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稿—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18901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辩稿—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辩稿—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辩稿—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现如今大学生短期支教成为广大学习社会实践的流行方式,并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短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周末,走进西部到贫困的地方从事支教活动,这类支教一般在支教地点不会超过一个月。而我方的标准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产生的利弊影响何者更为长久。而我方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产生的弊的影响更长久,故弊大于利。第一,从被支教的小朋友方面说,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能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丰富了课堂内容,接触新的事物等的利处。但是,82%的支教老师为大一大二学生,由于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示范性课程的学习,教学质量不高,短期支教时间短,更换频率快,课后没有进行辅导。实实

2、在在是无管理经验、无教育经验、无系统培训的“三无”教师。更别提做到让教学从计划和内容上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支教大学生近 90%只参与一次支教,并且支教后再不过问,而94%的受教孩子希望与支教老师保持长期联系,老师的离开极易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其次孩子更喜欢大学生授课,对自己老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形成心理落差。大学生短期支教后,孩子们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调整,无疑会影响正常教学进程。第二,从学校和老师方面说,短期支教虽然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是大学生支教对象只局限于学生,西安交大实践报告表明:57%的支教大学生与当地老师交流少,缺乏与老师的沟通,自顾自地教授,待大学生走后,当地学校的教育就会出现断节,在有些知识掌握方面,大学生和当地老师之间可能会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如英语的发音问题。使学生的抵触心理打击了现任老师的教学信心,甚至出现一些孩子们不服当地老师的情况,引起教学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受教学校需要花精力和时间为大学生提供条件,给本就贫困的学校增添负担。数据表明 62%的校长坦言先前支教的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不良影响。短期支教没有统一标准,缺乏整体规划,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不一,未能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方案,没有长期计划,缺少规模效应及资源的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