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优秀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18678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庖丁解牛》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庖丁解牛》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优秀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教案教案教学目标 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 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 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通过把握庖丁解牛的形象把握全文要阐述的事理。 掌握“游刃有余” 、 “目无全牛” 、 “踌躇满志” 、 “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 、 “然” 、 “为” 、 “于”等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设计(因原来在练习中曾讲解过,故设计为一课时。 ) 一、导入: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 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

2、“无为” ,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 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 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 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 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踦 砉 騞 郤 窾 綮 硎 謋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二、讨论以下问题。 1、课堂练习检测(见课件) 2、归纳“为” 、 “乎” 、 “然” 、 “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 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 (2)乎 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 ,可不译。 ) 依乎天理(同) 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 (3)然 奏刀騞然(象声

4、词词尾。 ) 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 )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 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 ) (3)于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 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 3、实词、成语及难句归纳(见课件) 4、欣赏“解牛之美” (1) 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视觉: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

5、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5、探讨解牛经-生读第三段 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 (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 ,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 高超的原因。 (总说) (2)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 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懂得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 6、合作探究: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 ,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 么联系? 明确:注意寓言的比喻义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

6、总有间隙可寻,只 要像庖丁那样, “以无厚入有间” ,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 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 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自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 受傷害的。 7、由庄子的庖丁解牛看庄子的哲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 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 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

7、)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 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 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告诉我们:人们读书应当将精神状态调整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不要刻意的为寻 找知识而读书,也不要因为有什么不懂就冥思苦想,甚至灰心丧气。不论是刻意的寻找知 识还是冥思苦想的试图去弄懂一些知识都是近乎功利的做法,它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紧张而 疲惫,并且未必就能得到事物的真谛。让精神顺其自然。有些东西是在生活中,在精神悠 闲自得的状态中体悟到的,所以我们应顺虚以为常法,这样才能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养 护身体,享尽寿命。 8、延伸拓展: 读庄子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启示?生写 100 字左右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