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1724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作者简介,博山寺,又名能仁寺。位于江西省广丰县洋口镇博山村。始建于唐同光年间(923925),明隆庆间毁于火,万历间重建,天启元年(1621)建成大殿、藏经阁、法堂等12栋24厅,铸成大铜佛、铜钟多件。自明始,博山寺一直是江南名刹,晚明时曾誉为“天下第二丛林”,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读书于此,吟咏颇多,

2、写词十多阕。博山寺侧有辛弃疾读书处,今存遗址。,知识链接,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写作背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朗读课文,译 文,【注释】 丑奴儿:即采桑子。 层楼:高楼。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只好

3、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1.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2.两个“爱上层楼”各有什么作用?,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问题探究,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3.“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有什么作用?,是极有概

4、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4.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作者为什么会“欲说还休”?,词中“欲说还休”实际上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5.辛弃疾丑奴儿全篇写愁,上下篇用了三个“愁”字。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中上阕里的愁和下阕里的愁有何不同?,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6.词尾以“却道天凉好个秋!”结尾,作者不言愁苦反言天气,有什么作用?,作者怀着捐躯报

5、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被削职闲居,“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 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他人评价,主题探究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 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