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中 山的三民 主义》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1865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 中 山的三民 主义》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孙 中 山的三民 主义》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孙 中 山的三民 主义》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孙 中 山的三民 主义》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 中 山的三民 主义》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 中 山的三民 主义》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下面我将从 /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以及说教学过程这四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以及说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三教材专题四第一课的内 容。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其后,他紧跟时代潮流,对三民主 义进行了重新解释,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史的进程。 /其次说说教学目标:根据教

2、材分析和课标要求,我预期达到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通过学习,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 历史意义。 (3)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1)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注重探究学习,能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概括和阐释。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 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热爱

3、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理论成果。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由于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指导中国人民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教学重点为: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而对于三民主义的 分析与评价,鉴于其理论性较强,还需辩证地分析,对学生理解问 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过高,因此确定为难点。 /二、教法分析: 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泰格拉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 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 情参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4、/1、情境创设法:突破理论教学的枯燥;适合高 3 学生的 心理特点。 /2、表格比较分析法:难点知识在系统比较之后清楚明了 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3、谈话引导法: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进 行适时的谈话引导法。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 入往往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本课导入中, 我采用谈话法,同学生聊聊国庆 60 周年的庆典仪式,并出示一幅图 片,同时抛出问题: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和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 都会摆放孙中山画像,与毛泽东画像遥遥

5、相对,据说这是建国之初, 毛泽东定下的规矩。为什么毛泽东要定下这样的规矩,孙中山在中 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以此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后,开始步入第二个环节/讲授新课并进入第一目的 的学习“三民主义的提出” 。这一目内容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设计一个表格,请学生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来源、个 人因素几个方面去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在了解了基本史实的 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一,创立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 的迫切需要;第二,孙中山能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从而为学生理解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奠定 基础。 关于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对它的评价,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难

6、点。 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为三个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缺什么?在解决三民主义是什么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 如果你作为孙中山,会在主题报告中如何解释具体内容?如果你作 为会员正好在场,你会从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分别得到怎样的鼓舞?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民族是前提, 民权是核心,民生是补充和发展。在解决孙中山为什么主张三民主 义时,利用课本的“学思之窗”中的材料来解答,同时培养学生论 从史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会设计一个情境来解决三 民主义缺什么:第一刊民报被散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争相阅读, 面对民报发刊词中的三民主义,农民、保守势力、资产阶级以

7、 及激进势力分别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从中归纳出三民主义的局 限性。最后,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全面客观地评价三民主义。 在学习了三民主义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实践结果 如何。在这一目教学中,首先展示一系列图片“辛亥革命” 、 “二次革命” “护法运动”等,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去归纳三民主义 的实践活动,并思考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如 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 加深了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局限性的理解。 接着播放走向共和视频国父的困惑感受辛亥革命 的失败及孙中山的困惑以便于过渡到下一子目的学习三民主义 的发展。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是本课的另一个重难点。我设计了一 个表格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去合作完成。 /最后,我把本课内容概括为四个“一”:即“一个领袖, 一个纲领,一个思想,一种精神” 。以此作为这节课的课题小结。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