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3035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导读:就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三的主要内容都是讲人体环境的调节,是高考的考点,下面就爱阅读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必修三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1.稳态的生理意义(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拓展: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动

2、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受中枢神联系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影响着大脑的生长发育。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5)抗利尿激素的作

3、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6)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7)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8)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高中生物第三章的知识点内环境稳态

4、的重要性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否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集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调节有 3 个系统来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内环境直接有联系的 4 个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1.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和意义 观点贝尔纳(美):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调节。坎农(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

5、的调节能力是有一点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集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稳态遭受破坏的例子a. 当患肠胃炎时,由于肠胃导致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减弱,体内失去大量的无机盐,是平衡遭到破坏。b. 当我们较长时间没有进食或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四肢无力由于低血糖引起c. 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酶的活性,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紊乱组织水肿 过敏性水肿,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淋巴血管

6、阻塞,淋巴回流受阻(如患丝虫病)肾小球滤过率增大,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如患急性肾小球肾炎)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高二必修三的免疫失调知识点 1、过敏反应(免疫过程):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发病机理:第一次免疫,抗体分布在细胞表面,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的2、过敏原与抗原引起的抗体的比较过敏原与抗体:过敏原具有个体差异性,抗原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分布在细胞表面补:吞噬细胞的作用:摄取处理,传递抗原。T 细胞的作用:特异性识别抗原,产生淋巴因子活化 B细胞。体液产生的机体:免疫

7、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还分布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3、自身免疫疾病(免疫过强)概念: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发病机理: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与抗原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4、免疫缺陷病(免疫过弱):抗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病例: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发病机理:艾滋病由 HIV 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HIV 病毒攻击 T 细胞,并在 T 细胞内繁殖,导致 T 细胞大量死亡。艾滋病药物疗效不好:HIV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是单链结构,比较简单,容易变异。传播途径:性接触、吸毒、输血或血液制品。疫苗成分:抗原艾滋病患者较容易得癌症的原因:人体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并清除机体癌变细胞的能力,艾滋病患者已缺乏这种能力,导致癌症的几率上升。成功接种疫苗后不久又患艾滋病原因: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感染其他类型流感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