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小镇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57631290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小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美小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美小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美小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美小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美小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小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随着古镇保护开发和旅游开发的大力推进,千年水乡古镇窑湾重新焕发出昔日风采和勃勃生机 ,目前,已经完成了古镇一期二期开发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三期工程。在加大古镇保护开发的同时,深入挖掘古镇人文历史,持续提升内外环境,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窑湾古镇的旅游发展渐入佳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窑湾古镇正朝着“中国大运河第一古镇”目标奋力迈进!一、独特的地理区位一、独特的地理区位史籍上对窑湾古镇有着这样的描述:“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有着“小上海”的美誉。她坐落在新沂、邳州、宿迁、睢宁四县市交界处,西依京杭大运河,东临骆马湖,距连云港白塔

2、埠机场 48公里、徐州观音机场 38 公里,徐连高速专设窑湾出入口,交通十分便捷。全镇行政区域面积 116 平方公里,镇区面积 3.6 平方公里,辖 21 个行政村,总人口近 7 万人。古镇周围水网交错,岛屿众多,植被浓密,水草丰美。二、悠久的人文历史二、悠久的人文历史 窑湾古镇在东周时期为钟吾国辖地,公元 605 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经过窑湾,使窑湾成镇:公元 618 年,唐朝实行州县制,窑湾建镇,始名隅头镇:公元 1668 年郯庐大地震,隅头镇被毁,后迁往镇南运河拐弯处筑窑烧砖,重建新镇,过往船只多在此停泊,窑湾由此得名。依托水运的优势,窑湾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

3、。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窑湾为南北水陆要津,往来船只南达苏杭,北抵京津,工商贸易曾昌盛一时。到民国初期,镇上常驻人口达 3 万人,流动人口达 1.5 万人,故一时有“小上海”之称。窑湾镇商号、工厂、作坊 360 余家,其中不乏著名的当典、槽坊、钱庄、粮行、布庄、客栈。合资企业有中美合资美孚石油公司,中英合资亚西亚石油公司,中法合资五洋百货公司,中英合资鸡蛋清厂等。当时窑湾当典的银票可在中国 18 个省的定点钱庄兑换现银。镇里有江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福建、苏镇扬 8 省商会馆和青海、浙江、东三省等 10 省商业代办处及 2 座教堂、8 座庙宇。镇上驻有美、英、法、俄、意、荷兰、加拿大

4、等国家的商人和传教近百人。中国大部分省,及世界上 10 多个国家与窑湾有贸易往来。厚重的历史孕育了窑湾独特民俗、饮食、商业文化。岳飞、朱元璋、史可法、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在窑湾留下了足迹,爱国将领张华堂曾在窑湾生活多年。窑湾名人辈出,与史可法一起在扬州奋战的明朝名将高佐将军、清朝震远将军马从凯、武举人臧纡青都是窑湾人。窑湾出土了清代圣旨石碑石刻、壁画字画、刺绣瓷器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存留下来的古商会馆、古庙、古桥、古槐、名人碑亭等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窑湾成就了一批有影响的富商、名人,他们走出窑湾后,使窑湾文化广为传播,南京、苏州、上海等地都建有“窑湾街”。窑湾桂片糕和绿豆糕,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5、;窑湾甜油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闻名遐迩;窑湾绿豆烧酒,有 500 多年的历史,原是明朝皇宫御酒,用几十味中药酿制而成,曾被乾隆皇帝定为贡酒。三、独特的景观特色三、独特的景观特色窑湾古镇古建筑遗产是运河文化的象征,在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上独具风格,街区规划为一个中心区,二条放射状古街道。建筑特点既不同于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于江南的小桥流水,体现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过街楼碉堡式等特色。窑湾古镇以其独特的古老建筑风格、倚河傍湖的水域风光、丰厚而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著称。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铺、古码头、古遗存,铸就了窑湾古镇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内涵,她是古运河文化在民间传承的真实写照。古镇三面环水,

6、碧波粼粼,景色秀丽;街巷独具一格,院舍青砖灰瓦,楼阁亭台交错,房顶飞檐翘角,“形胜之美称于江淮”,自来为中国大运河第一古镇和游览胜地。四、丰富的旅游资源四、丰富的旅游资源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自然风光十分秀丽。骆马湖烟波浩渺,碧波万顷,水草丰茂,岛屿星罗棋布,为省级湿地保护公园,加之丰富的湖产、风味独特的小吃,吸引了众多游客。窑湾古镇通过三年多来的保护和开发,集古韵景观、水韵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极具游览、科普、休闲、考古、瞻仰价值,古镇店铺栉比,商旅云集,人气旺盛。特别是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窑湾典当史话馆、窑湾民俗博物馆、大清窑湾邮局、文革记忆馆

7、、山西会馆、江西会馆、天主教堂、过街楼、界牌楼、南哨门、北门等多个景点使人流连忘返。窑湾古镇 2010 年 10 月,被省政府评定为“历史文化名镇”,现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10 年 11 月,被中国大运河网评为“最美运河十景”第二名; 2010 年 12 月荣膺“最受徐州市民喜爱旅游景区”称号;2011 年被命名为“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2012 年 7 月被国家住建部、旅游局评定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2 年被命名为“徐州市创建达标中心镇”。古镇特产绿豆烧酒、窑湾甜油等被入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2 年 6 月,通过国家 4A级景区的验收,2012

8、 年 7 月、10 月分别通过了江苏省生态镇和卫生镇验收。窑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五、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五、抢抓机遇,跨越发展近年来,窑湾镇秉持科学发展理念,瞄准“中国大运河畔第一古镇”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拼搏奋进,大力实施古镇保护开发和中心镇创建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抓机遇,抢进度,坚定不移地搞好古镇开发一是抓机遇,抢进度,坚定不移地搞好古镇开发古镇保护开发是窑湾镇面临的最大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古镇保护开发是该镇面临的首要任务。在古镇开发中,该镇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动迁居民,腾然空间。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该镇从景区动迁居民近 600 户,拆迁房

9、屋面积 7 万平方米,清理腾然土地面积 10 万多平方米,为古镇开发预留了较大空间。兴建功能齐全的集中居住小区 6 个,建设安置房 1000 多套,对搬迁户实行优惠安置,保证让每一拆迁户都基本可以实现补偿对等安置或略微贴补安置,妥善地解决了搬迁居民的后顾之忧。第二,科学规划,精细建设。聘请专家学者对每个景点建设都进行严格的规划、论证与设计,确保古镇开发在每一个环节上均达到科学有序,保证古镇建设的质量。第三,打造沿河景观,扮靓古镇。水是古镇的魂,沿河景观必须做精做美。首先,解除水面承包合同,扫清建设障碍。该镇稳妥做好数十户渔业养殖户的思想动员工作,按照政策及时把养殖户的损失补偿到位,妥善解除了双

10、方的承包协议。其次,加快推进后河、护城河清淤疏浚工程。三年多来,共清淤疏浚土方 15 万方,实现了后河、护城河与大运河的水系贯通。三是科学规划,精雕细琢。聘请专家和高质量的施工队伍对沿河景观进行设计与建设,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秀美的沿河景观效果已经呈现。第四,改造新街,协调古镇风格。窑湾镇投入 2000 多万元对古镇新区街道实施综合改造,沿街店面房檐均新刷了仿古漆,店铺门头统一更换为古雅的木质门头,沿街管线全部入地,拓宽路面,改造地下管网,铺设人行道板,实施街道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通过改造,窑湾新街和古镇景区风格趋于一致。第五,建构交通网络,强化龙头地位。配合支持交通部门打通古镇大道、环湖大道等

11、外围交通。这两项投资总额达 10 亿多元重点交通工程,使窑湾古镇与马陵山景区等旅游资源实现快速对接,形成独具地方特色和人文魅力的生态大旅游线路,拉近了千年古镇与游人的距离,强化了窑湾古镇在旅游业发展上的龙头地位。窑湾古镇的开发给古镇集聚了人气、财气和旺气,据粗略估计,截止到目前,来古镇观光旅游的游客达到 150 万余人次,旅游综合经济效应超过 4 亿元。同时,古镇的开发也为窑湾创建中心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基于古镇开发的卓越成就,徐州市委市政府才最终决定将窑湾镇列为首批集中创建镇。二是抓关键,抓重点,扎实开展中心镇创建二是抓关键,抓重点,扎实开展中心镇创建窑湾镇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古镇开发、旅游

12、开发的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中心镇创建,不断提升古镇的形象与品位。创建中,窑湾镇坚持重要工作重点抓、抓重点,努力在古镇建设、工业经济、生态农业、社会事业上寻求突破,确保按期完成创建目标。加快古镇建设,彰显古镇魅力。按照“修旧如旧、新建如旧、重要历史景点优先恢复”等原则,2008 年 10 月以来,共投入资金 5 亿多元,完成了古镇一期二期开发工程,并正在加快大运河风光带的规划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了古镇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大型农贸市场、景区消防站等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规划、城管、环卫、园林、拆迁五支队伍作用,加强城镇日常管理,坚决纠正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各类不文明行为

13、,维护城镇良好形象。目前,窑湾已经变成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文明和谐的新城镇。通过在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各类媒体上大力宣传推介古镇以及在北京举办“千年古镇窑湾美食节”活动,使窑湾古镇的对外知名度大大提高,先后有多部影视剧来窑湾取景。强化项目支撑,壮大发展实力。项目建设是窑湾的短板,加快富民强镇必须补上短板,窑湾镇党委政府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该镇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服务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开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局面。在镇区,按照“四园三区两带”的发展规划,招大引强,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做精旅游产品产业园,打造集聚绿豆烧酒、甜油

14、、水产品等具有窑湾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工园,目前已经进驻企业 12 家。二是做强船舶产业园,实现传统造船产业的提档升级,已经建成 30 家二级以上标准船厂。三是做大港口物流园,启动窑湾港二期工程建设,延伸和拓展现代物流产业,已建成 5 个 1000 吨级泊位。四是做靓滨湖美食园,充分挖掘、利用窑湾水资源和水产品资源优势,在骆马湖西大堤沿线、刘宅段建设集饮食、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美食园。窑湾镇还抢抓新沂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新沂经济开发区、无锡新沂工业园和新戴运河产业带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良好的载体平台,发挥古镇旅游业发展带来人脉关系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结交一批大客商,大力引进符合一区一园一带产业发

15、展要求的重大项目,培植支撑窑湾发展的新兴产业。先后引进瑞源新材料、阿勇食品、雨润集团等多个项目落户市区和工业园区,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额约近 30 亿元。发展生态农业,提升绿色引力。窑湾镇坚持把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作为提升旅游品位的关键措施来抓,着力让乡村农业融入旅游产业链,打造旅游产业新景点,拉动产业转型升级。该镇以“做大做强水产业、做精做优稻米产业、稳步发展设施蔬菜和畜牧产业”为目标,着力培育四大特色板块。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通过争取水利、财政打包资金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累计投入 1500 多万元,有效保障了沟渠桥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近年来,全镇建成食用菌温室 200 多栋,各类大

16、棚 1700 余栋 2000 亩,组建农业专合组织 35 家,各级农业龙头企业 19 家。去年新建畜禽养殖场 6 个,新增中华鳖养殖示范基地 500 亩和骆马湖网箱养殖 20 万平方米。骆马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被授予“农业部养殖示范场”、窑湾镇被授予“江苏省高效渔业示范镇”荣誉称号。高效生态农业已成为窑湾镇农民增收的支撑点和古镇旅游的新亮点。促进和谐建设,增强发展合力。窑湾镇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发展合力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切实抓紧抓好。近年来,全镇共投入 300 余万元改水改厕,投入近千万元实施农村路网改造工程,兴修路道 40 余公里;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兴建环境整洁、功能齐全的居民集中居住小区 6 个。投入 300 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全面建设,敬老院拥有床位 300 多张,全镇 1503 户生活困难农户纳入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投入 400 多万元,实施“千村万户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三送”工程和省级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工作机构网络和信访接待制度,坚持三套班子领导接访日制度,坚持开门接访,组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