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47749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95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秋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秋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秋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秋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秋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秋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秋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课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西皮原板是西皮声腔的基本板式。 西皮原板的结构形式和二黄原板相同,也就是2/4节拍, 一板一眼,中速节奏的板式。 西皮原板的用处极为宽泛,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 在京剧剧目中,独立存在的西皮原板唱段很多,不同行当接唱的形式、原板与其他板式接转、组合的形式也不少。状元媒导板“蛟龙得意上九天”是生旦接唱形式的原板。 旦角行当的唱腔比老生、花脸的唱腔要复杂、节奏较慢,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一般用4/4节拍记谱。 花脸的西皮原板和老生西皮原板的结构完全相同,因行当不同,演唱风格则有所不同,花脸唱腔要比老生唱腔的棱角大,粗犷强烈、比较夸张。,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原板,2,西皮流水板的特征是:1/4节

2、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唱腔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下边的其余唱句,在板上开唱和过板开唱都可以,但其它唱句过板开唱的较多。因流水板是有板无眼的形式,所谓“过板开唱”,就是从后半拍起唱。每句唱腔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西皮流水板的叙述性强,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流水板,3,西皮散板是将“西皮原板”通过拆散手法发展出的一种板式,西皮散板是自由节拍、无板无眼的唱腔结构,根据剧情的需要,演唱速度可快可慢。一般用“凤点头”、“纽丝”、“撞金钟”锣鼓点开唱。在剧中一般不作为重点唱段使用。 散板是用锣鼓接过门起唱的,上、下句的落音同原板一样:上句落2、3、6,(嘎调可落5和高音1)

3、下句落51。伴奏和演唱一样,都是自由节奏的,属散拉、散唱形式。上、下句之间要加一锣,在小分句之间,“过门”可有可无,不做硬性规定。要根据演唱者气囗停顿的大小,由琴师来掌握用不用加过门。,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散板,4,西皮导板是西皮散板的延伸和发展,导板只有上句形式。它是大唱段的起始句,常用于剧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时。 西皮导板用特定的锣鼓开唱,这个锣经的名字也叫“导板”,因为它是导板的头,很多人就把它叫作了“导板头”,这与散板的开唱锣鼓“凤头”、“扭丝”、“撞金钟”是明显不同的。 导板的过门和唱腔比散板更凝重、更延伸、比散板的音域更高,导板的旋律比散板更长和更具有终止感。,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导板,

4、5,“西皮摇板”和“西皮散板”的唱法基本相同,两个板式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演唱而在于伴奏:“散板”是散拉散唱,“摇板”是紧拉慢唱(或称紧打慢唱)。演唱是自由节奏,而伴奏西皮摇板则是1/4的节拍形式,鼓和胡琴是“紧打紧拉”式的。 西皮摇板与散板的开唱锣鼓、过门不同,摇板在唱句之间也不用加锣。伴奏主乐鼓板和京胡是紧打、紧拉形式的,1/4节拍的京胡和全体弦乐器,他们的左手要奏出与演唱同步的旋律,而拉弦乐右手的运弓、弹拨乐器的弹点则要与板击的节奏同步,京剧器乐行内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说“摇板是伴奏上难度最大的板式”“是检验伴奏员水平能力的标尺”。演唱是从容的自由节奏,唱腔的结构,上、下句落音与散板完全相同。 西皮散板和摇板一般不作为剧中的重点唱腔,但它们的用途广泛,可用于平静状态下的一般叙述、对话,也可用于感情激动之时,可用于喜悦欢乐情绪的表达,也可用于悲痛伤感情绪的表现。,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摇板,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