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632155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资格考试中医精华版ppt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培训,中医辅导,主讲教师:黄承伟,11.中医五行学说最基本概念是: A.生、长、化、收、藏 B.青、赤、黄、白、黑 C.金、木、水、火、土 D.心、肝、脾、肺、肾 E.阴、阳、精、气、血,C,【2011-专业实务】,历年真题:,15.在病情观察中,中医的“四诊”方法是: A.望、触、扣、听 B.望、触、问、切 C.望、闻、问、切 D.触、摸、按、压 E.触、摸、扣、听,C,10.中医五脏指的是: A.脾、胆、胃、肺、女子胞 B.肝、胆、胃、大肠、小肠 C.心、肝、脾、肺、膀胱 D.心、肝、脾、肺、肾 E.心、肝、脾、胆、胃,【2012-专业实务】,D,15.中医情志指的是:

2、A.怒、喜、思、悲、恐 B.酸、苦、甘、辛、咸 C.木、火、土、金、水 D.风、暑、湿、燥、寒 E.青、赤、黄、白、黑,A,6.下列不属于中医急重症的是: A.高热 B.神昏 C.痉症 D.痿症 E.血证,【2013-专业实务】,D,34.拔火罐的适应症是: A.急性腰扭伤 B.外感风寒,风寒湿痹 C.平素体质虚弱 D.各种疮疡疖肿 E.高热、抽搐、昏迷,B,在中医五行归类中,人体五官是:C.眼耳口鼻舌 中医,不能正常睡眠称为:B.不寐,【2014-专业实务】,2011年改革第一年,基础知识题; 2012年延续第一年,有所深入; 2013年运用推广,技术类题; 2014年贴近临床实践;,总结:

3、,6,2015年?,延续2014? 开创2015?,人与自然环境 如:四季衣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社会环境 如:情志活动辨证 前提、依据、理论、理 辨证论治论治 手段、方法、实践、法(方、药),(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病、证、症的区别,风寒表证:恶寒发热 鼻流清涕 头身疼痛 感冒 风热表证,症,证,病,二、阴阳学说,阴,阳,凡是 沉静的、 下降的、 寒冷的、 黑暗的、 机能衰减的, 均属于阴的范畴,凡是 活动的、 上升的、 温热的、

4、 明亮的、 机能亢进的, 均属于阳的范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 对立 统一 现象 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两个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间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阴阳对立:,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和阳两个方面, 如:天、地:则天为阳,地为阴;昼、夜:则昼为阳,夜为阴;动、静:则动为阳,静为阴;火、水:则火为阳,水为阴;热、寒:则热为阳,寒为阴;,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不仅是互相对立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 寒、热: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反 之没有寒也 就无所

5、谓热。,2、 阴阳互根:,4、阴阳转化:,阳,阴 (转化),阳 (转化),昼 阳消阴长,夜 阴消阳长,阴阳学说认为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在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的运动变化中(量变)。如 昼、夜:昼为阳,夜为阴;从半夜到中午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从中午到半夜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如图),阴阳学说认为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使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量变)。如 昼夜的交替(如图)四季气候的寒热变化 等。,3、阴阳消长:,阴阳平衡 阴盛 阳盛 阴虚 阳虚 生理状态 实证 病

6、理状态 虚证,阴阳失调示意图,生理调节平衡点,阴阳平衡,阳胜,阴虚阳亢,阴盛阳虚,阴阳两虚,阴胜,热,寒,热,寒,1.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致病因素(邪)人体(正)邪正相争,阴阳失调疾病,(三)阴阳学说的临床运用,2.用于疾病的诊断,3.用于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4.归纳药物的性能药性 药味 作用趋向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阴 寒、凉 酸、苦、咸 沉、降,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三、五行学说,1、五行:“五” :木、

7、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 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 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五行的基本概念,2、(五行)五种物质的特征 木具在能屈能伸、生长、生发的特性; 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 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为万物之母; 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 水具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3、自然界与人体的五行归类表,(二)五行的生克规律,1、相生:五行中具有的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的关系。,2、相克:五行中

8、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关系。,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事物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平衡协调与运动变化。,相侮:反克 相侮:反克 相侮:反克 相侮:反克 相侮:反克,3、制化:正常状态下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如果五行的平衡制化关系遭到破坏,便会产生“相乘”、“相侮”现象。 (1)相乘:就是相克得太过,即乘虚袭击其所克; (2)相侮:就是变相克为反克,即有反欺侮之义。,22,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肝疏泄有助心行血 -

9、 木生火相克:肾之阴精可抑制心的阳气 - 水克火,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传变) (1)子母相及的传变母病及子:如肺病及肾子病及母:如肝病及肾 (2)相乘相侮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原因:某一方的功能过亢或虚弱,3、用于疾病的诊断 (1)从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色青,喜食酸,脉弦 - 肝病(2)分析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弦 -木乘土(3)判断疾病的预后医宗金鉴:“已见其色,得起其脉,得克 者死,得生者生。”,4、用于疾病的治疗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难经:“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 故当先实其脾气。” (2)确定治疗原则 根据

10、相生关系:“补母泻子”难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根据相克关系:“抑强扶弱”,5、制订治疗方法(1)药物疗法滋水涵木法,抑木扶土法等。 (2)针灸疗法穴位:井、荥、俞、经、合(五腧穴)五行:木、火、土、金、水虚证 - 取母经的母穴或本经母穴,补法实证 - 取子经的子穴或本经子穴,泻法,四、脏 腑,五脏: 心、肺、脾 、肝、肾六腑:小肠 、大肠 、胃、胆、膀胱、 三焦。奇恒之腑:脑、脉、髓、骨、胆、女子胞。,生理功能: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转化和排泄糟粕,“奇”:异,“恒”:常,形多中空,类似六腑,内藏精气,类似五脏,似腑非腑,似脏非脏,故称之。,为里、属阴

11、,为表 属阳,(一)脏腑的组成,(二)五脏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 ,主肃降、通调水道 开窍于鼻;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肾:主藏精、主人体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三)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贮存和排泄胆汁,帮助饮食物的消化。 2.胃:受纳和腐熟水谷。 3.小肠:受盛化物,分别清浊。 4.大肠:传化糟粕。 5.膀胱:贮尿和排尿 。 6.三焦:总司人体的气化,是水液运行的道路。,五. 气、血和津液,1

12、、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3气的主要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4、津液是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中清而稀薄的称之为津,浊而稠厚的称之为液。,32,5、血即血液,是运行于脉中的红色液体,主要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 6、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 7、气与血的关系:相互滋生,相互依存 气能生血气为血之帅 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能载气 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33,饮食,胃,脾,小肠,大肠,粪便,肺,肾,膀胱,尿液,三焦,清气,肺主气 司呼吸,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肺通调百脉,心主血脉,肺

13、主宣发,浊气、汗液,肺主肃降,主升清,口,一升一降,降,受纳腐熟,主运化,主液,泌别清浊,清,浊,清,清,主津,传化糟粕,主纳气,主水; 主生长发育;,储尿,排尿,肝胆,肝主疏泄; 胆排泄胆汁;,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34,六、外感六淫,(一)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人类乃至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所以正常的六气不会引起人体发病。只有在气候异常、变化急骤,人体的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抵抗病邪的侵入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时候的六气,便称为“六淫”,也称“六

14、邪”。“淫”有太过和浸淫的意思。六淫是属于外感病邪的一类致病因素。,春天主气。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伤阳位。 2)风善行而数变。 如痹症(行痹)、寻麻疹-。 3)风性主动。如中风、痉厥(脑脊髓膜炎)、破伤风- 4)风为百病之长。六淫致病风为先导,寒、暑、湿、燥、火多依附于风邪入侵。,(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冬天主气。寒伤肌表-“伤寒”;寒中脏腑-“中寒”。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致病伤阳-寒象。 2)寒性凝滞。 寒凝肌表-周身疼痛; 特点 寒中胃肠-腹痛。 3)寒性收引。特点 寒束肌表:毛孔收缩,腠理闭-无汗。寒犯经络、关节:肢体拘急、屈伸不利。,2、寒,夏天主气。1)

15、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特点:高热、烦渴、汗出。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耗气:气短无力。伤津:口干口渴、尿赤。 3)暑多夹湿。 四肢困倦 暑湿夹杂致病特点 头重如裹胸闷呕恶不思饮食,3、暑,长夏主气。1)湿为阴邪, 易阻气机,易伤阳气特点:胸闷脘痞-。 2)湿性重浊特点 肢体沉重(头重如裹、身重如负)。分泌物污秽不清:如湿疹流水。 3)湿性粘滞病程:长而缠绵。证候:舌苔厚腻,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滞涩不畅。,4、湿,秋天主气。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特点:口鼻干燥、皮肤干裂、大便干结。 2)燥易伤肺特点:干咳少痰或无痰痰少难咳痰中带血,5、燥,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特点 肝火上炎头晕目眩、面红目赤胃火上炎牙龈肿痛 2)火易扰心神:实热证:壮热、神昏谵语 3)火易伤津耗气特点: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4)火易生风动血特点 生风:热极生风,症见抽搐、小儿惊风。 动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血、咳血、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