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 考试写作范文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64773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8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公务员 考试写作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7年公务员 考试写作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7年公务员 考试写作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7年公务员 考试写作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7年公务员 考试写作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公务员 考试写作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公务员 考试写作范文(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 年考试写作范文:节流开源节流开源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加 强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 世界性问题,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紧缺形势。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由来已久,且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而愈显严重。我国水资源 短缺问题主要来源于:一是结构性缺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 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相差 悬殊,西北及北部地区缺水现象严重。二是消耗量大、污染严重。

2、我国总体上生产方式落后, 传统上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农业上我国 依然大量采取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工业上水的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不高,用水效率极 低,水资源污染情况严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已不容乐观,政府部门要提高重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流 开源。以“节流”为重点,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步伐;以 “开源”为支撑,促进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海水淡化程度,缓解结构性缺水 压力。以“节流”为重点。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节约水资源使用是重点,而“节流”的 根本在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高

3、新技术产业等低消耗、 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产业,加大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其次,在农业生产上,提高科技 含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不可饮用水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培育抗旱作物。 在工业生产上,提高工业企业用水成本,促使企业提高节水措施,采用节水设备;同时贯彻 落实环境保护法 ,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加强监督,加大对超 标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总体来讲, “节流”就是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 高水资源利用,减少水资源使用,建立节水型社会。以“开源”为支撑。相关数据显示,我国 70%的河流和湖泊正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这 无疑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因此,

4、 “开源”首先要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在污水中 找水源。政府部门要监督污染企业购置治污设备,对排放的污水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严格实 施奖惩制度,对在生产中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率的企业提供减免税收的政策奖励。 同时加大宣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中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要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 程度。积极培育、扶植海水淡化企业,增设海水淡化研究机构,加大海水淡化研究力度。 加强水资源的节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政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做好“节流开源”工作,作 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2创新表达也是传播力创新表达也是传播力霍金在

5、时间简史中说:“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 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科学术语和公式超出了公众所习惯的认知方式,深奥理论通俗 表达,才更容易为公众接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表达和阐释,与传播的内容同样重要。同样是指出缺点,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有人会说“梅须逊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同样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会说“头一抬,天就黑了”,有人则 会说“想念床”。表达是思想的外衣,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为天空装点斑斓。就新闻舆论工作而言,表达又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 新闻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马克思有句名

6、言:“人们要求新东西形式和内容都新。”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 变化的形势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息需 求,呈现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舆论态势犹如一个大教室,媒体 是雷打不动的信息中心;移动互联时代,新闻舆论态势则近乎游乐场,受众可以随兴趣任意 选择内容和场景。要从媒体竞争中突围,在舆论引导中制胜,空洞说教、生硬灌输不行,追 求猎奇、编造故事不行,刻意迎合、取悦受众不行,庸俗媚俗、极端表达也不行。创新理念、 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和机制,才能提高媒体对受众的“黏度”。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盲人站在路边,身前放块牌子

7、,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 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在他面前驻足。一位诗人路过此地,在牌子上加了一句话:“春天来 了,可我却看不见”。结果,过路之人纷纷解囊。是打动人心的文字,触动了人们心里最柔 软的地方,让人们不由地伸出援手。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自说自话、不讲方式,传播效果 就会大打折扣。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不赢得认同不足以引领导向、成风化人,非表达创新 不足以争取认同、凝聚共识。只有不断增强受众意识,春风化雨、引人入胜,才能让我们的 文字打动人心、深入人心。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就像古代的风、雅、颂,分别对应 民间歌谣、文人雅乐、祭祀咏调,若只有一种风格,必定难以

8、满足各方。好的思想、观点、 内容要通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途径表达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适应分众 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分众定位,才能精准对焦;多样表达,才 能有效传播。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有正面进击也有侧路包抄,才有新闻传播合力,才 有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从而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新闻的本然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不应满足当新闻 信息的“搬运工”,而应成为多样化表达和传播、在多元中立主导谋共识的担纲者。不拘泥于 一格一态,以表达创新提升新闻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就一定可以让新闻作品成为焕发 和丰

9、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3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建设田园城市建设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一个理念,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追求城 市和农村完美的有机结合,对现代城市理念产生有益影响。然而,在当前我国遍地出现的 “造城”现象以及农民工进城后沦为“边缘人”的问题与这一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从根本上 说,也违背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因此说来,在今后城镇化发展的 过程中要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推动田园城市的建设。当前之所以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与田园城市理念不相符的现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 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依然是工业化阶段。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事物之间的

10、联系是客观的,是 普遍的。当前,我国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当前城镇化的“脚步” 。城镇化最早起源于工业化, 因为城市中工矿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导致人口逐渐从农村转入城市,这是一种“虹吸式 效应” ,正是这种虹吸式效应导致城镇化的产生。而城镇化就是人的城镇化。然而,如果工 业化所处的水平低,那么城镇化所发挥的集聚效益就会影响,从而导致城镇化整个发展阶段 处于低水平,田园城市当然无从谈起。毕竟,田园城市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因此,要建设 田园城市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现状,抓住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攀升的契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来推动田园城市建设,首先要立足于硬件建设的节约、环保。当前, 我国城

11、镇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摊大饼,追求规模大、上档次的造城现象,很大程度是受错 误政绩观的影响。这不是以人为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这违背了城镇化的内涵, 更没有发挥出城镇化应有的集聚效应。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并非地大物博,人均资源非常 匮乏。如果在城镇化中出现如此惊人的浪费,这将会是民族的一场浩劫,是国家的不幸。因 此来说,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顺势而为,并非高楼大厦就是城镇化,要改变政绩考核办法, 对于节约和环保要关注,这才是城镇化真正应该首先关注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来推动田园城市建设,要特别关注城乡关系的梳理。城镇化中绕不开 的一个命题,那就是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来

12、的,城镇化是人的城 镇化,是把农民工变成工人的过程,把村民变成市民的过程。而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特 别是在田园城市的视野当中,市民和村民是彼此混居的,农村和城市是相互缠绕的,在这种 情况下,继续沿用老思路是不合时宜的。要更新这种社会管理思路,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 逐步引导社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工农互惠”的新型城乡、工农关系, 这才是田园城市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田园城市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到小康社 会的全面建成。建设田园城市需要摆脱工业化发展思路,回归以人为本理念,坚持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关注城市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才能真正将

13、田园城市建设好。4网红经济应有益于公序良俗网红经济应有益于公序良俗北京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一些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 “网红培训班”。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网红的表现却令家长们失望,炫富、炫身材、爆粗口, 甚至还有一些少儿不宜的淫秽色情内容。如果任由这类内容主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将是互联 网作为一种文化的失败,也是成年人社会的失职。网红作为互联网文化的产物,从一开始就有着草根化、粉丝化的特点。他们最早是一类 网络名人,或者热点新闻的主角,其中不乏励志型人物,比如“布鞋院士”“最美教师”等。然 而,随着一些人刻意“博出位”吸引大量粉丝,一些商业公司从中嗅到商机,靠炒作、制造话

14、 题等模式“吸睛、吸粉、吸金”,开启了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与这些网红的走红模式不同, 当前这一轮网红经济在内容策划上更加精准,粉丝运营更加商业化,网红本身的形象和能力 要求也更高。网红之所以能够开启一种互联网经济模式,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即网民的自我认 同。在网红们和粉丝之间,有着某种微妙而又息息相关的情感体验。当众多粉丝看到自己所 认同的网络偶像日益走红,粉丝数量噌噌上涨,那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感足以让他们倾囊相助, 纷纷“打赏”。正因为网红的一举一动和无数互联网用户的“体验”息息相关,决定了人们不能仅仅将其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还应作为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移动互联时代,影响力越大,

15、 社会责任越大。尤其是考虑到那些关注网红且深受影响的青少年,网红经济更应有益于世道 人心。从公众的角度,网红就是那些通过网络走红的人。既是能在自身的专长领域发挥到极 致的草根达人,比如通过写作成名的当年明月、南派三叔等人,也有凭借爆料隐私、行为出 格、装萌邀宠走红的各色人等。甄别良莠、择其善者而从之,应该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意识。互联网的兴起荡平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创造了成为公众人物的平等机会,使每个人 都可以凭自己独特的才能获取关注度和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网红需要善意运用自身影响 力、主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让网红经济真正成为创业创新时代的一道风景。5敬畏法律才能实现法治敬畏法律才能实现法治

16、在我国,为什么法律、政策、规则制定出来之后往往会被规避和违反,甚至被选择性地 使用?就是因为我们国民不能将“对事不对人”的规则贯彻始终,总是喜欢有选择地使用“打 狗也要看主人”的哲学。奉行这种双重标准将削弱规则的效力,动摇规则的权威性和尊严感,无法培养国民信赖 规则,忠诚于规则,慢慢地就滋生了特权和人治。中国现存的“打擦边球”、遇事找关系等对 法律和规则的选择性使用,则会造成人们宁可相信权力,也不相信法律和既有规则的倾向。 例如,办理任何涉及官方行为的事务,必须要里边有人才好办事,根本不去考虑法律规定和 程序规则;里边的人也会善用规则进行拖延,以便实现权力寻租。法治集中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生活状况、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合理化程度和社会 公平正义的保障水平。而摆脱传统和习惯思维,实现法治化,首先就是要增强对法律的敬畏 感。让法律如同头顶上悬着的一把利剑,希望它永远不要掉下来。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越深,越有一种敬畏感:一个是头顶上的星空, 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律”。头顶的星空之所以让人有敬畏感,不仅在于它的浩瀚无穷,而且 还在于它代表一种不可违抗、只能服从的自然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