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脾脏阅片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4764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胰腺脾脏阅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胰腺脾脏阅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胰腺脾脏阅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胰腺脾脏阅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胰腺脾脏阅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胰腺脾脏阅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胰腺脾脏阅片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系统2,病例1,病例2,急性胰腺炎,胰液消化自身组织所致的化学性炎症 病因:胆道疾患、酗酒、暴饮暴食等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病人多于男性 分急性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前者多见。 临床表现:突发上腹部剧痛,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病情轻重不一,重症胰腺炎常危及病人生命,急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超声:胰腺增大、增厚,边界不清。 CT: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密度稍减低,周围常有炎性渗出,胰腺边缘不清,邻近肾前筋膜增厚。 MRI:胰腺增大,T1WI上胰腺信号减低,T2WI上增高。胰腺边缘模糊不清。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病例3,慢性胰腺炎,国外多与长期酗酒有关,国内半数病人由急性炎

2、症反复发作而成,其中部分与胆结石和胆管炎有关 慢性胰腺炎多由急性胰腺炎迁延、反复发作而形成 胰腺广泛纤维化,质地变硬呈结节状,腺泡及胰岛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消失,胰管和间质可有钙化和结石形成 症状可反复出现,发作时有上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病例因胰酶分泌不足而出现脂肪泻、体重减轻,慢性胰腺炎CT表现,胰腺局部增大或萎缩 胰管不同程度的扩张 胰腺钙化形成,呈斑点状,沿胰管分布 合并假性囊肿形成时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病例 4,病例5,病例6,病例7,病例8,病例9,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80%在胰头部,余在体尾部,少数弥漫或多灶 90%以上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

3、胞,呈富有纤维组织质地坚硬灰白色肿块,为少血管的肿瘤。约10%源于腺泡上皮细胞 可直接侵犯胆总管、十二指肠 可直接侵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胰尾癌常侵犯脾门 易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也可经淋巴转移到胰周及后腹膜,胰腺癌的CT表现,CT平扫多为低密度,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 动脉期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灶,边缘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动脉期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加大而明确显示 静脉期仍为低密度,但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较动脉期缩小 胰腺期:40秒左右,胰腺强化明显,胰腺与肿块对比明显,有利于小病灶检出 肿瘤较大使胰腺轮廓局限性隆起 肝内胆管、胆总管、胰管呈不同程度扩张 侵犯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血管

4、,晚期发生肝门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或肝脏转移,胰腺癌MRI表现,T1WI上肿瘤一般稍低或等于正常胰腺和肝,坏死区信号更低。 T2WI上信号稍高且不均匀,坏死区显示为更高信号。,病例10,病例11,胰岛细胞瘤,多发生在胰岛组织较多的体尾部,通常单发结节,直径不超过2cm 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功能性分为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 临床表现因分泌激素不同而定,如:胰岛素瘤表现低血糖昏迷;胃泌素瘤表现顽固性消化性溃疡。,CT表现,平扫多数肿瘤较小,不造成胰腺形态和轮廓的改变,且密度类似正常胰腺。少数较大,出现局限性肿癌 几乎所有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为富血供,肿瘤强化明显,动脉早期较明显 少数肿

5、瘤少血供,甚至为囊性改变,MRI表现,圆形,类圆形病灶,边界锐利T1WI为低信号, T2WI高信号,脾实质对比增强,10“,20“,60“,30“,脾外伤,急性脾破裂 CT 平扫在稍高密度的膈下液体中见脾轮廓改变 快速注射对比剂,脾的活组织与周围的血液分界清楚,脾外伤、破裂,根据脾的形态,提示脾实质裂伤 脾周液体的CT值超过50HU,表明腹腔内存在出血,脾外伤,易发生外伤的器官,可发生脾包膜下、脾实质内和脾周围出血 根据脾破裂时间,早发性脾破裂和迟发性脾破裂 可因感染、肿瘤、血液病等引起自发性脾破裂 急性脾破裂临床上病人可出现剧烈的左上腹疼痛并向背部放射 迟发性脾破裂,症状可隐匿数天至出现大出

6、血,脾外伤,平片和透视:左上腹脾区致密块影;结肠脾曲因血肿压迫而下移;左膈抬高,活动受限。可伴有其他外伤,如气胸、气腹、肋骨骨折 脾动脉造影:重度:脾破裂,大血管分支破裂。中度:脾内、外有较多的对比剂外溢。轻度:脾内血肿,呈小范围无血管区改变或少量对比剂外溢 CT平扫:脾挫裂伤表现为脾内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还可伴有小点、片状高密度影。脾血肿表现为团块状高密度影。包膜下血肿表现为半月形高密度影,随出血时间延长,血肿逐渐变为等密度乃至低密度灶。脾包膜破裂可见脾周或并上腹腔积液(积血)。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较轻的病变,脾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 平扫见脾大 注射对比剂后可见多发低密度区,非何杰金淋巴瘤,境

7、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注射对比剂后周边强化,非何杰金淋巴瘤,多发微小低密度病灶,对比增强后清楚 化学治疗后消失,脾肿瘤,原发脾肿瘤少见,恶性以淋巴瘤多,良性以血管瘤多 脾恶性淋巴瘤CT可见脾增大,脾内单发或多发稍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轻度不规则强化,与正常脾实质分界清楚 脾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增强早期显示病灶周边结节状强化,延迟扫描对比剂逐渐向中心充填,最后病灶呈等密度 脾血管瘤在T2WI呈明显高信号,Gd-DTPA增强多明显强化。淋巴瘤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边界不清,在T1WI及T2WI表现为不均匀性混杂信号,水样信号病灶,脾囊肿,分为先天性和后天

8、性,真性和假性。真性囊肿见于单纯性囊肿和多囊脾,假性囊肿见于外伤出血和炎症之后。脾包虫囊肿多见于流行区 CT和MRI表现类似于肝肾囊肿。CT寄生虫性囊肿常可见囊肿壁弧形钙化,外伤性囊肿内由于出血和机化,囊内密度高于水,脾梗死,快速注射对比剂,肿大的脾内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脾被膜轻度凹陷,脾梗死,脾脏完全梗死,周围脾实质接受被膜血管的血供,脾梗死,常见原因是左心系统血栓脱落,脾周围器官的肿瘤和炎症引起脾动脉血栓并脱落,某些血液病和淤血性脾增大 多数无症状,少数可有上腹疼痛 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可见受累动脉中断,并可见一三角形无血管区,尖端指向脾门 CT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尖端指向脾门,边界清楚。增强

9、后无强化 MRI梗塞区的信号强度根据梗塞时间长短不同,急性和亚急性梗塞区在T1WI和T2WI分别为低信号和高信号区,慢性期由于梗塞区瘢痕和钙化形成,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大量腹水,网膜囊:胃和小网膜等后方的扁窄的腔隙 小网膜:肝门移形于胃小弯与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大量腹水,镰状韧带 脾胃韧带 小网膜囊 肝十二指肠韧带 a.右膈下间隙 b.左膈下间隙 c.小网膜囊,卵巢癌腹膜转移,卵巢癌腹膜转移,卵巢癌腹膜转移 结肠旁沟,卵巢癌腹膜转移,卵巢癌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的沉积物,导致肠壁肥厚,包绕着被包裹的腹水,卵巢癌腹膜转移,腹膜转移的沉积物,导致肠壁肥厚,包绕着被包裹的腹水,腹膜转移性钙化,腹水中,可见腹膜组织和肝脏表面有钙化,好发于卵巢癌,腹膜转移,腹膜表面可见孤立性小结节状高密度影,伴有灶状包裹的贮留液,卵巢癌腹膜转移,产生粘液的卵巢肿瘤形成的腹膜转移,囊肿内可见被包裹的腹水,淋巴瘤腹膜及肠系膜改变,HIV感染所致淋巴结肿大,腹膜腔内播散形成带状肿块,并有强化,大网膜肥厚,淋巴瘤腹膜及肠系膜改变,HIV感染所致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根部播散,肠系膜附着处可见淋巴结的明显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