的柔软链条,开始时静止地放在一光滑表面 ABC 上, 其左端至 B 的距离为 L- 当链条的左端滑到 B 点时 链条速度大小为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l0 分,共 20 分) 17、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 分)

6、(2)结合图 7 所示的实验,简述实验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6 分) 答案 解析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 分居,两角相等”。 (2)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探究式实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 创设情境, 依靠学生的主动探索、 亲身体验, 完成对于光的反射定律意义的构建。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好奇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利用镜子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将光学中的

7、抽象知识变为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达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目的,减少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恐惧感。 创设问题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产生 在给定的问题情境中,问题情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探究式 课堂的实现。例如:在光的反射教学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两侧,设定问题“纸面翻折之后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实验 解决问题, 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体验探究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创设想象情境,变“单项思维”为“多项拓展”。贝弗里奇教授说过“独创性 往往在于发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在这个实验过程

8、中教 师通过光的反射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另 外在对于“纸面翻折之后是否能看到光线”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创设实验情境,培养物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去探索 物理本身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物理规律,发现物理规律,让 学生体验物理反射模型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8、以串、并联电路为例,简述教学中如何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答案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 系上去理解知识,注重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 目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生活

9、,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 会的理念。 例如,在并联电路课程的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教 室里一个开关能够同时控制两盏灯,如果其中一盏灯灭了,另外一盏灯还会亮 吗?”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让学生 在物理课堂伊始就带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去学习。在串并联电路的复习课上,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分串并联电路,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下, “生活中的红 绿灯并不是全都亮或全都灭,其中原因是什么?” “圣诞树上的小彩灯一个灭了, 其他小彩灯还亮着,能否用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解决呢?”通过一系列生活中常见 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用课上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

10、到学以致用的目 的。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1 题 20 分,第 12 题 30 分,共 50 分) 19、下面是某老师布置的一道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问题: (1)指出这道作业题检测、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4 分) (2)给出正确解题过程。(6 分) (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10 分) 答案 解析 (1)考查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2)正确解答过程: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生:使物体升高所

11、做的功为有用功,即 Gh。 师:那么总功呢? 生:总功是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 师:没错,那么现在要计算绳子自由端拉力 F 所做的功,我们就需要知道绳子自 由端所移动的距离。这里我们用的是一个动滑轮,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呢? 生:省力费距离。 师: 非常好, 所以当物体在斜面上移动 2 ITl 时,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 S =4 m, 因此。我们在计算有用功的时候,拉力 F 对应的位移应该是 4 m 而不是 2 in。这 正是这道题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20、下面是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课“望远镜”部分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吗? 学生们:用过! 老师:

12、想知道望远镜为什么能“望远”吗? 学生们:想! 老师大家看大屏幕(见图 9)这就是两种常见望远镜的结构图。 学生甲:老师看不懂。 老师: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作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 叫作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用来把这个像放 大。同学们你们每人桌上都有两个放大镜现在你们可以用这两个放大镜模拟 一下望远镜。 学生乙:老师怎么模拟呀? 老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示意图 (图 10),大家现在拿起这两个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放大镜看前面 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清楚为止。同学们纷纷动手做了起 来。 老师:大家观察远处的景物,有什么发

13、现? 学生乙:(兴奋地说)老师,我会做望远镜了。第一个放大镜相当于物镜,第二个 放大镜相当于目镜。 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老师:很好! 学生甲: 老师, 放大镜的作用不是放大的吗?我用放大镜看物体怎么是缩小的呀? 老师:让大家用两个放大镜做望远镜,你怎么不按要求做只用一个放大镜呢? 按我说的做!要同时用两个放大镜观察。 老师:大家知道为什么用两个放大镜能做成望远镜吗?下面我们用透镜成像规律 来分析望 远镜的成像原理。 问题: (1)对该课堂实录片段的优点和不足给予评述。(10 分) (2)用透镜成像规律说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为什么会成缩小的像。(5

14、 分) (3)设计一个用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望远镜成像原理的教学片段。(15 分) 答案 解析 (1)优点:在导入的过程中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询问学生是否使用 过望远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进行探究。 此 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用多媒体出示两种望远镜的图片以及模拟望远镜的示意 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望远镜,这种教学方有助于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不强,出示了图片之后学生看不懂,缺少必要文档来源:公考申论王维刚 中大教师御姐阳阳准题库a p p中图教育的讲解,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提问和对实验的指导,导 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

15、实验。 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了问题,提出之后,教师没有耐心地解答,而是灌输式的让学 生按照要求来做,缺少对于学生的引导,没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只重结果,不 重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不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设凸透镜的物距为 u,像距为 v,焦距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 物像分布在透镜两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工作的。如图所示: (3)师:同学们,为什么借助望远镜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呢?大家想不想一起来探 究下? 生:想! 师: 大家先拿出一个准备好的放大镜, 试着看远处的物体, 眼睛离放大镜近一些, 能看见怎样的像,大家行动起来吧。 生: 师:大家都观察到了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不同于观察近距离物体时的放大的像。 其实这就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生:哇!原来是这样的。 师:大家再拿起另外一个放大镜,一个可以离眼睛近一些,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 离,看能否观察到清晰的像?像有什么特点? 生: 师:根据同学们的操作和回答,大家基本上能观察到清晰正立的实像,其实这就 是望远镜的最简单的原理,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原理图: 师: 大家回想我们前面学过的透镜的成像规律,为什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到倒立 缩小的像,两个就是正立的实像?大家分小组讨论下。 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