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62054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7、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7、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7、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7、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ASAD模型,2,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3,一、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的基本涵义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把总需求定义为“总需求(AD)是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需求表示既定的物价水平下人们想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量。AD=C+I+G+X。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的两种表达方法:在不考虑价格水平、国外需求的情况下,总需求表示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的支出数量。这时,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考虑价格水平,总需求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人们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

2、务的数量。这时,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4,(二)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是产量水平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的收入水平。通常地,这种收入是指名义收入水平。总需求函数的表达式为:,5,2、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求出的第一种方法:货币余额根据前面的分析,名义收入水平是与货币数量相关的。即:PY=MV,或以变为:M/P=(1/V)Y这个公式得出了物价水平P与名义产出Y之间的关系。下图反映了在V不变时的M、P、Y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这条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6,总需求曲线:,1、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向

3、右下方倾斜: 物价水平P越高,实际货币 余额水平M/P越低,从 而物品与劳务需求量Y越低 (因为M/P=1/VY)。这就 是说,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物 价水平上升,以至于每次交 易都需要更多的货币,那么, 交易次数及物品与劳务的购买 量就必定减少了。2、为什么AD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在货币供给M增加时,PY增加; 即对任何既定的产出水平而言, 价格提高了,总需求曲线向右方 移动。,总需求曲线表示:物价水平P与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Y之间的关系。,7,(2)总需求曲线推出的第二种方法: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出,当价格水平为P1时,均衡的为民收入水平为Y1,于是在(b)中就得到价格水平与Y之间的对应点,即

4、A点。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从P1到P2),将导致总支出的下降,支出线从AD1移动到AD2,从而使均衡的国民收入下降到Y2,价格水平与收入Y的组合为(b)中的B点。将A、B连接起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 总需求曲线表示P与Y之间的关系。,8,(3)从ISLM模型推出总需求曲线,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时,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收入水平增加。把与此相对应的点描绘到下图中,可以得到价格水平与收入Y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价格水平对IS曲线没有

5、影响,因为,决定IS曲线的变量是实际量。)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9,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一)财政政策对AD线的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缩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如图:,扩张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时,在同样价格水平下(因为,M不变,其它因素不变,价格水平就不变),Y水平提高。所以,AD曲线向右方移动。但当AD曲线向右方移动后,在同一收入Y1下,价格水平就上升,所以,AD曲线在向右移动的同时,必须向上移动,即右上方移动。,注:分析财政政策对AD曲线的影响,其目的就是要说明:扩张性的财政

6、政策在短期内很有可能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10,(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收缩性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如图:在图中,如果价格不变,M增加,使LM曲线向右边移动,与IS曲线形成新的交点,对应在下图中的AD2曲线上。,当货币供给量增加,在同一价格水平下,I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收入水平增加,AD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收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11,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二、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12,一、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总供给的基本涵

7、义总供给是指物品与劳务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表明: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2、总供给函数总供给由总产出量决定。总产出量是总就业量的函数。Y=F(N,K)(在这里,假定K是外生变量) 3、充分就业量和充分就业的产量充分就业量一个社会现有的所有的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工作时的就业量。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并不为零,这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产量经济社会潜在的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13,二、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即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由于古典模型描述了经济在长期中的行为,所以,从古典模型中得出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LAS)是一条垂直线。生产的产出取

8、决于:Q=F(K,N)N取决于劳动市场的供求。根据古典的理论,由于劳动市场中工资具有弹性,所以,在长期中,劳动市场总是取决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劳动供给总是在均衡点上。由充分就业的劳动量所决定的产出量也只有一个,即充分就业的产出量YF。,14,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出:,就业量的决定: 古典认为,工资的弹性使劳动市场的供给量总是处于均衡点,即充分就业点。,由充分就业量所决定的产出量只有一个。,由于总产出量只有一个,总供给量也只有一个,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总供给量与价格无关。,15,三、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

9、具有刚性的假设而得出的。(一)凯恩斯关于劳动需求的理论凯恩斯接受古典理论中关于劳动需求的论述,也认为,劳动需求是W/P的函数,或是边际生产力的函数。所以,凯恩斯的劳动需求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6,(二)凯恩斯劳动供给的理论,(1)古典理论认为,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凯恩斯则认为,劳动供给是货币工资的函数。因为,工人对货币存在“货币幻觉”,因而,在一定的名义工资水平下,劳动供给是一定的。如果再要增加劳动供给就必须增加工资。凯恩斯认为,劳动供给不是实际工资的函数的理由是:即使名义工资不变,价格变动,劳动供给不会随之变动。 (2)工会与雇主进行工资协议时,它们所规定的只是货币工资,

10、致于实际工资如何是不考虑的。,17,凯恩斯的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1、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当实际工资高时,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少;当实际工资低时,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多。,3、如果货币工资增加,则劳动供给增加,即使价格变动,劳动供给了不变。劳动供给是货币工资的函数。,2、当货币工资为W时,即使价格变动,劳动的供给不变,为ONF。,O,18,(三)凯恩斯理论中劳动市场均衡,当货币工资为W,价格为P1时,劳动供给曲线与劳动需求曲线交点于A,就业量为ON1,非自愿失业为N1NF。,O,A,B,19,(四)充分就业的实现,要消除失业,只有提高价格P,使价格从P1提高到P2,实际工资从W/P1

11、下降到W/P2,从而劳动需求增加与劳动供给曲线交于B点,实现充分就业。,理由是:(1)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具有刚性;(2)通过调整货币工资不会引起W/P下降。凯恩斯认为,古典理论在这里忽视了需求方面的原因:当货币工资下降时,可以暂时使W/P下降,从而企业对劳动需求扩大;企业对劳动需求扩大产出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由于MPC1,结果商品供给过多,价格下降,实际工资并未下降。,20,调整价格水平对增加就业有效,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上:即使能使利率下降,但在已有过剩生产设备为特征的经济衰退期间很有可能并不提高投资水平。,21,调整价格水平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在图中,总供给在YF,当价格为P0时,AD

12、为Y,因而,有失业YF。此时,货币工资下降,P依然不变,然而,LM增加,从而利率下降,投资水平和收入水平将上升,最后的均衡建立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22,(四)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AS,23,第三节 ASAD模型,一、ASAD模型 二、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波动的解释,24,一、ASAD模型,ASAD模型的目的是评价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冲击作出反应。,25,二、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经济的波动来自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冲击。(一)总需求的冲击1、在短期中,总需求的增加如果位于AS的水平段则引起Y增加,如果处于AS的垂直段则引起价格水平的提高。2、在长期中,见

13、图:,26,如果货币供给不变,货币的流通速度提高而引起名义支出增加以及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 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A点。由于流通速度提高引起总需求增加,经济从A点移动到B点,B点时产出水平高于其自然水平,随着物价水平上升,产出逐渐回到其自然率水平,而且经济从B点移动C点。,27,(二)总供给冲击,总供给冲击是改变生产物品与劳务成本,从而改变企业收取的价格的经济冲击。由于供给冲击直接影响价格,所以有时称为价格冲击。例如:不利的气候条件使农业减产等等。,不利的供给冲击拉动成本与物价上升。如果总需求保持不变,经济从A点移动到B点,这就引进滞胀物价上升与产出减少的结合。最后,随着物价水平下降,经济恢复到自然率A点。,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