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理论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26850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475 大小: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基础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5页
医学基础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5页
医学基础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5页
医学基础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5页
医学基础理论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基础理论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基础理论ppt培训课件(4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授课教师,陈荣 研究员,绪 论,哲学基础,体 质,藏 象,病 因,病 机,附:中医哲学思维及方法,总 目 录,气血津液,经 络,养生与治则, 思考题,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亚健康:未病、慢性疲劳综合征 科学:古称:“格物致知”,最早见于严复天演论。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某一领域内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理论体系: 思维方法:整体系统辨证思维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各种物质和现象

2、的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中医基础体系,医学基础原始积累,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内经,难经,文化基础传统文化,形成标志,形成基础,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以自然科学 为主体, 各学科知识 相交融的 医学科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百 科 全 书,(三)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医 学 模 式,中医学,西医学,基本概念,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 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 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 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整

3、体医学模式,二、中医学的学术特色及优势,学 术 特 色,整体医学,个体化诊疗,自然疗法,优势,理论优势独特理论体系,治疗优势疗效、辨证,方药优势天然药物,养生保健优势养疗复一体,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 古代解剖及生理现象的观察,3. 古代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渗透,4. 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2. 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一)先秦、秦、汉,黄 帝 内 经,伤 寒 杂 病 论,难 经,神 农 本 草 经,素问,灵枢,责难,伤 寒 论,金 匮 要 略,365 味,(二)魏、晋、隋、唐,针 灸 甲 乙 经,脉 经,诸 病 源 候 论,千 金 方,晋 皇甫谧,晋 王叔和,

4、隋 巢元方,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三)宋、金、元,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小儿药证直诀,宋陈无择,宋钱乙,金 元 四 大 家,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儒门事亲,脾胃论,河间六书,(四)明、清,医林改错,肾命学说,明赵献可医贯,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医宗必读,明李中梓,清 王 清 任,温 病 学 说,明 吴 又 可温 疫 论,清 王 士 雄温 热 经 纬,清 薛 生 白湿 热 条 辨,清 吴 鞠 通温 病 条 辨,清 叶 天 士温 热 论,温病四大家,(五)近代与现代,唐容川、朱沛文、恽铁

5、樵、张锡纯,中西汇通派,证的研究 文献整理 中医现代化,现 代,五、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宏观观察,整体研究,哲学思维,西医微观中医宏观,五脏一体天人合一(自然、社会),道家儒家:中和平衡,(二)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1 司外揣内,外:外在表现,内:内脏病机,有诸内,必形于外。,2 取象比类,(援物比类、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 在某些属性或关系相同 或相似,而推论出它们 的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 同或相似的逻辑。,五行学说,3 比 较 和 分 类,比较:同异关系 脾胃(中州),分类,纳运,升降,润燥,病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治法:汗 吐 下 和 温 清 消 补,

6、4 归 纳 与 演 绎,归纳:个性与共性,演绎:(推演络绎),肺金大肠鼻皮毛 “金曰从革”肃杀、收敛、潜降,5 试 探 与 反 证,假 说,试探:初步设想相应措施,反证:结果原因 骨折补骨药(肾主骨) 以方测证,六、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证候,运动 变化 发展,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 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 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 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 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 (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上: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

7、部分事不可分割的,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诊断上:察外知内,治疗上: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治未病,五行传变,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即所谓“天人一体观”、“天人合一”,生理方面,病理方面,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整体观念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年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社会的治与乱:政治经济,脱营:尝贵后贱,失精:尝富后贫,恒动观念

8、,恒动观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 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 “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由也成败倚伏生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人体生理功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平衡协调过程 脏腑功能脏腑气化,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症,证,病,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风寒束表 脾胃虚寒。,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

9、、痢疾。,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症 证 病,构成疾病和证候的基本要素,个别表面现象。各阶段证候是疾病全过程:阶段本质反应。每一病有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全过程本质认识。,人体病理变化,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辨证内容,辨证论治含义及应用,辨病因:风热、风寒、瘀血 辨病位:表里、气血、脏腑 辨病性:寒热虚实 辨病势:传变规律,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论 治 内 容,因证立法:肝气郁结疏肝理气随法选方:疏肝理气四逆散处方遣药:柴胡、白芍、枳壳、甘草

10、,辨证和 论治的 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病证结合:感冒分期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肝炎肝胆 湿热、肝肾阴虚,同病异治:同一种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或病人体质有异,出现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不同。,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相同。,辨证论治病治异同,实质:证同治同,辨证论治应用,同病异治,异病

11、同治,感冒,夏季风热挟湿辛凉发散,芳香化湿,冬季风 寒辛温散寒,胃 下 垂,子宫脱垂,脱 肛,气短乏力,语言低微 脘腹、肛门有重坠感,中气 下陷,补中 益气,思考题,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单选题,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

12、邈,1. 辨证的主要目的是: A. 辨清是何病种 B. 辨清病因、病性、病位 C. 概括出具体性质的证 D. 辨清邪正关系,多选题,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1. 明清时期中医理论的发展有何特点? 2. 怎样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答题,第一章 哲学基础,概 论,中国古代哲学,精 气 学 说,阴 阳 学 说,五 行 学 说,中医基础理论,沿 革,战国秦汉 百家争鸣 哲学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地理、气象、天文、农业、军事 渗透,1.精气说学: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

13、种古代哲学理论。 2.人身三宝:精、气、神 3.沿革: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被“元气论”同化 “气一元论”,第一节 精气学说,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精气),指水(万物之源)宇宙本原之气气的一部分生殖之精,充塞于宇 宙之间的 无形而运 动不息的 极细微物 质。,气体状态的物质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一切可感的现象和状态,气,(一)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1.阴阳之气交感:氤氲化生万物。2.无形和有形之气,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无形:弥散而剧烈 运动的状态存在。形质:以凝聚状态存 在而形成看得见、 摸及着的实体。,(二)运动是精气的根本属性 “物之生谓之化,物之极谓之变。” 1.气机:指气的运动。 2

14、.气化: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三)气是万物的中介 大千世界,一气牵系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精、气、神人身“三宝”精气是构成人体生命之本原。 (二)说明生命活动的整体性 天、地、人三才:均统一于精气之中 (三)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气者,人之根本也。,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百病皆生于气。” (五)指导疾病的诊断“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六)指导疾病的防治调气,关键性问题, 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 阴阳的概念及其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思考题,第二节 阴阳学说,概 述,1.阴阳

15、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古人探索宇宙本质和解释宇宙的一种世界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 2.历史沿革: (1)形成于西周:周易的易卦 (2)春秋战国时期应用于医学理论:黄帝内经,(一)阴阳的产生:指日光的向背,(二)阴阳学说的形成:,由单纯的物质概念,上升为,(日光的向背),哲学概念,(阴阳学说的形成),阴阳学说的起源以及形成,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标准,火的特征升腾、温暖、向上、热烈等属阳 水的特征静止、寒凉、向下、清静等属阴,. 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实物可见,是用来标示事物特性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